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动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5743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采用汽油、柴油,不仅价格较高,而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空气质量,成为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随着购买者和使用者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充电成为一个新问题。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通过将充电枪插到充电部中进行充电,充电口对充电枪的固定不够牢固,充电枪容易滑出充电口,且容易引发触电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车充电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电动车充电装置,包括设置在充电桩中的充电部以及与所述充电部配合连接的充电枪,所述充电枪顶面设置有电力插杆,所述充电枪顶部位于所述电力插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相称设置有两个锁合板,每个所述锁合板的上部左右贯通设置有锁合槽,所述充电部底面设置有供所述电力插杆插入配合连接的电力供应孔,所述充电部底面左右相称设置有与所述锁合板配合连接的板槽,所述充电部中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左右两侧壁上相称设置有两个容纳槽,每个所述容纳槽与所述板槽之间连接有第一滑行槽,所述第一滑行槽中设置有可左右滑行的锁合柱,所述第一滑行槽的上下两侧壁上相称设置有限行槽,所述锁合柱的上下两面上相称设置有与所述限行槽滑行配合连接的限行凸块,所述限行槽中设置有与所述限行凸块固定连接的弹簧,每个所述锁合柱的内侧设置有承压圆块,所述容纳腔的顶侧壁中设置有第二滑行槽,所述第二滑行槽中设置有可上下滑行的滑行块以及与所述滑行块螺形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形杆,所述第一螺形杆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行槽顶侧壁中的第一电动机配合连接,所述滑行块中设置有左右贯通的通槽,所述通槽中设置有旋转推轴,所述旋转推轴中间穿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后端与第二电动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行槽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相称设置有左容纳槽和右容纳槽,所述左容纳槽的左侧壁上呈上下相称设置有上电力传递柱和下电力传递柱,所述右容纳槽中设置有可左右滑行的电力传递块,所述电力传递块左面上呈上下相称设置有上电力传递孔和下电力传递孔,所述右容纳槽中设置有一端与所述电力传递块螺形纹配合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三电动机配合连接的第二螺形杆,所述充电枪后端固定连接有手握柄,所述手握柄外表面套设有绝缘防滑套,所述手握柄后端连接有缆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锁合板的顶面设置有第一斜导面,每个所述锁合柱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斜导面,所述电力供应孔的底部设置有斜导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行块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形杆螺形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形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推轴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机设置在所述通槽的后侧壁中,所述旋转轴前端与所述通槽的前侧壁可旋转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力传递块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形杆螺形纹配合连接的第二螺形孔,所述第三电动机设置在所述右容纳槽的右侧壁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电力传递孔和所述下电力传递孔分别与所述上电力传递柱和所述下电力传递柱相对设置,所述上电力传递孔和所述下电力传递孔电力连接,所述上电力传递柱与总电连接,所述下电力传递柱与所述电力供应孔电力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两个锁合板分别插入到对应的板槽中配合连接,使得电力插杆插入到电力供应孔中配合连接,通过控制第一电动机驱动滑行块向下滑行使得滑行块的底面与容纳腔的底侧壁抵接,而后控制第二电动机工作提供动力驱动旋转推轴旋转,使得两个承压圆块分别向外侧运动,从而推动锁合柱克服弹簧的弹性力而向外侧滑行,两个锁合柱向外侧滑行而分别插入到锁合槽中以将锁合板锁合,通过控制第三电动机工作驱动电力传递块向左滑行插入到左容纳槽中使得电力传递块的左面与左容纳槽的左侧壁抵接,从而使得上电力传递柱和下电力传递柱分别插入到上电力传递孔和下电力传递孔中配合连接,以使得电力供应孔处于电力传递状态,此时充电枪既处于锁合状态也处于电力传递状态,使得充电枪的锁合安全可靠,充电枪的电力传递安全稳定。

2.通过托住充电枪,而后先控制第三电动机工作反转,再控制第二电动机工作反转使得旋转推轴顺时针旋转90度,最后控制第一电动机工作反转,从而使得滑行块、旋转推轴和电力传递块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两个锁合柱由于弹簧的弹性力而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从而使得两个锁合板处于解锁状态,即充电枪处于解锁状态,最后从板槽中拔出锁合板即可实现充电枪的拔出,从而增加了充电枪的拔出效率,在充电枪损坏时方便充电枪的拔出更换。

