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断点式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811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单断点式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断点式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继电器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在电流负载不大的情况下,继电器仍采用多点的触点形式,造成资源的浪费,且多点触点继电器成本高,增加了客户的使用成本,不能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单断点式电磁继电器,满足电流负载不大情况下的使用要求。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单断点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壳体,在壳体中设置有电磁铁,以及当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驱使朝向电磁铁本体运动或当电磁铁断电形成远离电磁铁本体运动的衔铁;

以及一个动触头、一个静触头;

所述衔铁朝向电磁铁本体运动时,衔铁驱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衔铁远离电磁铁本体时,动触头与静触头脱离。

所述壳体由基壳与基壳连接成形成整体的壳盖构成,在基壳与壳盖之间形成容置上述电磁铁、衔铁、动触头及静触头的装配空间。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装配架,以及分别装插于装配架上形成定位的动接线端子、静接线端子;

所述动接线端子的一端处于壳体外部用作接线,另一端连接有动簧片,动接线端子的中部装插于装配架中形成定位,动簧片的一端与动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用于装配上述动触头;

所述静接线端子的一端处于壳体外部用作接线,另一端处于延伸到动触头的下方用于装配上述静触头,静接线端子的中部装插于装配架中形成定位;

所述动簧片与衔铁之间设置有在电磁铁通电后拉着动簧片以将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的拉动机构;在电磁铁断电后,在动簧片、衔铁复位力下,动触头与静触头脱离。

所述拉动机构包括连接板、拉板,连接板的一端与衔铁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拉板的一端连接,拉板的另一端与动簧片装配动触头的端部形成连接。

壳体内处于动触头、静触头的一侧设置有灭弧磁钢。

所述装配架一侧设置有骨架,该骨架有第一平台、第二平台以及将第一平台、第二平台连接的筒形连接件,第一平台、第二平台之间形成电磁铁线圈的放置空间,电磁线圈的两端延伸到壳体外部,筒形连接件中具有供电磁铁铁芯插入的通道;上述衔铁处于第二平台下方,电磁铁线圈通电后,铁芯产生的吸合力将衔铁朝向电磁铁本体方向运动。

所述骨架与装配架之间通过轭铁形成连接,该轭铁的一端装插于装配架中形成定位,另一端延伸到第一平台上方且开设有供电磁铁铁芯端部插入的插入孔。

所述轭铁上连接有弹簧支架,该弹簧支架包括第一弹簧片、第二弹簧片,第一弹簧片的一端与第二弹簧片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片与第二弹簧片之间形成夹角,

第一弹簧片、第二弹簧片的连接处开设有槽口,衔铁的一端穿过该槽口与连接板连接,衔铁的另一端处于第二平台下方,电磁铁线圈通电后,铁芯产生吸合力将衔铁朝向电磁铁本体方向运动;

第一弹簧片的另一端连接于轭铁上。

所述第二弹簧片的另一端开设有贯穿第一弹簧片的导向孔,在衔铁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穿插于导向孔中的导向柱。

所述第二弹簧片的另一端与衔铁处于第二平台下方的一端固定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磁铁得电后,产生吸合力并将衔铁朝向电磁铁本体吸合,通过衔铁驱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这样继电器接通,而当电磁铁失电后,衔铁远离电磁铁本体时,动触头与静触头脱离,继电器断开。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满足电流负载不大情况下的使用要求且工作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拆分爆炸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隐去壳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中隐藏装配架及电磁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壳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装配架与动接线端子、静接线端子的装配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装配架的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左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骨架、铁芯与轭铁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动接线端子与动簧片的装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弹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衔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壳体,2为电磁铁,3为衔铁,4为动触头,5为静触头,6为基壳,7为壳盖,8为装配架,9为动接线端子,10为静接线端子,11为动簧片,12为水平插槽,13为水平定位口,14为水平凸起部,15为铆接处,16为弯折部,17为第一插槽,18为定位插口,19为凸起,20为静触头装配平台,21为弯折端部,22为连接板,23为拉板,24为灭弧磁钢,25为座体,26为l型腔体,27为l型导磁板,28为骨架,29为第一平台,30为第二平台,31为筒形连接件,32为放置空间,33为电磁铁铁芯,34为通道,35为轭铁,36为定位凸起,37为第二插槽,38为插口,39为卡槽,40为弹簧支架,41为第一弹簧片,42为第二弹簧片,43为槽口,44为装配孔,45为连接件,46为凸环,47为导向孔,48为导向柱,49为让位空间,50为连接耳,51为折边,52为间隙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16所示,单断点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壳体1,在壳体中设置有电磁铁2,以及当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驱使朝向电磁铁本体运动或当电磁铁断电形成远离电磁铁本体运动的衔铁3。

