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推动式电磁继电器的动接触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3834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推动式电磁继电器的动接触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推动式电磁继电器的动接触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使用继电器的整机的功能需求的越来越多样化,这要求继电器的切换功率也越来越大,触点负载转换能力增大,相应的继电器输入功率也增大,触点在闭合时的触点触碰反力也相对较大,动触点产生触点回跳引起触点抖动的频次和幅度加大,触点间易产生拉弧而烧蚀触点,从而在触点多次动作以后引发继电器失效,有甚者在继电器生产线上就会发生触点不能吸合而产生不合格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推动式电磁继电器的能减少或消除触点回跳从而确保触点接触可靠的电磁继电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推动式电磁继电器的动接触组,包括上部设置有动触点的动簧片,所述的动簧片下部设置有动引出脚,所述的动簧片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一条状槽孔。

所述的第一条状槽孔为水平设置,这时的动簧片带动动触点的力矩效果最佳。

为了增强动接触组的灵敏度,所述的动簧片下部为U形弯折结构,所述的动引出脚包括用以与所述的动簧片的U形弯折部的前端固定连接的连接部、弯折部和引出部,这样,当动接触组应用于继电器时,改变弯折部尺寸就可以按实际需求来调整动引出脚和静引出脚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动簧片中部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二条状槽孔,第二条状槽孔进一步降低了动簧片的弹性系数,保证了触点动作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动簧片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一条状槽孔,当动接触组应用于推动式电磁继电器时,推动杆对动簧片的推动点分别在第一条状槽孔上方的动簧片的左、右两端部,使动簧片在获得推动杆较大的推动力后,在保障一定的触点压力下能减少推动杆推动动簧片带动动触点触碰常开静接触组的常开静触点时所产生的触点反弹力,即减少触点抖动的频次和幅度或消除触点回跳,进而提高了触点接触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动簧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动引出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接触系统中的立体结构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继电器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推动式电磁继电器的动接触组,包括上部设置有动触点1的动簧片2,动簧片2下部设置有动引出脚3,动簧片2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对称水平开设有第一条状槽孔21,动簧片2下部为U形弯折结构,动引出脚3包括用以与动簧片2的U形弯折部的前端固定连接的连接部31、弯折部32和引出部33,动簧片2中部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二条状槽孔22,当动接触组应用于推动式电磁继电器时,推动杆4对动簧片2的推动点分别在的第一条状槽孔21上方的动簧片2的左、右两端部,使动簧片2在获得推动杆4较大的推动力后,在保障一定的触点压力下能减少推动杆4推动动簧片2带动动触点1触碰常开静接触组5的常开静触点51时所产生的触点反弹力,即减少触点抖动的频次和幅度或消除触点回跳,进而提高了触点接触的可靠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