3.本发明中充电枪固定安全稳定,插入时先对充电枪进行锁合以后再对充电枪进行电力传递,拔出时先对充电枪进行断电以后再对充电枪进行解锁,大大增加了充电枪的插拔效率,方便插拔,有效避免了在插拔充电枪时发生触电事故,保障了人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充电装置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充电装置的充电部和充电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充电枪处于被锁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电动车充电装置,包括设置在充电桩中的充电部2以及与所述充电部2配合连接的充电枪1,所述充电枪1顶面设置有电力插杆10,所述充电枪1顶部位于所述电力插杆10的左右两端分别相称设置有两个锁合板11,每个所述锁合板11的上部左右贯通设置有锁合槽12,所述充电部2底面设置有供所述电力插杆10插入配合连接的电力供应孔20,所述充电部2底面左右相称设置有与所述锁合板11配合连接的板槽22,所述充电部2中设置有容纳腔3,所述容纳腔3的左右两侧壁上相称设置有两个容纳槽31,每个所述容纳槽31与所述板槽22之间连接有第一滑行槽39,所述第一滑行槽39中设置有可左右滑行的锁合柱30,所述第一滑行槽39的上下两侧壁上相称设置有限行槽32,所述锁合柱30的上下两面上相称设置有与所述限行槽32滑行配合连接的限行凸块34,所述限行槽32中设置有与所述限行凸块34固定连接且用以将所述限行凸块34向内侧推动的弹簧33,每个所述锁合柱30的内侧设置有承压圆块35,所述容纳腔3的顶侧壁中设置有第二滑行槽4,所述第二滑行槽4中设置有可上下滑行的滑行块41以及与所述滑行块41螺形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形杆47,所述第一螺形杆47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行槽4顶侧壁中的第一电动机46配合连接,所述滑行块41中设置有左右贯通的通槽42,所述通槽42中设置有旋转推轴45,所述旋转推轴45中间穿设有旋转轴44,所述旋转轴44后端与第二电动机43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行槽4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相称设置有左容纳槽56和右容纳槽5,所述左容纳槽56的左侧壁上呈上下相称设置有上电力传递柱57和下电力传递柱58,所述右容纳槽5中设置有可左右滑行的电力传递块50,所述电力传递块50左面上呈上下相称设置有上电力传递孔54和下电力传递孔55,所述右容纳槽5中设置有一端与所述电力传递块50螺形纹配合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三电动机52配合连接的第二螺形杆51,所述充电枪1后端固定连接有手握柄100,所述手握柄100外表面套设有绝缘防滑套101,所述手握柄101后端连接有缆线102。

其中,每个所述锁合板11的顶面设置有第一斜导面13,通过所述第一斜导面13方便所述锁合板11插入到所述板槽22中配合连接,每个所述锁合柱30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斜导面36,通过所述第二斜导面36方便所述锁合柱30插入到所述锁合槽12中将所述锁合板11锁合,所述电力供应孔20的底部设置有斜导部21,通过所述斜导部21方便所述电力插杆10插入到所述电力供应孔20中配合连接,所述锁合板11与所述板槽22高度相同。

其中,所述滑行块41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形杆47螺形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形孔,所述第一螺形孔与所述通槽42分别呈后前设置,所述滑行块41与所述第二滑行槽4的高度相同。

其中,所述旋转推轴45与所述旋转轴4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机43设置在所述通槽42的后侧壁中,所述旋转轴44前端与所述通槽42的前侧壁可旋转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电力传递块50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形杆51螺形纹配合连接的第二螺形孔53,所述第三电动机52设置在所述右容纳槽5的右侧壁中。

其中,所述上电力传递孔54和所述下电力传递孔55分别与所述上电力传递柱57和所述下电力传递柱58相对设置,所述右容纳槽5与所述电力传递块50的长度相同,所述上电力传递孔54和所述下电力传递孔55电力连接,所述上电力传递柱57与总电连接,所述下电力传递柱58与所述电力供应孔20电力连接。

在初始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电动机46、第二电动机43和第三电动机52均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所述滑行块41处于所述第二滑行槽4中,所述旋转推轴45处于所述通槽42中,所述电力传递块50处于所述右容纳槽5中,两个所述锁合柱30分别在所述弹簧33的弹性力作用下而向右滑行,使得所述锁合柱30的左端处于所述第一滑行槽39中、右端伸入在所述容纳槽31中,从而使得两个所述承压圆块35伸入到所述容纳腔3中,所述上电力传递孔54和所述下电力传递孔55分别与所述上电力传递柱57和所述下电力传递柱58处于相对状态,所述电力供应孔20处于断电状态。