以及一个动触头4、一个静触头5。

衔铁朝向电磁铁本体运动时,衔铁驱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衔铁远离电磁铁本体时,动触头与静触头脱离。

具体实施中,壳体由基壳6与基壳连接成形成整体的壳盖7构成,在基壳与壳盖之间形成容置上述电磁铁、衔铁、动触头及静触头的装配空间;基壳、壳盖内均具有容置空间,在基壳与壳盖连接成壳体后,两个容置空间构成一个封闭装配空间;基壳与壳盖可以采用常用的卡合结构进行卡接在一起或通过增加连接件(螺钉或螺栓)连接形成整体。为了便于将继电器的安装到使用设备上,在基壳或壳盖上具有连接耳50。

壳体内设置有装配架8,以及分别装插于装配架上形成定位的动接线端子9、静接线端子10;动接线端子的一端处于壳体上方的外部用作接线,另一端连接有动簧片11,动接线端子的中部装插于装配架中形成定位,动簧片的一端与动接线端子铆接,另一端向下形成弯折,且在该弯折端部21用于装配上述动触头4;当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时,装有动触头的动簧片一端以动簧片与动接线端子铆接处15向下摆动,在需要动触头与静触头脱离时,动簧片能够在自身的弹力向上进行复位。装配架8的中部形成对动簧片形成让位的让位空间49,动簧片在让位空间的上下高度范围内活动。具体实施中,动接线端子与动簧片连接的一端形成弯折,该处的弯折,以使在动接线端子下表面与动簧片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空间52,以为动簧片上下摆动留下空间;动簧片弯折端部所在平面与动簧片主体所在平面之间形成6—15度的夹角a,动触头安装于弯折端部也形成相应的夹角,即动触头呈倾斜安装,这样与下方水平放置的静触头也形成夹角,此种结构能够保证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接触有效性、可靠性。

装配架如图9、10中所示,在装配架的上方水平方向开设有水平插槽12,动接线端子的中部插入水平插槽中形成水平方向的布置,在水平插槽的底部开设有两个隔开的水平定位口13,动接线端子的中部具有插入水平定位口的水平凸起部14,当两个水平凸起部一一对应的插入水平定位口中后,动接线端子便被装配到装配架上,在水平、竖直方向无法运动。

静接线端子10的一端处于壳体下方的外部用作接线,另一端处于延伸到动触头的下方用于装配上述静触头5,静接线端子的中部装插于装配架中形成定位;静接线端子的具体结构,静接线端子中部形成弯折部16,在装配架处于水平插槽的下方具有竖向布置的第一插槽17,上述弯折部处于第一插槽中,第一插槽底部开设有定位插口18,以供弯折部16上的凸起19插入,凸起插入定位插口后,便将静接线端子组装到装配架上,静触头端子在装配架上无法水平、竖直方向运动。静接线端子的上端弯折出便于安装静触头的静触头装配平台20,该静触头装配平台20处于动簧片11的弯折端部21下方,这样动触头向下运动能够与静触头接触,动触头向上运动则与静触头脱离。

动簧片与衔铁之间设置有在电磁铁通电后拉着动簧片将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的拉动机构;在电磁铁断电后,在动簧片、衔铁复位力下,动触头与静触头脱离。拉动机构包括连接板22、拉板23,连接板的一端与衔铁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拉板的一端连接,拉板的另一端与动簧片装配动触头的端部形成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向同一侧弯折形成c状,连接板的下端与衔铁铆接,上端与拉板一端连接,拉板、连接板采用有弹性的金属材料。拉板与动簧片连接端的两边向内弯折形成折边51,通过动触头处于两个折边之间,以加强拉板该端的强度。静触头与动触头的装配方式采用常用方式,如铆接。

