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供电电源的防水防漏电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0487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供电电源的防水防漏电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插头,具体涉及一种led供电电源的防水防漏电插头。



背景技术:

LED是绿色照明光源,很多公共场所均采用了LED作为照明光源,但当由于电线的长期使用、线路老化或者恶劣天气等原因引起的led供电电源漏电等情况发生时,可能会导致老人小孩或其他人员意外触电,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LED供电电源的防漏电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现有的防漏电保护措施效果不佳,不能对led供电电源进行保护,无法达到人们的要求,且防水措施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在发生漏电或触电等情况时,能够自动切断自身电源的,在各个连接处设置密封层和密封圈,能够起到防水作用的led供电电源的防水防漏电插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LED供电电源的防水防漏电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和防漏电器两部分,插头外圈设有插头密封层,插头下方通过电线与防漏电器上方相连;防漏电器内有电路板、鸣笛报警装置、接线口和密封圈,电路板上设有电流互感器和指示灯,防漏电器下方通过电线与LED供电电源相连;电线外层均为绝缘线套。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互感器10为零序电流互感器;所述电路板11为PCB线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密封层2材质为橡胶;所述密封圈6由聚氨酸材料制成,为口字型,共有两个,分别位于防漏电器3与插头1的连接处和防漏电器3与LED供电电源的连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指示灯5为LED灯,共有两个,颜色分别为红色和绿色。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口9为铜柱接线,共有六个,其中三个位于电路板11上方,与插头1的电线8相连,另外三个位于电路板11下方,与LED供电电源的电线8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线8共有三种,分别为火线、零线和地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在led供电电源发生漏电或触电等情况时,自动切断自身电源,使led供电电源不再继续工作,避免漏电等情况对led供电电源的损坏,保护人员的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由于漏电或触电而引起的安全隐患,且不影响其他用电器的正常使用。

2.插头外圈设有的插头密封层,以及插头与防漏电器的连接处和led供电电源与防漏电器的连接处设有的密封圈,能够使各个连接处紧密相连,提高密封性,防止水和灰尘等意外进入连接处的缝隙,避免连接处流入水对led供电电源造成损坏,保护了led供电电源,延长了led供电电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漏电器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漏电器俯视图;

其中,1、插头,2、插头密封层,3、放漏电器,4、鸣笛报警装置,5、指示灯,6、密封圈,7、绝缘线套,8、电线,9、接线口,10、电流互感器,11、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使用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插头1、插头密封层2、放漏电器3、鸣笛报警装置4、指示灯5、密封圈6、绝缘线套7、电线8、接线口9、电流互感器10、电路板11。本实用新型分为插头和防漏电器两部分,插头上设有插头密封层,插头通过电线与防漏电器内的接线口相连,插头的电线与防漏电器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防漏电器内有电路板、鸣笛报警装置和接线口,电路板上有电流互感器和指示灯,防漏电器通过电线与led供电电源的输入端相连,连接处设有密封圈;电线外层均为绝缘线套。

将led供电电源输入端口的火线、零线和地线分别接入防漏电器3下方的三个接线口9,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与led供电电源的连接。将本实用新型的插头1插入电源,插头1外圈有橡胶材质的插头密封层2,插头密封层2有两个作用,第一是起到吸盘的作用,固定插头1防止掉落,第二是使插头1与电源紧密相连,能够防止水意外流入电源口;防漏电器3与插头1的连接处以及防漏电器3与led供电电源的连接处均有由聚氨酸材料制成的密封圈6,密封圈6使连接处紧密相连,提高密封性,防止水意外流入,起到防水的作用;当led供电电源正常使用没有发生漏电触电情况时,指示灯5显示灯绿色灯亮。

当由于线路老化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漏电或触电情况发生时,防漏电器3中电路板11上的电流互感器10立刻产生一个感应电压,自动切断自身电源,使led供电电源失去电流,不再继续工作,避免了漏电等情况对led供电电源的损坏,保护了由于漏电而意外触电的人员的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由于漏电或触电而引起的安全隐患,此时指示灯5红灯亮,鸣笛报警装置4发出响声进行警报;且在防漏电器3自动切断自身电源时,仅led供电电源失去电流,不影响其他用电器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可知的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和精神之内,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换、修改、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