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放电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2416阅读:2369来源:国知局
电容器放电工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器放电工具,属于电容器放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容器组停电工作,虽然有放电pt和接地闸刀能够释放掉大部分电荷,当时电容器上依然会有剩余电荷,尤其在电容器故障熔丝断裂之后,电荷会大量残留在电容器上,如不进行放电,就会发生触电;电力安规规定,进入电容器组工作前,必须将电容器逐个多次放电。

目前至今工作现场无专用的放电工具,一般借用变电所的接地线进行放电,需履行额外的接地线借还手续;变电所内电容器组一般都会布置2到3层(见图1和图2是现有的框架式电容器组的示意图),放电操作人员应该尽可能减少登高操作的次数;早期自制的放电工具,如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器放电棒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绝缘棒11、尖端放电体12,是绝缘棒前端加装尖端放电体组成,只能进行一点放电。对于电容器来讲,除了需要单级对地放电,还要进行两级相间放电(见图4所示的是现有的单台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早期放电工具就不能满足放电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目前现场使用的放电工具一类是传统接地线,另一类是自制的绝缘棒前段加放电尖端部分。可以用来直接对电容器单级进行放电,但是不能对电容器进行2级相间放电,如此留下了隐患。如果使用2根接地线或2根放电棒进行放电操作,是可以做到同时对电容器对地及相间放电的需要,考虑到框架式电容器组,一般都设置2到3层以上,相对地面高度较高,放电操作人员势必要进行反复登高操作,而且要站立不同的位置操作,手上携带越少工具工作越能保证安全和方便。