为了避免动触头与静触头分开时产生电弧,在壳体内处于动触头、静触头的一侧设置有灭弧磁钢24。通过灭弧磁钢的设置,磁钢的磁场作用方向是使电弧向着动触头运动的垂直方向移动,磁钢产生的磁场能将动、静触点之间因较大电流分断而可能产生的电弧拉长,加速电弧熄灭,提高了继电器的开合能力和可靠性。具体实施中,在基壳内壁形成座体(塑料绝缘材料制成,可以与基壳同一材料)25,从基壳外壁向座体内延伸出l型腔体26,上述灭弧磁钢装配于l型腔体中,这样的设置一是定位方便,二是易在触点部位建立磁场-产生灭弧作用;灭弧磁钢为方形体,且在l型腔体内灭弧磁钢一侧设置与灭弧磁钢贴合的l型导磁板27,导磁板的作用就是与磁钢一同建立磁场。

装配架8一侧设置有骨架28,实施中,本骨架呈竖直布置在壳体内,该骨架有第一平台29、第二平台30以及将第一平台、第二平台连接的筒形连接件31,第一平台、第二平台之间形成电磁铁线圈(图中未示出)的放置空间32,电磁线圈的两端延伸到壳体外部,用于接线;筒形连接件中具有供电磁铁铁芯33插入的通道34;上述衔铁处于第二平台下方,电磁铁线圈通电后,铁芯产生的吸合力将衔铁朝向电磁铁本体方向运动。

骨架与装配架之间通过轭铁35形成连接,该轭铁的一端装插于装配架中形成定位,另一端延伸到第一平台上方且开设有供电磁铁铁芯端部插入的插入孔。具体实施中,轭铁上端弯折处于第一平台上方,待于铁芯33的上端连接,中部具有定位凸起36,装配架中处于第一插槽17的一侧形成第二插槽37以供轭铁中部插入,且第二插槽底部具有供定位凸起插入的插口38,这样将轭铁组装于装配架上;第一平台的上表面开设有向内凹陷与轭铁上端的弯折端相适应的卡槽39,这样轭铁与骨架支架形成定位。

轭铁上连接有弹簧支架40,该弹簧支架包括第一弹簧片41、第二弹簧片42,第一弹簧片的一端与第二弹簧片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片与第二弹簧片之间形成夹角,本实施例中示出的第一弹簧片、第二弹簧片为采用一个弹簧片从中间位置弯折形成。

第一弹簧片、第二弹簧片的连接处开设有槽口43,衔铁的一端穿过该槽口与连接板连接,衔铁的另一端处于第二平台下方,电磁铁线圈通电后,铁芯产生吸合力将衔铁一端以槽口处形成向上且朝向电磁铁本体方向运动,衔铁的另一端则下降;第一弹簧片的另一端连接于轭铁上,即在第一弹簧片上具有装配孔44,轭铁侧壁上有连接件45插入装配孔中形成连接(如铆接、螺钉连接)。本申请中的衔铁如图中示出,为一端尺寸大,一端尺寸小的形状,尺寸小的一端穿过槽口,尺寸大的一端处于第二平台下方受铁芯产生的吸合力吸合,工作过程中,衔铁以槽口处形成支点,两端上下摆动;电磁铁铁芯的下端具有尺寸大于铁芯本体的凸环46,以增大电磁铁通电后,铁芯的吸合力及磁场范围,当电磁铁铁芯组装到位后,凸环46处于第二平台的下方,但处于衔铁的上方,二者之间保持有间隙,该间隙不大于电磁铁通电后,铁芯产生的吸合力范围。

这里第二弹簧片与衔铁可以采用如下两种连接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第二弹簧片的另一端开设有贯穿第一弹簧片的导向孔47,在衔铁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穿插于导向孔中的导向柱48。这样的结构,导向柱插入导向孔中,主要起到衔铁上下运动的导向作用;在电磁铁失电后,动触头与静触头的脱离,主要靠动簧片的弹力向上复位以及衔铁尺寸大的一端下落,而衔铁尺寸小的一端驱使连接板22上顶并带动拉板23上升。

第二种方式,第二弹簧片的另一端(尺寸大的一端)与衔铁处于第二平台下方的一端固定连接(螺钉或螺栓或铆接常用连接方式)。这样的话,在电磁铁失电后,动触头与静触头的脱离,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增加了弹簧支架的复位力,以驱使动触头与静触头脱离。因为在电磁铁得电后,衔铁尺寸大的一端带着第二弹簧片一并向上运动,并通过连接板、拉板下拉,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而电磁铁失电后,由于第一弹簧片与第二弹簧片之间产生夹角且第二弹簧片的自身复位弹力下,与衔铁尺寸大的一端向下运动,这样的结构相对于上面的第一种方式,结构牢靠,复位能力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