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旋转式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8102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旋转式编码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编码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小型旋转式编码器。



背景技术:

旋转式编码器作为常规电子器件被用于多种电子设备中,主要用于对音量、频率、温度等等进行调节以及功能切换。有些场合使用时对这种旋转式编码器的扭力及定位稳定性要求比较高,比如被用于对讲机的频道切换功能旋钮时,如果旋转较为松动,则容易跳频道,给一些重要使用场所比如消防指挥等带来巨大的危险。

这类编码器现有的结构是:包括轴套部和编码部。为了保证扭力及定位的稳定性,在轴套部设置带拨动点的簧片以及带均匀卡孔的隔片,簧片旋转时,拨动点沿卡孔不停起伏跳动,从而使得旋转手感清晰、定位稳定性增强。然而,其簧片为环形片,簧片的一侧铆接于止挡片表面,另一侧曲翘形成拨动点;而隔片的卡孔为通孔。这种结构具有以下缺点:簧片一侧曲翘提供压紧力,旋转时,拨动点的压紧力绕圈转动,使得隔片收到的压紧力不均衡,且当拨动点转动落入卡孔时,此时簧片与隔片的压紧力反而是最小的,长期使用后,簧片的压紧力易变得松动,编码器的定位稳定性降低,容易偏离。而编码部包括两组叠放的电刷及包胶码片本体组合件,其零件较多,组装复杂。另外,由于隔片的卡孔是通孔,因此还需另外垫一层隔片以隔开拨动点与电刷。综上所述,现有的编码器容易松动、定位不稳定,零件多结构复杂、组装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稳定且结构及安装简单的旋转式编码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型旋转式编码器,包括依次装配的轴套部和编码部、以及穿设于轴心线的轴芯;轴套部包括轴套、止挡片、簧片以及隔板;轴套具有下方开口的收纳空间,而隔板盖合于轴套的下端面,止挡片及簧片穿设于轴芯并装于轴套及隔板形成的闭合收纳空间内;止挡片与轴套之间设有旋转止动结构;簧片呈圆环状且中心线的两侧向下曲翘形成拨动点,而簧片的顶面与止挡片抵接并在接触面的两端分别形成凹凸配合结构,使得簧片可随止挡片转动;隔板对应簧片的一面设有与簧片的拨动点配合且沿拨动点旋转轨迹均匀分布的凸点;编码部装配于隔板的另一侧,包括电刷组件及盖合于电刷组件上下两端的包胶码片本体。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轴套上与止挡片接触的位置设有环形凸台;止挡片为金属材质且至少与轴套接触的面具有镀镍层。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电刷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轴芯上并随其转动的刷架、以及电刷,电刷的中心线处固定于刷架上,而两侧反向曲翘形成分别与两端包胶码片本体接触的电刷触点。

其有益效果在于:1、簧片两侧曲翘形成拨动点抵接于隔板,而簧片的顶面(即中心线处)抵接于止挡片,因此簧片与隔板之间形成两个对称的三角形支撑结构,支撑稳定且不会偏摆;加上隔板设有凸点,拨动点转动与凸点抵接时,簧片被压缩,压紧力最强,因此即使长期使用,编码器依然能保持压紧力且不会偏摆,定位稳定性非常好;2、编码部的包裹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将两组分散的电刷合并成一组,结构更为紧凑且安装简化;另外,轴套部和编码部相比现有技术可以省去一层隔板,进一步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编码器一种优选实施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簧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簧片受力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止挡片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轴套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电刷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7所示,一种小型旋转式编码器,包括依次装配的轴套部1和编码部2、以及穿设于轴心线的轴芯3;轴套部1包括轴套11、止挡片12、簧片13以及隔板14;轴套11具有下方开口的收纳空间,而隔板14盖合于轴套11的下端面,止挡片12及簧片13穿设于轴芯3并装于轴套11及隔板14形成的闭合收纳空间内;止挡片12与轴套11之间设有旋转止动结构;簧片13呈圆环状且中心线的两侧向下曲翘形成拨动点131,而簧片13的顶面与止挡片12抵接并在接触面的两端分别形成凹凸配合结构,使得簧片13可随止挡片12转动;优选方式是止挡片12在接触面的两端对称设有凸柱121,而簧片对应凸柱设有定位孔132;隔板14对应簧片13的一面设有与簧片13的拨动点131配合且沿拨动点131旋转轨迹均匀分布的凸点141;编码部2装配于隔板14的另一侧,包括电刷组件21及盖合于电刷组件21上下两端的包胶码片本体22。簧片13两侧曲翘形成拨动点131抵接于隔板14,而簧片13的顶面(即中心线处)抵接于止挡片12,因此簧片13与隔板14之间形成两个对称的三角形支撑结构(参考图3所示),支撑稳定且不会偏摆;加上隔板14设有凸点141,拨动点131转动与凸点141抵接时,簧片13被压缩,压紧力最强,因此即使长期使用,编码器依然能保持压紧力且不会偏摆,定位稳定性非常好。编码部2的包裹结构,将两组分散的电刷合并成一组,结构更为紧凑且安装简化;另外,轴套部1和编码部2相比现有技术可以省去一层隔板,进一步节省了成本。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轴套11上与止挡片12接触的位置设有环形凸台111;止挡片12为金属材质且至少与轴套11接触的面具有镀镍层。通过环形凸台111与止挡片12接触,减小了接触面,可有效防止止挡片12因贴合在轴套11内底面而卡死现象的发生,保证了电位器扭动的顺滑并提高了可靠性;镀镍层能有效增强止挡片的硬度,使止挡力相比普通的锌合金提高一倍,尤其适用于力气较大的人使用,比如消防官兵在消防现场使用时,产品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电刷组件21包括穿设于所述轴芯3上并随其转动的刷架211、以及电刷212,电刷212的中心线处固定于刷架211上,而两侧反向曲翘形成分别与两端包胶码片本体22接触的电刷触点212a。这种电刷组件21结构,整合并简化了电刷212及刷架211的零部件,组装工序更为简化、结构更牢固可靠。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旋转式编码器,包括轴套部、编码部及轴芯;轴套部包括轴套、止挡片、簧片及隔板;隔板盖合于轴套下端面,止挡片及簧片穿设于轴芯并装于轴套及隔板形成的闭合收纳空间内;簧片呈圆环状且中心线的两侧向下曲翘形成拨动点,而簧片的顶面与止挡片抵接并在接触面的两端分别形成凹凸配合结构,使得簧片可随止挡片转动;隔板设有与簧片的拨动点配合且沿拨动点旋转轨迹均匀分布的凸点;编码部装配于隔板的另一侧,包括电刷组件及盖合于电刷组件上下两端的包胶码片本体。簧片与隔板之间形成两个对称的三角形支撑结构,支撑稳定且不会偏摆;隔板设有凸点,簧片被压缩时压紧力最强,编码器能保持压紧力且不会偏摆,定位稳定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蔡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尚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24
技术公布日:2017.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