本发明正是根据此类情况,将单级放电功能与用法进行升级改进,通过在绝缘操作棒与放电金属棒之间设计加装弹性连接件,达到改变操作方向的作用,制造出操作人员站在任意位置都能轻松进行同时对地和相间放电操作,确保放电操作安全可靠,省力方便的进行。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在于:对于框架式电容器组,一般都设置2、3层以上,工作前需要逐个多次放电,操作人员就必须反复登高至放电范围,那么操作人员就不可能随时都面对每一个电容去的正前方,想要用一根放电棒同时进行相间放电,而且人员又要保持尽可能的不动,使用固定的放电棒进行放电,就不能满足实际要求,以达到操作安全可靠,省力方便的要求。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制造出能够将绝缘操作棒进行弯曲变位,以达到操作人员站在任意位置都能轻松放电的操作要求。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容器放电工具,绝缘操作棒、金属接地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连接件、连接导线、接地线,所述绝缘操作棒通过所述弹性连接件与所述金属接地棒相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绝缘操作棒的顶端、所述金属接地棒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导线的顶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金属接地棒的底端,所述连接导线的底端、所述接地线的顶端均固定设置于所述绝缘操作棒上,所述连接导线的底端与所述接地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接地线的底端设置有用来接地的接地端线夹,所述金属接地棒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线性延伸的尖状部、弯曲延伸的钩状部,所述尖状部的一端与所述钩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接地线的外部设置有绝缘防护套。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接地线的材质为导线截面积为25mm2的多股软铜线。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接地端线夹采用螺旋压紧式夹具。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绝缘操作棒的材质为玻璃钢环氧树脂杆。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绝缘操作棒的长度大于1米。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连接导线与绝缘操作棒、金属接地棒的连接处设置有万向装置,用来在旋转绝缘操作棒进行压紧操作时,万向装置能起到保持固定方向的作用。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连接导线为铜线。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弹性连接件为弹簧。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绝缘操作棒的底端还设置有便于手握的绝缘棒手握部。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第一,本发明通过从现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出发,设计出一种可用于对电容器两级同时放电,达到对地及相间放电要求,同时又满足放电操作人员站立在不同位置进行放电操作要求,使得操作人员位于安全范围安全、快捷进行放电操作;第二,本发明针对框架式电容器组垂直多层布置的情况,制造出适用于操作人员能够站在任意位置并且能够同时进行对地及相间放电操作的放电工具,满足实际操作需求;第三,本发明打破传统放电模式,在放电金属部分与绝缘杆之间设计加装弹簧装置,通过弹簧的弯曲角度和可恢复性,改变放电操作方向,更为人性化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框架式电容器组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框架式电容器组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器放电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的单台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电容器放电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绝缘操作棒与金属接地棒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也是本发明的绝缘操作棒与金属接地棒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弹性连接件在弯折小于90度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弹性连接件在弯折90度到180度之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11-绝缘棒,12-尖端放电体,1-绝缘棒手握部,2-绝缘操作棒,3-金属接地棒,4-弹性连接件,5-连接导线,6-接地线,7-钩状部,8-尖状部,9-接地端线夹,10-万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5是本发明的电容器放电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绝缘操作棒与金属接地棒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也是本发明的绝缘操作棒与金属接地棒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容器放电工具,绝缘操作棒2、金属接地棒3,还包括弹性连接件4、连接导线5、接地线6,绝缘操作棒2通过弹性连接件4与金属接地棒3相连接,弹性连接件4的两端分别与绝缘操作棒2的顶端、金属接地棒3的底端固定连接;连接导线5的顶端固定设置于金属接地棒3的底端,连接导线5的底端、接地线6的顶端均固定设置于绝缘操作棒2上,连接导线5的底端与接地线6的顶端固定连接,接地线6的底端设置有用来接地的接地端线夹9,金属接地棒3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线性延伸的尖状部8、弯曲延伸的钩状部7,尖状部8的一端与钩状部7的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接地线6的外部设置有绝缘防护套。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接地线6的材质为导线截面积为25mm2的多股软铜线,长度按4米配置。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接地端线夹9采用螺旋压紧式夹具。一般在变电所内的电容器组内,地面都有外露的接地部分,而放置电容器组的金属框架不能作为接地使用,此框架与地面有绝缘支撑瓷瓶,属于带电部分范畴,在放电操作时,也需要对金属框架进行放电操作。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绝缘操作棒2的材质为玻璃钢环氧树脂杆。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绝缘操作棒2的长度为1.2米。最佳长度按1.2米进行配置,因为变电所内的电容器组一般电压是35kv,安全操作法规规定35kv不停电安全距离要大于1米,而1.2米长度设置,安全而且便于操作。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钩状部7距离金属接地棒3的底部长度为400mm。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连接导线5为铜软线,用来连接金属接地棒3与绝缘操作棒2顶端接地位置,整个接地线6的自重作用在绝缘操作棒2上,防止接地线6直接固定在金属接地棒2上,会造成弹簧变形,不宜操作。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连接导线5与绝缘操作棒2、金属接地棒3的连接处设置有万向装置10,用来在旋转绝缘操作棒进行压紧操作时,万向装置10能起到保持固定方向的作用。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弹性连接件4为弹簧。当金属接地棒3的钩状部7勾住电容器其中一极时,手持绝缘操作棒2稍加用力,就能使金属接地棒3与绝缘操作棒2之间形成一个角度,金属接地棒3的下部即可接触到电容器的另一极,达到相间放电要求。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绝缘操作棒2的底端还设置有便于手握的绝缘棒手握部1。

实施例一,密集型电容器放电应用:进入电容器组后依次对身边各种装备进行触碰放电操作。对于密集型电容器,套管桩头部位一般都会后期加装绝缘护套,防止小动物相间短路故障,放电时,只需用本发明的尖状部8穿过绝缘护套连接处的缝隙进行放电即可。

实施例二,框架式电容器组放电应用:只需本发明的钩状部7轻轻勾住电容器其中一级,顺势轻轻一推,在弹簧的作用下,金属接地棒3和绝缘操作棒2之间形成一个角度,保证金属接地棒3整根都与电容器两级接触,达到电容器单级和相间放电的要求,并按照规定逐个多次进行放电。图8是本发明的弹性连接件在弯折小于90度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a处为弹性连接件在弯折0度时的使用状态,b处为弹性连接件在弯折大于0度小于90度时的使用状态,图9是本发明的弹性连接件在弯折90度到180度之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c处为弹性连接件在弯折大于90度小于180度时的使用状态,d处为弹性连接件在弯折等于90度时的使用状态。

实施例三,电容器组中心点的放电应用:中心点放电不存在相间放电,只需将本发明拿在手中,任意位置进行操作。

本发明在金属接地棒3与绝缘操作棒2之间设计加装弹簧,通过弹簧的弯曲角度和可恢复性,能够满足操作人员站在任意位置都能轻松放电的操作要求,而且能够同时进行对地及相间放电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