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5016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耦合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耦合器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耦合器。



背景技术:

光电耦合器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一种电一光一电转换器件。它由发光源和受光器两部分组成。把发光源和受光器组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彼此间用透明绝缘体隔离。在光电耦合器输入端加电信号使发光源发光,光的强度取决于激励电流的大小,此光照射到封装在一起的受光器上后,因光电效应而产生了光电流,由受光器输出端引出,这样就实现了电一光一电的转换。因此固定电流强度通过固定耦合器只能得到固定的电流转换,这在使用上使电路的转换过于局限。

专利机械调节式可调射频讯号耦合器(公告号86203250)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谐振法高频阻抗测量,也可用于物理演示及其他电子工程实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带有屏蔽装置的信号耦合器。通过改变屏蔽状态控制讯号场的漏泄,达到调节耦合量的的目的。因为屏蔽装置是设置在耦合器内部的,因此使用者在调节时完全凭借经验,所以调节的屏蔽量是不可控的。

因此需要一种,调节量可控的,具有多种耦合量的可调节耦合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节量可控的耦合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耦合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电路板,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水平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支架之间设有滑轨,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所述滑轨在所述支架上相对所述第一电路板可以左右滑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发光器和输入端,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受光器和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设有透明绝缘体。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路板下端设有滑板,所述滑板下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连接,所述滑板对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支撑保护作用,防止在滑动调节过程中,所述第二电路板不会因滑动而被破坏精微结构,所述滑块使滑动更加流畅。

优选的,所述滑板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过渡板,所述过渡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滑动把手,通过所述滑动把手,使用者可以更好的对所述第二电路板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滑动把手的两端分别与壳体之间设有固定螺栓组件,当调节到合适位置时,通过所述固定螺栓组件间接对所述第二电路板进行位置固定。

优选的,所述壳体为不透明壳体,所述壳体表面采用防静电处理,保证本实用新型更好的耦合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调节可控,工人交接更加流畅方便,能够防止静电对耦合结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实施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实施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壳体;11、透明绝缘体;2、支架;21、滑轨;3、第一电路板; 31、发光器;32、输入端;4、第二电路板;41、受光器;42、输出端;5、滑板;51、滑块;6、过渡板;7、滑动把手;71、固定螺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可调节耦合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支架2,支架2 的一端设有第一电路板3,支架2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电路板3水平的第二电路板4,第一电路板3与支架1固定连接,第二电路板4与支架1之间设有滑轨21,第二电路板 4通过滑轨21在支架1上相对第一电路板3可以左右滑动;第一电路板3上设有发光器 31和输入端32,第二电路板4上设有受光器41和输出端42;支架1上在第一电路板3 与第二电路板4之间设有透明绝缘体11。

进一步的,第二电路板4下端设有滑板5,滑板5下端设有滑块51,滑块51与滑轨21连接,滑板5靠近壳体1的一端设有过渡板6,过渡板6与壳体1之间设有滑动把手7,滑动把手7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之间设有固定螺栓组件71,当调节到合适位置时,通过固定螺栓组件71间接对第二电路板4进行位置固定。

详细的,如图1-图5所示,壳体1为不透明壳体,壳体1表面采用防静电处理。

如图1-图5所示,光电耦合器实现的是电—光—电的转换,当受光器41接收发光器31的光量减小时会影响最终的转换电流的大小,如图2所示,当通过滑轨21和滑块 51调节第一电路板3与第二电路板4正对时,此时受光器41能够完全接收发光器31 发出的光,此时耦合量最大,当将第二电路板4调节至如图4所示的位置时,受光器41 不能完全接收发光器31发出的全部光,因此耦合量减小,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第二电路板4相对第一电路板3的位置控制受光器41接收光的量实现对耦合量的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详细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交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