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931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卡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座连接器及应用该卡座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移动电话结构、样式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手机的应用,大多将SIM卡插入手机所设的卡槽内,完成起用程序后,即可使用手机进行接收、拨打电话。现有手机的卡座连接器中除了需要安装SIM卡之外,还需要安装TF卡等。多个卡槽的设置,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由此,如何进行合理紧凑的布局是业界所面临的难题。

目前的卡座连接器,大多只能配合TF存储卡或SIM卡单独使用,如果想在同一种电子设备中同时使用上述两种卡,须配置与这两种卡匹配的卡座连接器,既浪费了电子设备的空间,又提高了工艺难度,同时还增加了生产成本。相关技术中出现了TF存储卡和SIM卡的二选一卡座连接器,但易导致误插卡,且误插卡后,退卡尤为不便,而且即便是正确插卡,退卡亦即为不便。从而,相关技术的二选一卡座连接器存在误插卡后退卡困难,使用便利性差的不足。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卡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误插卡后退卡方便,使用便利性高的卡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座连接器,包括本体、固定于所述本体上的外壳以及端子组,所述本体与外壳围设形成卡收容腔,所述端子组包括嵌装于所述本体的第一组信号端子和嵌装于所述本体的第二组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第二组信号端子的接触端均向上延伸于所述卡收容腔内,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为沿所述卡座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轴对称的两排第一信号端子,每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沿所述卡座连接器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为沿所述卡座连接器宽度方排布的一排第二信号端子,所述外壳包括位于所述本体顶部的顶壁、自所述顶壁两侧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侧壁以及自所述顶壁后端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后壁,两所述侧壁分别固定于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外壳设有折槽和退卡槽,所述折槽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顶壁,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后壁,所述退卡槽位于所述顶壁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退卡槽的靠近所述卡收容腔卡插入处的一段为弧形段,与所述弧形段相对的一段为直线段。

优选的,所述退卡槽还包括连接所述弧形段和直线段的两直线型连接段。

优选的,所述顶壁的位于卡插入处的一端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两端为直线型卡边。

优选的,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连接为一体的端子料带,所述本体设有用于断开所有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与所述端子料带连接的若干切料槽,所述端子料带部分嵌装于所述本体内。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两侧间隔设有若干凸台,所述侧壁间隔设有若干卡扣孔,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卡扣孔扣合固定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凸台的靠近所述本体顶面的侧面与所述本体侧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凸台的靠近所述本体底面的侧面垂直所述本体侧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为NANO SIM卡信号端子,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为TF卡信号端子。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的焊接端分布于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的焊接端排布于所述退卡槽的下方。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均设有与所述本体相卡持的卡固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卡座连接器。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座连接器,可支持SIM卡或TF卡的二选一插设;外壳设置折槽,当使用者误操作将SIM卡竖插时,可借助顶针一类的物件通过折槽将SIM卡退出;退卡槽的设置,既方便了检验产品的平整度、端子焊脚吃锡效果,又便于扣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有效防止误操作,提升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卡座连接器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座连接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座连接器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座连接器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座连接器部分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照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座连接器5,包括本体1、固定于本体1上的外壳2以及端子组3。本体1与外壳2围设形成卡收容腔4。端子组3包括嵌装于本体1的第一组信号端子31和嵌装于本体1的第二组信号端子32。第一组信号端子31、第二组信号端子32的接触端均向上延伸于卡收容腔4内。第一组信号端子31为沿卡座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轴对称的两排第一信号端子310,每排第一信号端子310沿卡座连接器的长度方向排布。第二组信号端子32为沿卡座连接器宽度方排布的一排第二信号端子320。

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定义的卡座连接器的长度方向Y和-Y方向,卡座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为X和-X方向,以卡插入卡收容腔4的插设方向为基准,卡收容腔4的卡插入处的一端为卡座连接器的前端,前端的相对端为卡座连接器的后端。

每一第一信号端子310的接触端312均延伸于卡收容腔4内,每一第二信号端子320的接触端322亦均延伸于卡收容腔4内,第一信号端子310的接触端312所在卡收容腔4区域靠近卡座连接器的前端,第二信号端子320的接触端322所在的卡收容腔4区域靠近卡座连接器的后端。第二信号端子320的排布方向与每一排第一信号端子310的排布方向相互垂直。第一组信号端子310为SIM卡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320为TF卡信号端子。

本体1包括卡承载板11,卡承载板11设有与第一信号端子310配合的对应数目的端子孔13,以及与第组二信号端子31配合端子槽14。

外壳2包括位于本体1顶部的顶壁21,自顶壁21两侧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侧壁22,以及自顶壁21后端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后壁23。两侧壁22分别固定于本体1的两侧,外壳2设有折槽25和退卡槽26。折槽25的一部分设置于顶壁21,另一部分设置于后壁23,退卡槽26位于顶壁21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座连接器,可支持SIM卡或TF卡的二选一插设;外壳设置折槽,当使用者误操作将SIM卡竖插时,可借助顶针一类的物件通过折槽将SIM卡退出;退卡槽的设置,既方便了检验产品的平整度、端子焊脚吃锡效果,又便于扣卡。

本实施方式中,退卡槽26的靠近卡收容腔4卡插入处(即卡座连接器的前端)的一段为弧形段262,与弧形段261相对的一段为直线段261。由此,弧形段的设置,符合人体手指头工学的弧形设计,更便利于扣卡,进一步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退卡槽26还包括连接弧形段262和直线段261的两直线型连接段263。由此,便于退卡槽的简易成型。

更进一步地,顶壁21的位于卡插入处的一端设有限位凹槽24,限位凹槽24的两端为直线型卡边241。由此,在TF卡插入卡座连接器后,直线型卡边的设计,可对TF进行左右限位,防止其摆动。

本实施方式中,卡座连接器还包括将第一信号端子310和第二信号端子320连接为一体的端子料带33,本体1设有用于断开所有第一信号端子310和第二信号端子320与端子料带33连接的若干切料槽,端子料带33部分嵌装于所述本体内。本实用新型仅示出了部分的端子料带33,通过端子料带33将第一信号端子310和第二信号端子320连接成一体,方便端子组3与本体1的molding成型,通过切料槽的设计,可在后续作业流程中,通过切料槽将端子料带多处断开,从而保证端子组3的任意两信号端子并不相连,而留在本体1内的端子料带部分则进一步提升了本体的强度。端子料带33还设有与本体1相卡固的卡持端331,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的强度。参照图2所示,切料槽包括靠近本体后端的第一切槽15,位于两排第一信号端子310的接触端312之间的一排第二切槽16,位于本体1两侧边部的第三切槽17,以及第一组信号端子31接触端312与第二组信号端子32接触端322之间并用于收容第二组信号端子32焊接端323的第四切槽18。

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的两侧间隔设有若干凸台121,侧壁22间隔设有若干卡扣孔220,外壳2通过卡扣孔220扣合固定于本体1上,凸台121的靠近本体1顶面的侧面123与本体1的侧面12的夹角为锐角,凸台121的靠近本体1底面的侧面122垂直本体1的侧面12。由此,便于外壳2扣合固定于本体1上,且扣合稳固性高。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端子310为NANO SIM卡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320为TF卡信号端子。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组信号端子31的焊接端313分布于本体1的两侧,第二组信号端子320的焊接端323排布于退卡槽26的下方。由此,卡座连接器的整体布局紧凑,所占空间较少。

本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一信号端子310均设有与本体1相卡持的卡固端311。由此,更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卡座连接器5。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座连接器,误插卡后退卡方便,使用便利性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有效防止误操作,提升使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