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6314阅读:20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功能配置的不断增加,汽车上需要更多的电器开关,由于车内布置空间有限,一个开关按钮往往集成多个功能,即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向来实现不同功能。当人手部操作方向不是很精确时,可能会同时将开关按向两个操作方向,若开关没有防误操作设计,就会导致开关在操作过程中同时接通两个功能,给驾乘人员带来不便,甚至可能存在危险。例如,用一个滚轮的前拨、后拨和下按实现三个功能,当前后拨动滚轮时,为了使滚轮前后旋转,需要给滚轮施加向下的力以获得足够的摩擦力使滚轮旋转,当向下的力较大时就会使滚轮触发下按功能,此时便同时触发了两个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开关装置,便捷性高,准确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开关装置,包括线路板,上线路板第一待触发开关和第二待触发开关,还包括底座,通过转轴连接于底座的旋转拨块,以及带动旋转拨块转动的操作块;

操作块、旋转拨块和底座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待触发开关位置对应的限位触发杆、第一开孔和第一限位孔;限位触发杆连接于操作块的一侧套设有弹性件,另一侧穿过第一开孔和第一限位孔;

旋转拨块和底座上分别设有与第二待触发开关位置对应的压杆和活动顶杆,压杆用于按压活动顶杆的一端,活动顶杆的另一端用于触发第二待触发开关。

较佳地,操作块、旋转拨块和底座上依次设有位置对应的限位杆、第二开孔和第二限位孔,限位杆穿过第二开孔,限位杆位于第二限位孔之外或伸入第二限位孔。

较佳地,转轴的轴线与限位触发杆的纵轴线垂直。

较佳地,在与转轴垂直方向上,第一限位孔的长度大于限位触发杆截面的长度。

较佳地,在与转轴垂直方向上,第二限位孔的长度与限位杆截面的长度相同。

较佳地,限位杆4.2位于第二限位孔2.3之外时,限位杆的端部距离第二限位孔的外檐0.3-0.5毫米。

较佳地,包括对称设置于限位触发杆两侧的两个第二限位杆,分别与两个第二限位杆对应的两个第二开孔和两个第二限位孔。

较佳地,旋转拨块上设有限位凸台,操作块上设有与限位凸台位置对应的卡孔。

较佳地,还包括外盖,外盖通过卡扣结构与底座连接,外盖上还设有供操作块的手柄伸出的操作孔。

较佳地,包括两个第二待触发开关,以及分别与两个待触发开关对应的活动顶杆,分别与两个活动顶杆对应的压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前后拨动方向上,在与转轴垂直方向上,第一限位孔的长度大于限位触发杆截面的长度,因此开关操作拨杆的限位触发杆可以在第一限位孔中沿转轴转动的方向进行前后移动;在按压手柄后,套设在限位触发杆的弹簧被压缩,限位触发杆穿过第一开孔、第一限位孔,按压第一待触发开关;而此时开关操作块的两个限位杆分别进入两个第二限位孔,由于在与转轴垂直方向上,第二限位孔的长度与限位杆截面的长度相同,因此整个开关操作块不能进行沿转轴方向的前后移动,因此在进行按压操作时,操作块无法同时进行前后的拨动操作,形成按压操作时的拨动限位机构。

在前后拨动开关操作块的手柄时,限位触发杆带动旋转拨块沿转轴转动,压杆随转动会按压到底座上位置对应的活动顶杆的一端,活动顶杆的另一端按压第二待触发开关;此时限位杆位于第二限位孔之外,所以旋转拨块才能沿转轴转动,而限位杆因为操作块被向前或向后拨动,所以限位杆会向前或向后与限位孔所在位置错开,而此时,开关操作块也就不能向下按,形成拨动操作时的按压限位机构。

本发明的防误操作结构设计,便捷性高,准确率高,降低了对开关操作精确度的要求,降低了客户的抱怨。本发明的限位结构,可用于各种具有多种复合功能的操作机构上,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拨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线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路板、1.1-第一待触发开关,1.2-第二待触发开关,2-底座,2.1-第一限位孔,2.2-活动顶杆,2.3-第二限位孔,2.4-立柱,3-旋转拨块,3.1-第一开孔,3.2-压杆,3.3-第二开孔,3.4-限位凸台,3.5-转轴,4-操作块,4.1-限位触发杆,4.2-限位杆,4.3-卡孔,4.4-手柄,5-外盖,6-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开关装置,线路板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待触发开关1.1和至少一个第二待触发开关1.2,开关装置包括底座2,通过转轴3.5连接于底座2的旋转拨块3,以及带动旋转拨块3转动的操作块4;

