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子过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2195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绝缘子过釉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绝缘子过釉设备。



背景技术:

绝缘子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能够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到重要作用。早年间绝缘子多用于电线杆,慢慢发展于高型高压电线连接塔的一端挂了很多盘状的绝缘体,它是为了增加爬电距离的,通常由玻璃或陶瓷制成,就叫绝缘子。

绝缘子的作用就是绝缘。最怕的就是受潮,只有在绝缘子表面涂上瓷釉,才能将绝缘子密封起来,确保不受潮;另外,在保证绝缘子内部绝缘强度的基础上,还要防止绝缘子表面赃物堆积,受潮放电,引起”闪络“事故,将绝缘子表面涂上瓷釉,一是光滑了,污物不易存留,二是下雨时可将污物冲洗干净。

现有的绝缘子上釉设备,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绝缘子上釉不均匀,上釉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第二:绝缘子底部内部往往没有上釉或者上釉效果不佳,导致缺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子过釉设备,该设置自动化程度高,上釉均匀,并且能够对绝缘子底部内部进行均匀上釉,解决了缺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绝缘子过釉设备,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外周焊接有环形的第一轨道,支撑底座上转动设置有转盘,转盘内设置有抽真空装置;转盘的底部外周均匀铰接有若干内连接臂,内连接臂的外端连接有中空的外连接臂,外连接臂分为上段和下段,上段和下段转动连接,上段的内端通过一连接管与抽真空装置连接,上段上设置有阀门;下段的外端连接有吸盘,下段上套设有滑轮,滑轮可在第一轨道上滚动;支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盛釉池,第一轨道靠近盛釉池的部分呈“U”型设置,盛釉池的一侧设置有喷釉装置,喷釉装置与盛釉池连接,喷釉装置的喷头朝向吸盘设置;支撑底座外周在第一轨道内焊接有环形的第二轨道,内连接臂上滚动套设有滑轮,滑轮可在第二轨道上滚动,第二轨道靠近盛釉池的部分呈“U”型设置。

其中,所述吸盘底部设置有喇叭型的橡胶件。

其中,所述内连接臂上竖直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U”型的支撑件。

其中,所述喷釉装置包括盛釉筒,盛釉筒通过软管与盛釉池连接,盛釉池与软管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盛釉筒内设置有一往复式活塞,活塞通过一驱动装置驱动在盛釉筒内作往复运动,喷头连通盛釉筒。

其中,所述支撑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接釉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该设置自动化程度高,上釉均匀,并且能够对绝缘子底部内部进行均匀上釉,解决了缺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连接臂和外连接臂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喷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底座、11-转动电机、2-转盘、3-抽真空装置、4-支撑支架、41-第一轨道、42-第二轨道、5-内连接臂、51-第一滑轮、52-第一连接件、53-支撑杆、531-支撑件、6-外连接臂、61-连接管、62-吸盘、621-橡胶件、63-第二滑轮、64-上段、641-阀门、65-下段、66-第二连接件、7-盛釉池、71-单向阀、8-喷釉装置、81-喷头、82-盛釉筒、83-活塞、84-驱动装置、85-软管、9-接釉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但是仅示出本实用新型部分的结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仅为简单的结构示意图,目的是示出各部分的位置关系。

一种绝缘子过釉设备,包括棱台形的支撑底座1,支撑底座1内设置有转动电机11;支撑底座1上设置有圆盘型的转盘2,转盘2通过转动电机11驱动转动,转盘2内设置有抽真空装置3;

所述支撑底座1外周设置有支撑支架4,支撑支架4上由外至内依次焊接有环形的第一轨道41和第二轨道42;

所述转盘2的底部外周均匀铰接有若干内连接臂5(图1中仅示出正面三根内连接臂5),内连接臂5上滚动套设有第一滑轮51,第一滑轮51可在第二轨道42上滚动。

所述内连接臂5的外端(远离转盘2的一端)通过一第一连接件52连接有中空的外连接臂6;

外连接臂6分为上段64和下段65,上段64和下段65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66转动连接;内连接臂5的外端通过一第一连接件52连接在外连接臂6的上段64上;外连接臂6的上段64的内端(靠近转盘2的一端)通过一柔性的连接管61与抽真空装置3连接,外连接臂6的上段64上设置有一阀门641,以便绝缘子上釉完成后即可关闭阀门641,方便绝缘子的拆收。

外连接臂6的下段65的外端连接有吸盘62,吸盘62底部设置有喇叭型的橡胶件621。所述外连接臂6的下段65上套设有第二滑轮63,第二滑轮63可在第一轨道41上滚动,第二滑轮63在第一轨道41上滚动,从而带动外连接臂6的下段65转动,从而吸附在吸盘62的绝缘子转动,以便绝缘子更快更完全的上釉。

优选的,所述内连接臂5上竖直设置有支撑杆53,支撑杆53的顶端设置有“U”型的支撑件531,柔性的连接管61嵌设在支撑件531内,防止连接管61下垂,影响到内外支撑臂的转动。

所述支撑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盛放绝缘子釉料的盛釉池7,盛釉池7为配合转盘2的弧形,以便吸附在吸盘62上的绝缘子转动涂釉。第一轨道41和第二轨道42靠近盛釉池7的部分呈“U”型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中示出的为圆盘形,优选为在第一轨道41和第二轨道42靠近盛釉池7的部分呈“U”型设置(图中未示出),以使吸附在吸盘62上的绝缘子能够完全浸没在盛釉池7的釉料中完成上釉过程。

盛釉池7的一侧设置有喷釉装置8,喷釉装置8通过软管85与盛釉池7连接,喷釉装置8的喷头81朝向吸盘62设置,以便将釉料绝缘子底部的内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绝缘子底部内部上釉困难的问题。

具体的,参见图4,所述喷釉装置8包括盛釉筒82,盛釉筒82通过上述软管85与盛釉池7连接,盛釉池7与软管85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71,单向阀71允许釉料从盛釉池7单向进入盛釉筒82内;盛釉筒82内设置有一往复式活塞83,活塞83通过一驱动装置84驱动在盛釉筒82内作往复运动,将釉料从盛釉池7内吸入盛釉筒82内,然后将釉料从盛釉筒82上连接的喷头81喷涂在绝缘子的底部的内部。

所述支撑底座1的另一侧设置有配合转盘2设置的弧形的接釉槽9,用于接收上釉后绝缘子上滴下来的废釉,盛釉池7与接釉槽9共同拼接形成环绕转盘2的圆形。

上述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转动电机11转动,带动转盘2转动,从而带动内连接臂5和外连接臂6转动,具体的,第一滑轮51在第二轨道42上滚动,第二滑轮63在第一轨道41上滚动,从而带动外连接臂6绕着转盘2转动的同时,同时实现了外连接臂6的下段65自身的转动;

启动抽真空装置3,人工将绝缘子靠近吸盘62,抽真空装置3通过柔性的连接管61和中空的外连接臂6将绝缘子吸附在吸盘62上,通过橡胶件621的设置,可以使绝缘子吸附得更为牢靠。

将第一滑轮51和第二滑轮63滚动至第一轨道41以及第二轨道42靠近盛釉池7的“U”型部分起始端时,喷釉装置8将釉料喷涂在绝缘子的底部的内部,然后绝缘子浸入盛釉池7的釉料中,完成上釉过程,然后转动至接釉槽9的上方,多余的釉料滴入接釉槽9进行回收二次利用;关闭阀门641,取下上釉后的绝缘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