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低温烧结纳米银的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22817阅读:4461来源:国知局
采用低温烧结纳米银的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功率半导体封装以及功率模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低温烧结纳米银封装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功率转换系统装置(比如硅基igbt模块)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出于节能和低成本的需求也迫切的要求大功率硅基igbt模块更加轻型化和小型化。但是,这种需求给大功率硅基igbt模块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轻型化和小型化会导致模块电流密度的增加,这会导致模块内部会产生较高的热量,从而引起结温的升高。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较高的结温会影响硅基igbt模块整体的热机械性能和可靠性。所以,大功率硅基igbt模块的散热是研究者和厂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除了提高的硅基igbt模块外部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外,优化大功率硅基igbt模块内部的封装结构是解决散热问题的另外一个有效方法。传统的硅基igbt模块采用单面封装的结构,模块的内部产生的热量仅仅可以从硅基igbt芯片集电极排出。一些研究者尝试去掉硅基igbt芯片发射极的引线,采用双面封装的结构来提高硅基igbt模块的散热效率。这种封装结构可以使得模块内部产生的热量从芯片集电极和发射极两个方向排出。同时,这种封装结构去掉了引线键合可以有效的降低硅基igbt模块的寄生电感。

但是,传统双面硅基igbt模块的芯片连接材料采用的是焊料合金,它们的熔点一般低于300℃。这种焊料合金由于熔点低和易产生金属间化合物容易产生蠕变疲劳失效,尤其是在igbt模块的高温应用环境中。所以,传统的焊料合金成为制约大功率硅基igbt模块高温应用和功率密度提高的一大瓶颈。相对于焊料合金,纳米银焊膏具有烧结温度低(275℃)、熔点高(960℃)和热导率高(240w·m-1·k-1)等优点,从而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大功率硅基igbt模块的工作环境温度及使用寿命。但是,采用低温烧结纳米银的双面模块还没有被报道过,主要是因为多个大面积芯片与衬板烧结的连接强度不高(低于30mpa),尤其是采用裸铜dbc基板。由于芯片与裸铜dbc基板连接需要无氧环境,从而导致烧结连接过程中纳米银焊膏的有机物挥发不出来,进而导致较低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工艺的采用低温烧结的纳米银焊膏的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通过在甲酸环境中施加5-10mpa的压力实现芯片与dbc基板的连接强度高于30mpa。芯片和缓冲层与dbc基板的连接均采用纳米银焊膏。通过先进行功率端子焊接,再进行低温烧结连接纳米银焊膏的工艺顺序,避免了由于超声震动而引起纳米银烧结连接层脱落的问题。

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低温烧结纳米银的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由功率端子1、上dbc基板2、下dbc基板3、纳米银焊膏4、硅基igbt芯片5、缓冲层6、粗铝丝7、焊片8、硅基二极管芯片9、硅凝胶和模制树脂组成;分别将硅基igbt芯片的下表面、硅基二极管芯片的下表面以及缓冲层的下表面与下dbc基板连接,同时在上dbc基板也进行同样的连接;下dbc基板的硅基igbt芯片和硅基二极管芯片以及缓冲层的上表面分别同时与上dbc基板的缓冲层以及硅基igbt芯片和硅基二极管芯片的上表面连接。

一种采用低温烧结纳米银的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硅基igbt芯片和所述硅基二极管芯片的上表面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镀一层银膜。

(2)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先采用钢网印刷的方式在下dbc基板均匀涂覆纳米银焊膏,然后将所述的硅基igbt芯片、硅基二极管芯片和缓冲层的下表面贴装在焊膏表面。

(3)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在上dbc基板重复步骤(2)。

(4)将贴装好的上dbc基板和下dbc基板在甲酸环境中进行低温烧结连接,烧结温度为250℃-300℃,保温时间15-45min。

(5)在下dbc基板的硅基igbt芯片、硅基二极管芯片和缓冲层上表面放置snagcu焊片或snag焊片,然后将下dbc基板置于定位夹具,将上dbc基板倒置放于下dbc基板,最后把组装完成的双面模块放在真空回流炉中进行焊接。

