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安装装置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0408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安装装置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安装装置及电池组,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组)的极耳引出及固定结构,即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合和电池组的极耳引出及接线固定,该结构适用于铝塑膜外壳锂离子电池的组装,也适宜于其它动力电池的组装。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在节能减排、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产业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电动汽车正在渐渐的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电动汽车也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一大分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池系统。而电池的成组技术是决定该系统是否可用的技术关键。

从现有电池技术和成本考虑,目前锂离子电池最适合用于电动汽车,所以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影响着电动汽车今后的发展趋势。这也让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从传统的便携式消费电子类的小功率产品逐步扩展到电动汽车等大功率产品。

然而目前,锂离子电池极耳引出固定,基本都是通过铜排压接内螺纹铜柱的方式引出及固定,这样的工艺成本高,加工复杂,质量重,拆卸更换困难。

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成本高、操作过程复杂和维护难度大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池安装装置及电池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铜排压接内螺纹铜柱的方式引出并固定锂离子电池极耳的工艺成本高的问题,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安装装置及电池组,包括:极耳引出板和固定机构;其中,所述极耳引出板,与所述电池的极耳适配设置;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极耳引出板适配设置,用于将所述极耳引出板与所述极耳进行适配固定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电池组合框架和端部夹板;其中,所述电池组合框架和所述端部夹板,适配设置,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电池的容置区;所述电池容置于所述容置区,所述固定机构适配固定设置所述极耳引出板与所述容置区。

可选地,还包括:螺母;所述极耳引出固定板与所述端部夹板,通过所述螺母适配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外接铜排;所述外接铜排,与所述极耳引出板适配设置;所述固定机构,还将所述外接铜排与所述极耳引出板进行适配固定设置。

可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不锈钢固定板和/或极耳引出板的固定板;其中,所述不锈钢固定板与所述极耳引出板搭接;所述极耳引出板的固定板,与所述极耳引出板和所述外接铜排适配安装。

可选地,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用于将所述外接铜排与所述极耳引出板适配连接,并通过所述极耳引出板的固定板进行适配固定。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一个以上的单体电池;一个以上的所述单体电池,经以上所述的电池安装装置进行安装,得到所述电池组。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利用适配设置的极耳引出板和固定板,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铜排压接内螺纹铜柱的方式引出并固定锂离子电池极耳的工艺成本高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成本高、操作过程复杂和维护难度大的缺陷,实现成本低、操作过程简单和维护难度小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安装装置及电池组中锂离子电池模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极耳引出板的固定板与不锈钢固定板的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电池模组与极耳引出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电池模组正负极极耳引出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外接大线或铜排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整个电池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端部夹板;2-极耳引出板的固定板;3-不锈钢固定板;4-极耳引出板;5-电池模组;6-外接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安装装置。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安装装置(例如:锂离子电池的极耳引出及固定结构)可以包括:极耳引出板4、不锈钢固定板3、极耳引出板的固定板2、端部夹板1、外接铜排6等。该装置,可以用于将电池组正负电极极耳引出及接线固定。例如:该装置,可以实现锂离子电池的上侧极耳引出及固定。

其中,极耳引出板4与不锈钢固定板3搭接,不锈钢固定板3与极耳引出固定板4的螺母连接,极耳引出固定板4与端部夹板1的螺母连接,最后使用螺钉(例如:型号为2P16S 35Ah的电池极耳螺钉固定结构)将大线或铜排(例如:外接铜排6)与极耳引出板4连接并通过另一不锈钢钢固定板(即极耳引出板的固定板2)固定,此结构可以实现极耳焊接固定方式或极耳螺钉固定方式的工业化生产。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该锂离子电池的极耳引出及固定结构,可以用于将数个单体电池连接成电池组正负极引出及固定。

例如:可以将多个已经内置在每对组合框架之间的单体电池通过端部夹板和丝杆连接起来并夹紧固定成电池组,然后将极耳引出板的固定板与不锈钢固定板螺母固定并固定到端部夹板上,再使用极耳引出板将电池正负极引出搭接到不锈钢固定板上的结构。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两片电池框架组成一对组合框架,每对电池组合框架中间内置一个锂离子电池,每个框架上的多个横梁使得相邻的框架之间形成一个长方形截面的风道。

进而,根据电池的串并联要求,将很多对电池框架组成电池组5后,通过两端的端部夹板1和四根丝杆固定并夹紧,通过使用方钢条,采集安装板,极耳引出板4和极耳引出板的固定板2,不锈钢固定板3等件实现电池组模块正负极极耳上部引出及固定的结构。这里,利用锂离子电池组合框架组成的电池模块(例如:电池组5)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

例如:如图1所示,两个电池框架组合起来内置一支单体电池,32对电池组合框架用四根丝杆串联起来,并用两个端部夹板锁螺栓的方式夹紧固定成组,并在每两对电池组合框架之间形成的卡槽处装上方铝条,为了将两支单体电池并联起来,将极耳向方铝条的方向垂直折弯90度并叠压在方铝条上,在每两串电池之间装上采集安装板以此类推。如图2所示,不锈钢固定板与极耳引出板的固定板使用螺母连接。如图3所示,极耳固定结构使用螺母固定到电池模组端部夹板上。如图4所示,极耳引出板使用螺钉与电池模组正极(或负极)固定,并与不锈钢固定板搭接。如图5所示,螺钉穿过外接大线线鼻(或外接铜排孔)与极耳引出板固定到极耳固定结构上。

其中,所述的端部夹板1的强度好,不易变形。所述的极耳引出板的固定板2的强度好,重量轻,绝缘,阻燃。所述的不锈钢固定板3的强度好,不易变形,易于加工。

可选地,所述的极耳引出板4的材料为铜板。

可选地,所述的电池为锂电池。

由此,可见,该极耳引出固定结构,不仅能够节约成本,也适用于极耳焊接固定方式或极耳螺钉固定方式。因为极耳引出固定结构中极耳引出板4与不锈钢固定板3搭接,使用螺钉将外接大线或铜排与极耳固定板不锈钢固定板固定牢固,再通过极耳引出板的固定板2将不锈钢固定板3与电池组5的端部夹板1固定。这样的成组方式非常方便简洁,利于维护,拆装方便,节省空间,进一步满足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要求;对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化、绿色化和高新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以上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耳引出及固定结构形成电池组,可以参见图7所示的例子。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以往的侧边极耳引出固定的方式更节省空间,安装方便,组装便捷,效率高,稳定性更好而且连接更牢固,降低成本;该装置可以减小电池模组的尺寸,且适用于电池极耳螺栓固定与电池极耳激光焊接固定的电池模组正负极引出及固定。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