一种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3933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市场上,全金属外壳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但是考虑到天线装置的限制,通常采用金属与非金属相结合的外壳,天线装置则位于非金属区,以防止对天线装置的信号形成屏蔽。

常规技术中移动终端的外壳多采用三段式结构,即外壳中间的金属区域通过填充有非信号屏蔽材料的隔离带与外壳两端的金属区域隔离。天线装置靠近隔离带设置,以防止其信号被屏蔽。但是隔离带将会清楚地被消费者看到,因而会影响移动终端的外壳的整体外观。

现有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金属外壳上设置微缝带,该种设置方式不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能够保证金属外壳的整体性,并且将设置有微缝带的金属外耳用作天线装置的辐射体,能够避免天线装置的信号收到干扰。但是在金属外壳上设置微缝带的结构,微缝之间的金属条会形成寄生杂波,所形成的寄生杂波,会造成天线接收的信号存在杂信号,影响天线对信号的接收的质量以及效率。,从而影响天线对信号的接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微缝带的设计会形成寄生杂波,影响天线对信号接收的质量以及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微缝带;每个所述微缝带中最少设置有一条微缝,且各条所述微缝相隔预设距离设置,其中,每条所述微缝中均设置有连接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包括:金属壳体,金属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微缝带;每个微缝带中最少设置有一条微缝,且各条微缝相隔预设距离设置,其中,每条微缝中均设置有连接块。可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在微缝之间设置连接块,由于连接块上面以及下面为金属条,连接块的与金属条形成一通路,缩短了金属条的长度,使得寄生杂波偏移在低频与高频之间,有效的消除了杂声波,使得杂声波与天线装置接收的信号波的谐振频率几乎一致,从而提升了天线的接收效率,能够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天线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天线装置的微缝带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天线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天线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包括:金属壳体101;金属壳体上设置有一个微缝带1011;微缝带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如图2所示微缝带1011中最少设置有一条微缝10111,且各条微缝相隔预设距离设置,其中,每条微缝中均设置有连接块10112。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预设距离进行选择,例如:将各微缝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01mm、0.03mm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天线装置中仅包含一条微缝带为例进行说明。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天线装置中还可以包括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微缝带,各微缝带的基本结构相同。

目前,大多数移动终端的壳体为金属壳体,而金属壳体的后盖上设置有微缝带,通过微缝带避免天线装置的信号受到干扰。本发明在金属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微缝带。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四个,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在微缝带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微缝,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由于微缝之间的金属条会产生寄生杂波,影响低频效率,所以在微缝之间设置有连接块。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条微缝间隔进行设置,可以设置为0.1mm-0.35mm之间,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一般而言,整个缝长谐振在低频,一般长度的缝长谐振在高频,将连接块设置在微缝之间,这就保证了杂波谐振平率小于低频大于高频。把金属条产生的寄生杂波调节至低频段与高频段之间,不影响微缝带内的天线效率,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包括:金属壳体,金属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微缝带;每个微缝带中最少设置有一条微缝,且各条微缝相隔预设距离设置设置,其中,每条微缝中均设置有连接块。可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在微缝之间设置连接块,由于连接块上面以及下面为金属条,连接块的与金属条形成一通路,缩短了金属条的长度,使得寄生杂波偏移在低频与高频之间,有效的消除了杂声波,使得杂声波与天线装置接收的信号波的谐振频率几乎一致,从而提升了天线的接收效率,能够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实施二的一种天线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包括:金属壳体101;金属壳体101上设置有4条微缝带1011。如图2所示,每个微缝带1011中最少设置有一条微缝10111,且各条微缝1011相隔预设距离设置,其中,每条微缝1011中均设置有连接块10112。其中,微缝1011包括开口端10113以及与开口端相对的闭口端10114,连接块10112设置在微缝长度方向上的中点与闭口端10114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并不局限于在金属壳体上设置4条微缝带,可以设置1条、2条、3条或更多条微缝带。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预设距离进行选择,例如:将各微缝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01mm、0.03mm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图3所示,天线装置还包括:射频收发电路102、匹配电路103,匹配电路实在射频收发电路与金属壳体之间进行阻抗匹配和平衡匹配,以保证天线装置能够正常工作。其中,每个微缝带1011对应有一个射频收发电路102以及一个匹配电路103,各微缝带1011对应的射频收发电路102通过匹配电路103与金属壳体101连接。其中,连接块10112质为导电材质,例如:铁制材料、铝制材料、铜制材料等,也可以与金属壳体101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为导电材质即可,对此不作具体按限制。优选地,连接块10112缝宽度相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连接块的顶部与底部皆与金属条贴合。

一般而言,整个缝长谐振在低频,一般长度的缝长谐振在高频,将连接块设置在微缝之间,这就保证了杂波谐振平率小于低频大于高频。把金属条产生的寄生杂波调节至低频段与高频段之间,不影响微缝带内的天线效率,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金属外壳上设置有微缝带,微缝带可以是采用激光切割而成,该微缝带从金属外壳的边缘非贯穿地延伸至金属外壳内部,以使得微缝带两侧的金属外壳彼此连接呈一个整体,并且微缝带中的微缝均平行设置,为了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避免天线装置的电磁信号收到屏蔽,在微缝之间填充信号屏蔽材料,且信号屏蔽材料可以为铁磁性物质,包括铁钴镍以及其氧化物或者合金等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图1中包括一条微缝带,其中微缝带包括4条微缝,由于微缝的宽度足够小,不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图2为金属壳体上设置有四个微缝带,且每个微缝带都设置有射频收发电路以及匹配电路。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微缝带的数量进行设置,可以设置为1个、2个、3个、4个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但是,当在金属壳体上设置的微缝带个数多于一个时,各微缝带在金属壳体上分离设置。

具体地,在移动终端金属壳体上端水平相对设置第一微缝带以及第二微缝带,第一微缝带以及第二微缝带间隔第一预设值,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预设值进行设置,可以设置为0.01mm、0.02mm、0.03mm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地,在移动终端金属壳体上水平相对位置按照预设值设置第一微缝带以及第二微缝带,也可以在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上端设置第一微缝带,在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下端设置第二微缝带。

在移动终端金属壳体下端水平相对设置第三微缝带以及第四微缝带,所述第三微缝带以及第四微缝带间隔第二预设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二预设值进行设置,可以设置为0.01mm、0.02mm、0.03mm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地,在移动终端金属壳体下端水平相对设置第三微缝带以及第四微缝带。当然当微缝带的个数为1、2、3以及4个或者更多时,各个微缝带都按照预设值进行设置,以防止影响正常的使用。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微缝宽度值小于两微缝之间的间隔。相邻的微缝之间形成有金属条,金属条的材质与金属外壳的材质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包括:金属壳体,金属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微缝带;每个微缝带中最少设置有一条微缝,且各条微缝相隔预设距离设置,其中,每条微缝中均设置有连接块。可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在微缝之间设置连接块,由于连接块上面以及下面为金属条,连接块的与金属条形成一通路,缩短了金属条的长度,使得寄生杂波偏移在低频与高频之间,有效的消除了杂声波,使得杂声波与天线装置接收的信号波的谐振频率几乎一致,从而提升了天线的接收效率,能够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所示的任意一种天线装置。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中的至少一种。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