(6)灌冲硅凝胶对双面模块进行密闭保护,保温温度130℃-200℃,保温时间40-90min,最后将灌胶完成的双面模块进行塑封。

优选每一个硅基igbt芯片对应一个硅基二极管芯片。

优选4个1200-v/150-a硅基igbt芯片及对应的1200-v/150-a硅基二极管芯片并联在dbc基板上,从而实现双面互连的1200-v/600-a硅基igbt模块的封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的功率芯片和缓冲层与dbc基板连接均采用纳米银低温烧结连接。芯片和缓冲层与dbc基板的连接强度可达30mpa以上。

(2)dbc基板采用的是裸铜陶瓷基板,而传统的纳米银低温烧结连接采用的是镀银的覆铜陶瓷基板。因此,采用本方法封装的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的成本更加低廉。

根据上述方案制造的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由于采用纳米银焊膏作为芯片和缓冲层与dbc基板的连接材料,可有效提高该模块的工作环境温度及使用寿命。该双面模块封装紧凑,功率密度大、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dbc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的引线键合和端子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定位夹具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组装示意图。

其中:1-功率端子、2-上dbc基板、3-下dbc基板、4-纳米银焊膏、5-硅基igbt芯片、6-缓冲层、7-粗铝丝、8-焊片、9-硅基二极管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采用低温烧结纳米银的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超声焊接技术实现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端子1与dbc基板电极区的连接。端子与dbc基板电极区的材料均为纯铜。超声焊接功率为1.3-1.6w。

步骤二、dbc基板材料选择为裸铜陶瓷板,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如图2所示,2为上dbc基板,3为下dbc基板。采用超声波清洗和等离子清洗的方法去除上dbc基板2和下dbc基板3表面的杂质。然后采用钢网在上dbc基板2和下dbc基板3上印刷纳米银焊膏4。接着将上dbc基板2和下dbc基板3放入甲酸环境中进行纳米银焊膏的一次烧结。烧结温度260℃,保温时间为20分钟。

步骤二、取出上dbc基板2和下dbc基板3进行二次钢网印刷纳米银焊膏。然后在上dbc基板2和下dbc基板3分别同时贴上硅基igbt芯片5、硅基二极管芯片9和对应的缓冲层6。在进行烧结之前,轻轻挤压硅基igbt芯片5、硅基二极管芯片9和缓冲层6使其与纳米银焊膏4充分的润湿。最后将贴装完成的上dbc基板2和下dbc基板3放入甲酸环境中进行纳米银焊膏的二次烧结。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与步骤一相同。该阶段的烧结过程可以试加5-10mpa的压力,实现芯片和缓冲层与dbc基板的连接强度达30mpa以上。

步骤三、采用粗铝丝7实现大功率硅基igbt芯片5的门极和dbc基板电极区连接。通过引线键合技术实现粗铝丝7的一端与大功率硅基igbt芯片5门极连接,另一端与dbc基板电极区连接。由于硅基igbt芯片5的发射极通过缓冲层与上dbc基板连接,所以铝线键合的高度不能超过缓冲层的高度,烧结及键合完成模块示意图见图3。

步骤五、在下dbc基板3的硅基igbt芯片5、硅基二极管芯片9和缓冲层6上放置0.2毫米厚的焊片8。将下dbc基板3置于定位夹具中,定位夹具如图4所示,接着将同等大小,反向对称的上dbc基板2倒置并轻轻放置在下dbc基板3的上面,如图5所示,实现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的组装。最后将组装完成的双面模块放置在真空回流炉中进行焊接。

步骤六、填充密闭剂和塑封。密闭剂选用双组分硅凝胶,该硅胶在250℃能长期保持弹性,且具优良的电气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填充完密闭剂,将模块放在真空干燥箱中并在150℃的环境中保温1小时以实现硅胶的固化。最后,采用塑封技术实现双面互连硅基igbt模块的四周密闭树脂封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3月19日 17:52
    烧结设备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