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1980阅读:92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尤指一种同时具有公母端接头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现有技术中,一种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速附加技术)连接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电子设备中,如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及网络存储设备等,其是一种创新的硬盘传输接口,它采用串行传输模式,可以让信号传输距离加长,并避免高速并行传输所造成的电子干扰现象,提供了计算机性能成长的空间、提高了数据传输性能及可靠性,同时也改善了系统的整体动态特性。

一般现有应用于SATA的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前端设置有信号端口及与信号端口间隔设置的输电端口,于信号端口与输电端口内设有多个导电端子,二条独立扁平电缆的前端分别插置于绝缘本体后端的插槽内并与组装于信号端口及输电端口的多个导电端子搭接,然后将盖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后端以将二条独立扁平电缆固定于绝缘本体上,如此即可完成SATA线端连接器的结构。

此种SATA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前端所设置的信号端口及与信号端口间隔设置的输电端口,依照其设计选择可以是公端接头或是母端接头,然后将其焊接固定于电路板上或是组装固定扁平电缆以分别形成板端连接器或是线端连接器。然而,此种现有的SATA连接器由于只具有单一种接头结构,不是公端接头就是母端接头,因此在实际使用上仍有一局限性,并不完全符合现今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SATA连接器由于只具有单一种接头结构,不是公端接头就是母端接头,因此在实际使用上仍有一局限性,导致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一公连接部以及安装于公连接部上的一母连接部,其中公连接部包括一公绝缘本体及设置于公绝缘本体的多个公导电端子,公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舌部及与第一舌部间隔设置的一第二舌部,公导电端子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舌部及第二舌部上以形成多个公接触部,公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则形成多个公连接部。母连接部包括一母绝缘本体及设置于母绝缘本体的多个母导电端子,母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连接槽及与第一连接槽间隔设置的一第二连接槽,母导电端子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连接槽及第二连接槽内以形成多个母接触部,母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则形成多个母连接部,且母连接部与公连接部形成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连接器结构,其利用将公连接部及母连接部组合成一体,由于公连接部具有公端接头,而母连接部具有母端接头,如此结构设计可以解决现有连接器只具有单一种接头结构所导致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公连接部与母连接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连接器结构的公连接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的连接器结构中的母连接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中的剖面示意图。

组件标号说明:

1 连接器结构

2 公连接部

21 公绝缘本体

211 第一舌部

212 第二舌部

213 公基部

2131 第一侧壁

2132 第二侧壁

2133 端壁

214 延伸部

215 容置空间

216 卡合部

22 公导电端子

221 公接触部

222 公连接部

3 母连接部

31 母绝缘本体

311 第一连接槽

312 第二连接槽

313 母基部

314 对接部

315 导引部

316 嵌槽

317 干涉部

318 沟槽

32 母导电端子

321 母接触部

322 母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1,此连接器结构1包括有一公连接部2以及安装于公连接部2上的一母连接部3,此连接器结构1的两端可分别与公母端对接连接器(未绘示)互相连接。

公连接部2包括一公绝缘本体21及设置于公绝缘本体21的多个公导电端子22,公绝缘本体21包括一第一舌部211及与第一舌部211间隔设置的一第二舌部212,公导电端子2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舌部211及第二舌部212上以形成多个公接触部221,公导电端子22的另一端则形成多个公连接部222。在本实施例中,公接触部221为平板状结构,公连接部222为弹片状结构。

此外,公绝缘本体21包括一公基部213,其中公基部213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各包括一第一侧壁2131与一第二侧壁2132,且第一舌部211与第二舌部212自公基部213的第一侧壁2131向下延伸突出,公连接部222自公基部213的第二侧壁2132向上延伸突出,这里所谓的向上或向下延伸只是配合图示样态方便说明理解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的是,只要图标中的连接器结构1旋转一个角度呈现,则延伸方向就会跟着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公基部213的第一侧壁2131较第二侧壁2132靠近公接触部221,公基部213的第二侧壁2132较第一侧壁2132靠近公连接部222。公绝缘本体21更包括一延伸部214,延伸部214自公基部213的第二侧壁2132向上延伸突出且与第二侧壁2132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215,公连接部222位于容置空间215。此外,于公基部213的两短侧边上各设有一对向下延伸的端壁2133。

母连接部3包括一母绝缘本体31及设置于母绝缘本体31的多个母导电端子32,母绝缘本体31包括一第一连接槽311及与第一连接槽311间隔设置的一第二连接槽312,母导电端子3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连接槽311及第二连接槽312内以形成多个母接触部321,母导电端子32的另一端则形成多个母连接部322,且母连接部322与公连接部222形成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母接触部321为弹片状结构,母连接部322为平板状结构。

母绝缘本体31包括一母基部313及连接于母基部313的一对接部314,对接部314设有第一连接槽311及第二连接槽312,对接部314的两侧各设有一导引部315。在本实施例中,母基部313设有一嵌槽316及位于嵌槽316内的一干涉部317,延伸部214上设有一卡合部216,当母连接部3安装于公连接部2上时,延伸部214可嵌合固定于嵌槽316且卡合部216可干涉卡合于干涉部317,如此以将母连接部3组装固定于公连接部2上。

在本实施例中,母基部313设有多个个沟槽318,沟槽318连通于嵌槽316,且母连接部322位于沟槽318内,公连接部222插入沟槽318内并与母连接部322接触形成电性导通。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公接触部221为平板状结构,公连接部222为弹片状结构,母接触部321为弹片状结构,母连接部322为平板状结构,公连接部222可利用弹片状结构来弹性接触于母连接部322。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母基部313的对接部31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公基部213的第一舌部211与第二舌部212的延伸方向,换言之,公绝缘本体21的第一舌部211及第二舌部212的对接方向与母绝缘本体31的第一连接槽311及第二连接槽312的对接方向实质互相垂直,如此设计具有改变对接方向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利用将公连接部及母连接部这二件连接部件组合成一体,由于公连接部具有公端接头,而母连接部具有母端接头,如此结构设计可以解决现有连接器只具有单一种接头结构所导致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问题。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惟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新型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