在需要对新能源电动车进行充电时,先将两个所述锁合板11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板槽22对准,而后向上推动所述充电枪1,使得两个所述锁合板11分别插入到对应的所述板槽22中,当所述锁合板11的顶面与所述板槽22的顶侧壁抵接时,所述锁合板11刚好与所述板槽22配合连接,所述电力插杆10则刚好插入到所述电力供应孔20中配合连接,两个所述锁合槽12则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行槽39相对,而后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机46工作,所述第一电动机46工作驱动所述第一螺形杆47旋转,所述第一螺形杆47旋转驱动所述滑行块41向下滑行而伸入到所述容纳腔3中,当所述滑行块41向下滑行到所述滑行块41的底面与所述容纳腔3的底侧壁抵接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机46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机43工作,所述第二电动机43工作提供动力驱动所述旋转轴44旋转,所述旋转轴44旋转驱动所述旋转推轴45旋转,所述旋转推轴45旋转使得所述旋转推轴45两端的圆弧部与对应的所述承压圆块35的圆弧面抵接滑行配合,从而使得两个所述承压圆块35分别向外侧运动,两个所述承压圆块35分别向外侧运动从而推动所述锁合柱30克服所述弹簧33的弹性力而向外侧滑行,两个所述锁合柱30向外侧滑行而分别插入到所述锁合槽12中以将所述锁合板11锁合,当所述所述旋转轴44旋转驱动所述旋转推轴45逆时针旋转90度时,所述旋转推轴45处于平行状态,此时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机43停止工作,所述充电枪1则处于锁合状态,而后控制所述第三电动机52工作,所述第三电动机52工作驱动所述第二螺形杆51旋转,所述第二螺形杆51旋转驱动所述电力传递块50向左滑行伸出所述右容纳槽5并穿过所述第二滑行槽4而插入到所述左容纳槽56中,当所述电力传递块50的左面与所述左容纳槽56的左侧壁抵接时,控制所述第三电动机52停止工作,此时,所述上电力传递柱57和所述下电力传递柱58分别插入到所述上电力传递孔54和所述下电力传递孔55中配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电力供应孔20处于电力传递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充电枪1则处于电力传递状态。

当电动车充满电需要拔出充电枪时,先托住所述充电枪1,而后先控制所述第三电动机52工作反转,再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机43工作反转使得所述旋转推轴45顺时针旋转90度,最后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机46工作反转,从而使得滑行块41、旋转推轴45和电力传递块50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两个所述锁合柱30也由于所述弹簧33的弹性力而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从而使得两个所述锁合板11处于解锁状态,即所述充电枪1处于解锁状态,最后从所述板槽22中拔出所述锁合板11即可实现充电枪1的拔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两个锁合板分别插入到对应的板槽中配合连接,使得电力插杆插入到电力供应孔中配合连接,通过控制第一电动机驱动滑行块向下滑行使得滑行块的底面与容纳腔的底侧壁抵接,而后控制第二电动机工作提供动力驱动旋转推轴旋转,使得两个承压圆块分别向外侧运动,从而推动锁合柱克服弹簧的弹性力而向外侧滑行,两个锁合柱向外侧滑行而分别插入到锁合槽中以将锁合板锁合,通过控制第三电动机工作驱动电力传递块向左滑行插入到左容纳槽中使得电力传递块的左面与左容纳槽的左侧壁抵接,从而使得上电力传递柱和下电力传递柱分别插入到上电力传递孔和下电力传递孔中配合连接,以使得电力供应孔处于电力传递状态,此时充电枪既处于锁合状态也处于电力传递状态,使得充电枪的锁合安全可靠,充电枪的电力传递安全稳定。

2.通过托住充电枪,而后先控制第三电动机工作反转,再控制第二电动机工作反转使得旋转推轴顺时针旋转90度,最后控制第一电动机工作反转,从而使得滑行块、旋转推轴和电力传递块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两个锁合柱由于弹簧的弹性力而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从而使得两个锁合板处于解锁状态,即充电枪处于解锁状态,最后从板槽中拔出锁合板即可实现充电枪的拔出,从而增加了充电枪的拔出效率,在充电枪损坏时方便充电枪的拔出更换。

3.本发明中充电枪固定安全稳定,插入时先对充电枪进行锁合以后再对充电枪进行电力传递,拔出时先对充电枪进行断电以后再对充电枪进行解锁,大大增加了充电枪的插拔效率,方便插拔,有效避免了在插拔充电枪时发生触电事故,保障了人员的生命安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