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260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滤波模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波模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滤除网络信号杂讯的滤波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应用也随之广泛及重要。用于网络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通常包含有滤波元件,此种电连接器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并且还包括有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对接端子,绝缘本体设有对接口以供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对接口一侧定义为线缆端,外部电路板一侧定义为物理端,电连接器在线缆端与物理端之间设有若干传输通道,每一传输通道中连接有用于滤除网络杂讯的磁性线圈,随着信号传输速度的不断提升,传输通道间的信号串扰变得尤为明显。

为解决传输通道间的信号串扰问题,现有专利号为zl201110197191.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解决方案,其通过将部分传输通道中变压器与共模扼流圈的连接顺序与其它传输通道中的连接顺序不同,从而减少传输通道间的信号串扰,但这并非唯一或最优的方案,尤其在高速传输模式下(如10gbps以上的网络传输),为便于对信号传输特性进行调整,各传输通道上的变压器和共模扼流圈通常会采用分离式结构,各传输通道上的变压器设置在一共同的滤波模组中,而共模扼流圈采用表面贴装型元件(smd),共模扼流圈通过一电路板的线路布线与滤波模组形成电连接,因此,很难实现不同传输通道间变压器与共模扼流圈的不同连接顺序。

另外,磁性线圈包括有信号线和抽头线,信号线用于传输网络信号,抽头线电连接至接地端实现接地,磁性线圈通常被容置于一绝缘壳体内组成滤波模组,绝缘壳体上固定有若干导电端子,导电端子成排布置于绝缘壳体上,信号线和抽头线分别被固定于一导电端子并形成电连接,由于抽头线相比信号线线径较粗,而相邻导电端子间距离相距较近,因此,抽头线固定于导电端子后,容易与相邻的导电端子或信号线接触而发生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加大作业空间,防止相邻导电端子之间发生接触短路和传输通道之间发生信号串扰的滤波模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滤波模组,其包括一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凹设于一表面的容置槽、围绕于容置槽四周的若干侧壁和位于容置槽底部的底壁,所述绝缘壳体于相对两侧壁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导电端子,所述容置槽内容置有若干磁性线圈,所述磁性线圈向外延伸有信号线和抽头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侧壁的固定部和自固定部两端分别延伸出绝缘壳体的焊接部和转接部,所述焊接部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所述信号线和抽头线分别被固定于一转接部上并与之形成电连接,所述与信号线和抽头线电连接的转接部相互错位布置于绝缘壳体外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长度长于第二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一端子的转接部分别上下错位布置于侧壁外表面,所述信号线被固定于第一端子,所述抽头线被固定于第二端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所述第三端子长度短于第四端子,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的转接部分别上下错位布置于侧壁外表面,所述信号线被固定于第三端子,所述抽头线被固定于第四端子。

进一步,所述侧壁顶部凹设有若干与导电端子一一相邻的理线槽,所述理线槽自容置槽贯穿至侧壁外表面。

进一步,所述磁性线圈为一变压器。

进一步,所述磁性线圈为通过导线相互连接为一体的一变压器和一共模扼流圈。

进一步,所述转接部自任一侧壁或底壁的外表面延伸出绝缘壳体。

进一步,所述焊接部自侧壁顶面延伸出绝缘壳体,所述焊接部延伸出绝缘壳体后朝侧壁外表面方向弯折呈平贴状。

进一步,所述焊接部自侧壁顶面延伸出绝缘壳体,所述焊接部延伸出绝缘壳体后呈直立状。

进一步,所述磁性线圈包括复数的信号线和一抽头线,所述复数信号线被分别固定于相互错位布置于绝缘壳体外表面的转接部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与信号线和抽头线电连接的转接部相互错位布置于绝缘壳体外表面,从而加大了作业空间,便于信号线和抽头线固定于转接部上,防止了相邻导电端子之间发生接触短路,由于转接部错位布置,因此,用于分别固定信号线和抽头线的转接部距离增大,使得信号线与抽头线的距离被拉开,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容易发生相互干扰,可防止传输通道之间发生信号串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绝缘壳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绝缘壳体实施方式一局部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绝缘壳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磁性线圈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磁性线圈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绝缘壳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绝缘壳体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所示,一种滤波模组,该滤波模组包括一绝缘壳体1,所述绝缘壳体1包括凹设于一表面的容置槽11、围绕于容置槽11四周的若干侧壁12和位于容置槽11底部的底壁13,绝缘壳体1于相对两侧壁12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导电端子2,容置槽11内容置有若干磁性线圈3,所述每一磁性线圈3可作为一信号传输通道,依信号传输速率将磁性线圈3数量设置为2组、4组或5组等,以实现不同速率的网络信号传输,另外,磁性线圈3亦可用于传输电流,以实现以太网供电功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磁性线圈3向外延伸有信号线31和抽头线32,信号线31用于传输网络信号,抽头线32电连接至一接地端以实现接地,导电端子2包括固定于侧壁12的固定部22和自固定部22两端分别延伸出绝缘壳体1的焊接部21和转接部23,焊接部21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信号线31和抽头线32分别被固定于一转接部23上并与之形成电连接,信号线31和抽头线32可通过焊接或缠绕固定于转接部23上,与信号线31和抽头线32电连接的转接部23分别相互错位地布置于绝缘壳体1外表面。

