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028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接线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是涉及接线器。



背景技术:

接线器用于固定电线,为电力装置或数据装置的连接提供接口,被固定的电线可以是电力线也可以是信号线。接线器通过铜端子将电线内的金属导线扣合固定,并使得金属导线与铜端子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使得两者导通,而接线器则设置有若干插口,以提供给外部装置的连接接口。

为了使得电线被充分固定,传统的接线器采用硬质塑胶制成,两个塑胶模块扣合连接,从而使得电线被充分固定,但这种接线器不容易拆卸,在电线出现故障,如短路或绝缘层损坏时,电线难以从接线器中拆卸下来,造成维修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接线器不容易拆卸,在电线出现故障,如短路或绝缘层损坏时,电线难以从接线器中拆卸下来,造成维修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接线器。

一种接线器,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所述第二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之间,所述第一本体背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面开设有若干插孔,所述第一本体朝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端子,若干所述端子与若干所述插孔一一对应,且每一端子至少部分插设于一插孔内,所述第一本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插口,所述第二本体的两端分别沿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方向凸起设置有插接部,每一所述插接部对应插设于一所述插口内,所述第三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扣接部,所述扣接部包括抵接块、连接块、扣合块和按压块,所述抵接块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扣合块连接,且所述抵接块与所述扣合块间隔设置,所述抵接块插设于所述插口内,且所述抵接块抵接于所述插接部,所述扣合块扣合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表面,所述按压块连接于所述扣合块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块沿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中部的方向朝外侧凸起设置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朝向所述第二本体的中部凹陷设置凹陷槽,所述抵接块设置于所述凹陷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块具有弧形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块与所述第三本体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块具有弧形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块与所述第三本体之间的距离由所述按压块的两端向所述按压块的中部逐渐减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弧形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合块具有弯折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合块由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向第三本体的中部方向弯折。

上述接线器,通过将接线器设置为三个独立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第一本体通过插口将第二本体连接,第三本体通过扣接部将第二本体固定在第一本体上,拆卸时,仅需按压扣接部的按压块,使得扣合块脱离第一本体的外侧表面,使得第三本体与第一本体的扣合松开,抵接块可以轻易从插口内取出,从而使得第三本体和第二本体可以从第一本体上取下,使得接线器能够轻易地被拆卸,进而使得电线和接线器的维修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接线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接线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接线器的一方向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接线器的第一本体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接线器的第一本体的又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接线器,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所述第二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之间,所述第一本体背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面开设有若干插孔,所述第一本体朝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端子,若干所述端子与若干所述插孔一一对应,且每一端子至少部分插设于一插孔内,所述第一本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插口,所述第二本体的两端分别沿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方向凸起设置有插接部,每一所述插接部对应插设于一所述插口内,所述第三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扣接部,所述扣接部包括抵接块、连接块、扣合块和按压块,所述抵接块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扣合块连接,且所述抵接块与所述扣合块间隔设置,所述抵接块插设于所述插口内,且所述抵接块抵接于所述插接部,所述扣合块扣合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表面,所述按压块连接于所述扣合块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接线器设置为三个独立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第一本体通过插口将第二本体连接,第三本体通过扣接部将第二本体固定在第一本体上,拆卸时,仅需按压扣接部的按压块,使得扣合块脱离第一本体的外侧表面,使得第三本体与第一本体的扣合松开,抵接块可以轻易从插口内取出,从而使得第三本体和第二本体可以从第一本体上取下,使得接线器能够轻易地被拆卸,进而使得电线和接线器的维修更为方便。

