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扣式软线脚踏开关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4604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扣式软线脚踏开关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扣式软线脚踏开关外壳。



背景技术:

目前,脚踏开关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脚踏开关主要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电开关,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螺丝锁紧在一起,但是通过螺丝锁紧的这种组装方式相对较为麻烦,结构可靠性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扣式软线脚踏开关外壳,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扣式软线脚踏开关外壳,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下壳体相扣合,所述上壳体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上铆柱、至少一个上扣件、至少一个上定位柱,所述上壳体内侧面的外缘上设置有环形的上止口,所述上壳体内侧面的外缘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上半孔;所述下壳体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下铆柱、至少一个下扣件、至少一个下定位柱,所述下壳体内侧面的外缘上设置有环形的下止口,所述下壳体内侧面的外缘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下半孔;所述上铆柱、上扣件、上定位柱、上止口、上半孔分别与下铆柱、下扣件、下定位柱、下止口、下半孔相配合安装。

上述的一种内扣式软线脚踏开关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扣件的端部形成卡扣部,在所述下扣件的侧面形成卡槽部,当所述上扣件与对应的下扣件扣接时,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槽部卡合。

上述的一种内扣式软线脚踏开关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孔分别与对应的下半孔配合形成出线孔。

上述的一种内扣式软线脚踏开关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柱包括4个且沿上止口内侧间隔均匀分布;所述下定位柱包括4个且沿下止口内侧间隔均匀分布。

上述的一种内扣式软线脚踏开关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电开关安装于所述上壳体中间的通孔内,并且电开关上端伸出上壳体的外侧面。

上述的一种内扣式软线脚踏开关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铆柱包括外侧的大环形柱体,设置在大环形柱体内侧的内柱体,所述内柱体中心处设置柱状的内缩孔;所述上铆柱外部为小环形柱体,小环形柱体内侧中空。

上述的一种内扣式软线脚踏开关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铆柱外侧的小环形柱体在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套入下铆柱的大环形柱体、内柱体之间的环形中空区域内。

上述的一种内扣式软线脚踏开关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柱体为圆柱体或者圆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脚踏开关外壳,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外观简洁,并且可靠性相对较高,采用内扣式的结构实现无螺丝铆接,使得从外部不能打开所述脚踏开关外壳,以此提高脚踏开关整体结构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脚踏开关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脚踏开关的可以看清下壳体内侧面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脚踏开关的可以看清上壳体内侧面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脚踏开关的下铆柱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脚踏开关的上铆柱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所示,一种内扣式软线脚踏开关外壳,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电开关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2相扣合,所述上壳体1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上铆柱101、至少一个上扣件102、至少一个上定位柱103,所述上壳体1内侧面的外缘上设置有环形的上止口104,所述上壳体1内侧面的外缘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上半孔105;所述下壳体2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下铆柱201、至少一个下扣件202、至少一个下定位柱203,所述下壳体2内侧面的外缘上设置有环形的下止口204,所述下壳体2内侧面的外缘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下半孔205;所述上铆柱101、上扣件102、上定位柱103、上止口104、上半孔105分别与下铆柱201、下扣件202、下定位柱203、下止口204、下半孔205相配合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扣件102的端部形成卡扣部1020,在所述下扣件202的侧面形成卡槽部2020,当所述上扣件102与对应的下扣件202扣接时,所述卡扣部1020与所述卡槽部2020卡合。上扣件102的卡扣部1020在运动中弹入下扣件2的卡槽部2020内,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半孔105分别与对应的下半孔205配合形成出线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定位柱103包括4个且沿上止口104内侧间隔均匀分布;所述下定位柱203包括4个且沿下止口204内侧间隔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中心处开设有通孔100,所述电开关3安装于所述上壳体1中间的通孔100内,并且电开关3上端伸出上壳体1的外侧面。

本实施例的脚踏开关,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并且可靠性相对较高,实现无螺丝铆接。通过上铆柱101与下铆柱201铆接、上扣件102与下扣件202扣接、上止口104与所述下止口204配合,使得脚踏开关的组装更加简单、方便以及稳固,安装效率高。

下铆柱201包括外侧的大环形柱体2011,设置在大环形柱体2011内侧的内柱体2012,内柱体2012中心处设置柱状的内缩孔2013。上铆柱101外部为小环形柱体,小环形柱体内侧中空。上铆柱101外侧的小环形柱体在上壳体1、下壳体2扣合时套入下铆柱201的大环形柱体2011、内柱体2012之间的环形中空区域内。另外,内柱体2012为圆柱体或者圆台结构。上铆柱101、下铆柱201上述特殊的结构设计,在扣合时相互夹持力强度大,使得上壳体1、下壳体2合上后不易分开。

同时,通过上定位柱103与下定位柱203的配合,可以使得上扣件102在运动中准确地与对应的下扣件2扣紧,均匀受力,不易产生变形。此外,由于采用内扣式的结构,使得从外部不能打开所述脚踏开关,以此提高脚踏开关整体结构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另外,上半孔105分别与对应的下半孔205配合形成出线孔,结构美观、简洁。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