操作块4、旋转拨块3和底座2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待触发开关1.1位置对应的限位触发杆4.1、第一开孔3.1和第一限位孔2.1;限位触发杆4.1连接于操作块4的一侧套设有弹性件6,另一侧穿过第一开孔3.1和第一限位孔2.1,操作块4受外力状态下,弹性件6进一步压缩,所述限位杆4.2可伸入所述第二限位孔2.3,限位触发杆4.1另一侧的端部可按压第一待触发开关1.1;旋转拨块3和底座2上分别设有与第二待触发开关1.2位置对应的压杆3.2和活动顶杆2.2,压杆3.2用于按压活动顶杆2.2的一端,活动顶杆2.2的另一端用于触发第二待触发开关1.2。

操作块4、旋转拨块3和底座2上依次设有位置对应的限位杆4.2、第二开孔3.3和第二限位孔2.3,限位杆4.2穿过第二开孔3.3,操作块4不受外力状态下,弹性件6支撑操作块4,使所述限位杆4.2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2.3之外,在所述操作块4受外力状态下,弹性件6进一步压缩,所述限位杆4.2可伸入所述第二限位孔2.3

旋转拨块3上设有限位凸台3.4,操作块4上设有与限位凸台3.4位置对应的卡孔4.3。还包括外盖5,外盖5通过卡扣结构与底座2连接,外盖5上还设有供操作块4的手柄4.4伸出的操作孔,外盖5上有开关标识。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转轴3.5的轴线与限位触发杆4.1的纵轴线垂直。在与转轴3.5垂直方向上,第一限位孔2.1的长度大于限位触发杆4.1截面的长度。在与转轴3.5垂直方向上,第二限位孔2.3的长度与限位杆4.2截面的长度相同。操作块4不受外力状态下,弹性件6支撑操作块4,使所述限位杆4.2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2.3之外,限位杆4.2的端部距离第二限位孔2.3的外檐0.3-0.5毫米。

本实施例所述弹性件6为弹簧6。在底座2第一限位孔2.1的两侧设有对称的立柱2.4,转轴3.5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柱2.4上端的轴承孔上。操作块4的两个端部还设有防止所操作块4轴向移动的挡片。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包括对称设置于限位触发杆4.1两侧的两个第二限位杆4.2,分别与两个第二限位杆4.2对应的两个第二开孔3.3和两个第二限位孔2.3。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包括两个第二待触发开关1.2,以及分别与两个待触发开关对应的活动顶杆2.2,分别与两个活动顶杆2.2对应的压杆3.2。

在按压方向上,开关操作块4与开关安装底座2的配合关系是:操作块4不受外力状态下,弹性件6支撑操作块4,使所述限位杆4.2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2.3之外,操作块4的两个限位杆4.2未伸进开关安装底座2的第二限位孔2.3,限位触发杆4.1伸入第一限位孔2.1中;按下开关操作拨杆的手柄4.4后,限位杆4.2也进入第二限位孔2.3中。

在前后拨动方向上,开关操作块4与开关安装底座2配合关系是:开关安装底座2的第一限位孔2.1是十字槽形状,在与转轴3.5垂直方向上,第一限位孔2.1的长度大于限位触发杆4.1截面的长度,因此开关操作拨杆的限位触发杆4.1可以在第一限位孔2.1中沿转轴3.5转动的方向进行前后移动;

开关安装底座2的两个第二限位孔2.3是方孔,在按压手柄4.4后,套设在限位触发杆4.1的弹簧6被压缩,限位触发杆4.1穿过第一开孔3.1、第一限位孔2.1,按压第一待触发开关1.1;而此时开关操作块4的两个限位杆4.2分别进入两个第二限位孔2.3,由于在与转轴3.5垂直方向上,第二限位孔2.3的长度与限位杆4.2截面的长度相同,因此整个开关操作块4不能进行沿转轴3.5方向的前后移动,因此在进行按压操作时,操作块4无法同时进行前后的拨动操作。

在前后拨动开关操作块4的手柄4.4时,限位触发杆4.1带动旋转拨块3沿转轴3.5转动,压杆3.2随转动会按压到底座2上位置对应的活动顶杆2.2的一端,活动顶杆2.2的另一端按压第二待触发开关1.2;操作块4不受外力状态下,弹性件6支撑操作块4,限位杆4.2位于第二限位孔2.3之外,所以旋转拨块3才能沿转轴3.5转动,而限位杆4.2因为操作块4被向前或向后拨动,所以限位杆4.2会向前或向后与限位孔所在位置错开,而此时,开关操作块4也就不能向下按。

进行按压操作时,开关操作块4在较小启动行程下,约0.3mm,限位杆4.2就进入第二限位孔2.3中,此时限位杆4.2是不能在第二限位孔2.3中前后移动的,所以开关操作块4就被限制不能前后拨动,如此便实现开关在下按动作时误操作前后拨动的功能,形成拨动限位机构;

进行前后拨动操作时,当开关操作块4在较小拨动角度下,约0.5°,限位杆4.2就错开第二限位孔2.3,此时开关操作块4就不能向下按压了,而限位触发杆4.1是可以在第一限位孔2.1中前后移动的,如此便实现开关在前后拨动时误操作下按的功能,形成按压限位机构。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