如图1所示,其为一实施例的接线器10,包括: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和第三本体300,所述第二本体200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1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之间,请结合图2和图3,所述第一本体100朝向所述第二本体200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端子110,所述第一本体100背向所述第二本体200的一面开设有若干插孔120,若干所述端子110与若干所述插孔120一一对应,且每一端子110至少部分插设于一插孔120内,所述第一本体10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插口130,所述第二本体200的两端分别沿朝向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方向凸起设置有插接部210,每一所述插接部210对应插设于一所述插口130内。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三本体3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扣接部310,所述扣接部310包括抵接块311、连接块312、扣合块313和按压块314,所述抵接块311通过所述连接块312与所述扣合块313连接,且所述抵接块311与所述扣合块313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用于部分容置所述第一本体的扣合区域,所述抵接块311插设于所述插口130内,且所述抵接块311抵接于所述插接部210,所述扣合块313扣合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外侧表面,所述按压块314连接于所述扣合块313远离所述第一本体100的一端,例如,所述抵接块311、连接块312和扣合块313呈“П”字形连接,例如,所述扣合块313扣合于所述第一本体100背向所述第三本体300的一面。例如,所述第一本体100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扣合位,所述扣合块313扣合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外侧表面的扣合位;例如,所述第一本体100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两个扣合位,每一扣合块扣合于一扣合位。

本实施例中,信号线为成排设置的串口线,在安装时,如图1所示,将串口线穿过第二本体200和第三本体300之间,并将串口线绕回继续穿过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之间,将插接部210插入插口130内,并将抵接块311插入插口130内,使得扣合块313扣合在第一本体100的外侧表面,第一本体100上的端子110将压紧设置于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之间的串口线,端子110穿透串口线的绝缘层与串口线的金属导线接触,当第三本体300与第一本体100紧密扣合后,使得第二本体200被夹紧于第一本体100以及第三本体300之间,而串口线被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夹紧,以及被第二本体200以及第三本体300夹紧得到固定。

设置于第一本体100上的插孔120用于为外部的设备或装置提供接口,外部装置的针脚插入插孔120内,即可与插孔120内的端子110接触,从而使得外部装置的针脚与串口线导通。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本体200上的插接部210和第三本体300的扣接部310的抵接块311共同插设于插口130内,使得第二本体200以及第三本体300与第一本体100的连接更为稳固,而扣接部310抵接于插接部210,使得第二本体200能够更为紧密地抵接于第一本体100,避免第二本体200产生位移,避免第二本体200产生松动,能够有效避免串口线松动。

例如,所述插口130的外侧设置有侧壁,所述侧壁夹设于所述抵接块311和所述扣合块313之间,例如,所述扣合块313扣合于所述侧壁的外侧表面,这样,通过抵接块311和扣合块313将侧壁共同夹紧,进而使得扣接部310与第一本体100的连接更为稳固,进而使得第三本体300能够稳固地与第一本体100连接。

为了避免抵接块311从插口130内滑出,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抵接块311沿远离所述第一本体100的中部的方向朝外侧凸起设置卡块315,例如,所述卡块315抵接于所述第一本体100背向所述第三本体300的一面,本实施例中,抵接块311和扣合块313不仅共同将侧壁夹紧,还共同抵接于第一本体100背向第三本体300的一面,有效防止抵接块311从插口130内滑出,从而使得扣接部310与第一本体100的扣接更为稳固。

本实施例中,由于按压块314与扣合块313连接,按压块314弯曲或弯折时,将带动扣合块313形变,扣合块313以连接块312为支点弯曲或弯折,使得扣合块313远离第一本体100的外侧表面,拆卸时,仅需按压扣接部310的按压块314,使得扣合块313脱离第一本体100的外侧表面,使得第三本体300与第一本体100的扣合松开,抵接块311可以轻易从插口130内取出,从而使得第三本体300和第二本体200可以从第一本体100上取下,使得接线器10能够轻易地被拆卸,进而使得电线和接线器10的维修更为方便。此外,在安装时,按压所述按压块314,使得扣合块313朝远离所述抵接块311的方向弯曲或弯折,这样,使得抵接块311轻易地插入插口130内,当第三本体300完成安装后,松开按压块314,扣合块313扣合于第一本体100的两端的外侧表面,从而使得扣合块313与第一本体100扣合连接,通过上述过程,使得接线器10的安装更为方便、快捷。