图2和图3所示为绝缘壳体1实施方式一,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端子24和第二端子25,第一端子24长度长于第二端子25,第二端子25和第一端子24的转接部23分别上下错位布置于侧壁12外表面,具体体现为第二端子25的转接部23位于侧壁12外表面靠近容置槽11开口一侧,第一端子24的转接部23位于侧壁12外表面远离容置槽11开口一侧,所述信号线31被固定于第一端子24,抽头线32被固定于第二端子25。

另外,图4所示为绝缘壳体1实施方式二,导电端子2包括第三端子27和第四端子26,第三端子27长度短于第四端子26,第三端子27和第四端子26的转接部23分别上下错位布置于侧壁12外表面,具体体现为第三端子27的转接部23位于侧壁12外表面靠近容置槽11开口的一侧,第四端子26的转接部23位于侧壁12外表面远离容置槽11开口的一侧,所述信号线31被固定于第三端子27,抽头线32被固定于第四端子26。

为更好的固定信号线31和抽头线32,侧壁12顶部凹设有若干与导电端子2一一相邻的理线槽121,所述理线槽121自容置槽11贯穿至侧壁12外表面,信号线31和抽头线32分别被容置于一与之相邻的理线槽121中,理线槽121同时可防止信号线31和抽头线32与导电端子2发生接触而短路。

如图5所示,为磁性线圈3的实施方式一,所述磁性线圈3为一变压器4,变压器线圈4通过一磁性体和缠绕于该磁性体上的磁包线组成,该磁性体可以为磁环、磁条或其它可实现相同功能的结构,各变压器4分别被容置于容置槽11中。

但磁性线圈3并不限于图5所示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为磁性线圈3的实施方式二,所述磁性线圈3为通过导线相互连接为一体的一变压器4和一共模扼流圈5,变压器线圈4和共模扼流圈5分别通过一磁性体和缠绕于该磁性体上的磁包线组成,该磁性体可以为磁环、磁条或其它可实现相同功能的结构,变压器线圈4和共模扼流圈5通过漆包线连接为一体并实现电连接。所述各由一变压器4和一共模扼流圈5组成的磁性线圈3被收容于容置槽11中。

为加大信号线31和抽头线32固定于转接部23时的作业空间,转接部23自任一侧壁12或底壁13的外表面延伸出绝缘壳体1,即转接部23可位于与容置槽11所在表面不同的绝缘壳体1的任一外表面。

如图3所示,焊接部21自侧壁12顶面延伸出绝缘壳体1,所述顶面为侧壁12位于容置槽11开口所在表面,焊接部21延伸出绝缘壳体1后朝侧壁12外表面方向弯折呈平贴状。

图3所示是假定该滤波模组为使用表面贴装制程焊接于一电路板,并非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不能适用在传统穿板式(throughhole,dip)焊接的制程。如图8所示,焊接部21自侧壁12顶面延伸出绝缘壳体1,所述顶面为侧壁12位于容置槽11开口所在表面,焊接部21延伸出绝缘壳体1后呈直立状,直立状的焊接部21可适用于穿板式(throughhole,dip)焊接制程。

参照图5或图6所示,磁性线圈3包括复数的信号线31和一抽头线32,复数的信号线31可用于差分信号传输,如图7所示,所述复数信号线31被分别固定于相互错位布置于绝缘壳体1外表面的转接部23上,将与复数信号线31连接的转接部23相互错位布置,进一步加大了相邻信号线31之间的距离,使得不容易发生接触而短路。图8所示为转接部23错位布置于侧壁12外表面的示意图,由于与复数信号线31连接的转接部23相互错位布置,而与信号线31和抽头线32电连接的转接部23亦分别相互错位布置,因此,各转接部23呈阶梯状布置于侧壁12外表面。

本发明通过将与信号线31和抽头线32电连接的转接部23分别相互错位地布置于绝缘壳体1外表面,从而加大了作业空间,便于信号线31和抽头线32固定于转接部23上,防止了相邻导电端子2之间发生接触短路,由于转接部23错位布置,因此,用于分别固定信号线31和抽头线32的转接部23距离增大,使得信号线31与抽头线32的距离被拉开,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容易发生相互干扰,可防止传输通道之间发生信号串扰。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