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道同轴旋转关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6844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信号连接技术,特别是一种双通道同轴旋转关节,有利于适应空间天线狭小安装空间布局的要求,有利于保证旋转关节转动的稳定性和电性能的平稳性。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领域,雷达自动捕捉目标已经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案,雷达天线在转动过程中要求信号能和地面设备相连接,地面设备静止不动而天线在转动,两者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天线与地面设备之间通常依靠电缆组件相连接,电缆固定在两个相对转动的物体上,长时间转动必然会被扭坏,旋转关节可以避免传输电缆或线束因旋转而相互缠绕在一起。而传统的旋转关节轴向尺寸都比较大,不能满足空间天线狭小安装空间布局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双通道同轴旋转关节,有利于适应空间天线狭小安装空间布局的要求,有利于保证旋转关节转动的稳定性和电性能的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旋转体,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下壳体,所述旋转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通道轴向接口和第二通道轴向接口,所述下壳体的周面设置有第一通道径向接口和第二通道径向接口,所述旋转体通过轴承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底座内。

包括同轴部分,所述同轴部分采用同轴中心插针与插孔连接方式。

所述底座为圆盘结构,所述圆盘结构包括下圆盘和上圆盘,所述下圆盘的外径大于所述上圆盘的外径。

所述上圆盘的端面边部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个第二结构孔,所述下圆盘的端面边部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个第一结构孔。

所述旋转体的上端面分布有若干个第三结构孔,若干个第四结构孔,所述旋转体为圆柱形,所述旋转体的上端面边沿均布有若干个槽口。

所述槽口为拱形槽口,所述拱形槽口的底平面设置有第五结构孔。

所述下壳体为圆柱形,所述下壳体的周面设置有两个安装平台,所述两个安装平台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道径向接口和第二通道径向接口。

所述下壳体的下端面分布有若干个第六结构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双通道同轴旋转关节的同轴部分采用同轴中心插针与插孔连接方式,旋转部分采用轴承旋转连接及固定的方式,使得结构紧凑,轴向尺寸小,能适应空间天线狭小安装空间布局的要求,同时能保证旋转关节转动的稳定性和电性能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本实用新型双通道同轴旋转关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示如下:1-底座;2-第一结构孔;3-下圆盘;4-上圆盘;5-下壳体;6-第二通道径向接口;7-安装平台;8-第一通道径向接口;9-第二结构孔;10-旋转体;11-第三结构孔;12-第一通道轴向接口;13-第二通道轴向接口;14-槽口;15-第四结构孔;16-第五结构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本实用新型双通道同轴旋转关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双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旋转体10,所述底座1的下方设置下壳体5,所述旋转体10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通道轴向接口12和第二通道轴向接口13,所述下壳体5的周面设置有第一通道径向接口8和第二通道径向接口6,所述旋转体10通过轴承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包括同轴部分,所述同轴部分采用同轴中心插针与插孔连接方式。所述底座1为圆盘结构,所述圆盘结构包括下圆盘3和上圆盘4,所述下圆盘3的外径大于所述上圆盘4的外径。所述上圆盘4的端面边部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个第二结构孔9,所述下圆盘3的端面边部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个第一结构孔2。所述旋转体10的上端面分布有若干个第三结构孔11,若干个第四结构孔15,所述旋转体10为圆柱形,所述旋转体10的上端面边沿均布有若干个槽口14。所述槽口14为拱形槽口,所述拱形槽口的底平面设置有第五结构孔16。所述下壳体5为圆柱形,所述下壳体5的周面设置有两个安装平台7,所述两个安装平台7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道径向接口8和第二通道径向接口6。所述下壳体5的下端面分布有若干个第六结构孔。

一种双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包括:轴承,底座,旋转体,内导体,中心导体,连接环,栅片,绝缘体,O型圈,垫片,销钉。双通道同轴旋转关节的同轴部分采用同轴中心插针与插孔连接方式,旋转部分采用轴承旋转连接及固定的方式,使得结构紧凑,轴向尺寸小,能适应空间天线狭小安装空间布局的要求,同时能保证旋转关节转动的稳定性和电性能和平稳性。

在此指明,以上叙述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创造,但并非限制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任何没有脱离本发明创造实质内容的对以上叙述的等同替换、修饰改进和/或删繁从简而进行的实施,均落入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