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形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7639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条形连接器插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连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条形连接器插头。



背景技术:

线对线连接器是具有各种各样几何形状的塑料支撑件如直角和圆形聚合形体的塑料件,还有许多不同形体之组合形状的塑料件及金属屏蔽壳体。

条形连接器是为家电连接器提供两位电源传输的线对线连接器。现有的两位电源传输的线对线连接器直接与端子配合使用,由于缺少相应的保险装置,端子在塑壳中有较大的摆动量,并有端子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条形连接器插头,减少端子在塑壳中的摆动量,防止端子脱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条形连接器插头,包括本体,本体侧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有挂接部;本体截面为矩形,在本体的一个窄侧面上设有凹台,在本体的一个宽侧面上设有第一挂钩;在本体垂直方向上并排设有两个接线通孔,两个接线通孔的内侧壁均设有向内收缩的倾斜角度,该侧壁底部设有第二挂钩,在垂直方向上,第二挂钩中部设有槽口。

进一步的,所述挂接部包括设于自身顶端的第一把手和设于自身底端的第三挂钩,第一把手设有向挂接部外侧伸出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的底面为设有倾角的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与第三挂钩设置在挂接部的同一侧面,且连接部设置在挂接部的侧面中部,第三挂钩设置在挂接部的侧面底部,且第三挂钩与连接部在垂直方向上不互相遮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挂钩设置在本体一个宽侧面的垂直中分线上,且位于该垂直中分线的中上部。

进一步的,在每个接线通孔内壁均设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设置在第二挂钩的对面。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四条垂直边为圆角边。

进一步的,所述凹台位于本体一个窄侧面的垂直中分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条形连接器插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连接器插头内部及上部的挂钩实现了与端子的紧固连接,同时各处限位凸台的限位,减少了端子的摆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其中:

1-主体,101-第二凸台,102-第二挂钩,103-第一挂钩,104-接线通孔,105-槽口,106-凹台,

2-连接部,

3-挂接部,301-第一把手,3011-第一凸台,302-第三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条形连接器插头,减少端子在塑壳中的摆动量,防止端子脱落。

请参见图1-图5。

一种条形连接器插头,包括本体1,本体1侧部通过连接部2连接有挂接部3;本体1截面为矩形,在本体1的一个窄侧面上设有凹台106,凹台106用于与塑壳进行稳固配合,在本体1的一个宽侧面上设有第一挂钩103,第一挂钩103可以与塑壳挂接以防止端子脱落;在本体1垂直方向上并排设有两个接线通孔104,两个接线通孔104的内侧壁均设有向内收缩的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便于接线,该侧壁底部设有第二挂钩102,在垂直方向上,第二挂钩102中部设有槽口,第二挂钩102与槽口105的配合实现限位与锁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挂接部3包括设于自身顶端的第一把手301和设于自身底端的第三挂钩302,第一把手301设有向挂接部外侧伸出的第一凸台3011,通过第一凸台3011可实现按压,第一凸台3011的底面为设有倾角的斜面,通过该斜面可使第三挂钩302具有更大的张开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与第三挂钩302设置在挂接部3的同一侧面,且连接部2设置在挂接部3的侧面中部,第三挂钩302设置在挂接部3的侧面底部,且第三挂钩302与连接部2在垂直方向上不互相遮挡,如图3。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挂钩103设置在本体1一个宽侧面的垂直中分线上,且位于该垂直中分线的中上部,如图3、4。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每个接线通孔104内壁均设有第二凸台101,第二凸台101设置在第二挂钩102的对面,以保证线对线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四条垂直边为圆角边。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凹台106位于本体一个窄侧面的垂直中分线的一侧,能够与塑壳更好的配合。

相比背景技术中介绍的内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连接器插头内部及上部的挂钩实现了与端子的紧固连接,同时各处限位凸台的限位,减少了端子的摆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对其限制;应当指出,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和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