为了进一步固定所述插接部210,使得所述插接部210与第一本体100的连接更为稳固,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插口130具有内壁131,例如,所述插口130的内壁凸起设置有凸起部140,插接部210扣合抵接于所述凸起部140,例如,所述插接部210开设有扣合槽212,所述凸起部140设置于所述扣合槽212内,且所述凸起部140抵接于所述插接部210,例如,所述扣合槽212具有槽壁,所述凸起部140设置于所述扣合槽212内且抵接于所述槽壁,通过扣合槽212与凸起部140的扣合,使得插接部210能够稳固地扣合在第一本体100上。例如,所述凸起部140具有台阶结构,例如,所述凸起部140的厚度由靠近所述第二本体200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本体200的一端逐渐增大,由于凸起部140靠近第二本体200的一端的厚度较小,有利于插接部210插入插口130内并沿着凸起部140继续滑动,有利于第二本体200的扣合,而凸起部140远离第二本体200的一端的厚度较大,能够有效防止插接部210在扣合在凸起部140后脱离凸起部140,能够很好地限制第二本体200,避免第二本体200朝远离第一本体100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二本体200能够稳固地与第一本体100扣合连接。

为了使得第二本体200与第三本体300的连接更为稳固,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插接部210朝向所述第二本体200的中部凹陷设置凹陷槽211,所述抵接块311设置于所述凹陷槽211内,例如,所述凹陷槽211外侧具有槽壁,例如,所述抵接块311抵接于所述槽壁,例如,所述凹陷槽211的宽度于所述抵接块311的宽度相同,这样,由于抵接块311设置于凹陷槽211内,且抵接块311与凹陷槽211的槽壁抵接,使得抵接块311与插接部210紧密抵接,进而使得第二本体200与第三本体300的连接更为稳固。

为了便于按压,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图2和图3,所述按压块314具有弧形表面,例如,所述按压块314背向所述第三本体300的中部的一面为弧形表面,弧形表面更符合用户的手指的形状,使得用户按压时能够充分贴合于按压块314的表面,使得用户按压更为方便,更为舒适。

为了使得按压块314具有形变空间,进而带动扣合块313形变弯曲,例如,请参见图3,所述按压块314与所述第三本体300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由于按压块314与第三本体300之间存在间隙,使得按压块314具有形变空间,因此,按压块314受力形变时,能够产生形变而不会受到第三本体300的阻挡,进而有效带动扣合块313形变弯曲,使得扣合块313能够从第一本体100上拆卸。

为了使得扣合块313具有更大的形变量,使得接线器10的拆卸更为方便省力,为了避免按压块314受力过度而损坏,例如,所述按压块314具有弧形结构,这样,在按压块314受力而形变时,由于其自身具有弯曲的弧形结构,因此,可以轻易带动扣合块313形变,进而将扣合块313拆卸,使得接线器10的拆卸更为方便省力。

为了避免按压块314受力按压而损坏,例如,所述按压块314与所述第三本体300之间的距离由所述按压块314的两端向所述按压块314的中部逐渐减小,而由于按压块314中部距离第三本体300的距离较近,且按压块314的中部为受力较大的部分,因此,按压块314的中部首先抵接于第三本体300的外侧表面,限制按压部的进一步弯曲形变,能够有效避免按压块314受力过度按压而损坏。

为了避免接线器10在与串口线安装时被压坏,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2和图3,所述第二本体200朝向所述第一本体100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弧形槽201,例如,每一所述端子110对齐于一所述弧形槽201,具体地,安装时,将端子110插入串口线上时,由于弧形槽201为串口线提供形变空间,进而能够使得端子110能够充分插入到串口线内,穿透串口线的绝缘层与串口线的金属导线抵接,由于串口线产生了形变,减小了端子110受到第二本体200的反作用力,有效避免端子110在安装时被压坏。

为了使得扣合块313与第一本体100的扣合更为稳固,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扣合块313具有弯折结构,例如,所述扣合块313由远离所述第一本体100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向第三本体300的中部方向弯折,所述扣合块313由远离所述第一本体100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向第一本体100的中部方向弯折,本实施例中,由于扣合块313具有弯折结构,且扣合块313朝向第一本体100的中部的方向弯折,使得扣合块313更为靠近第一本体100的中部,即扣合块313能够更为紧密地扣合于第一本体100的外侧表面,进而使得扣合块313与第一本体100的扣合更为稳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