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与充电插头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9724阅读:17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桩与充电插头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与充电插头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产品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非智能充电桩是一种为电动汽车电池提供所需的直流电源,是电动汽车快速补充能源主要的途径,其存在的问题在于没有定位功能,难以寻找;智能化、自动化功能欠缺,交互模式单一,无法达到良好的用户体验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随着2016年智能充电桩开始占据了充电市场,进行充电时可以提供BMS电源,配有充电插头,在进行充电时,监控单元自动识别充电枪状态,当充电枪连接可靠后,系统自动进行充电;自动充电模式时系统可以根据BMS参数进行自动充电,充满自动停止充电;具有CAN对外通讯接口,可实现与包含车辆电池管理系统(BMS)在内的多种对外通讯任务,BMS能通过CAN通讯协议发送的相关数据控制充电柜;多媒体智能充电桩具有输入过压、输入欠压、输出过流、输出短路、输出过压、过热保护等功能。那么在前几年投产的非智能充电桩则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对于这些刚投产几年的充电桩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浪费。所以,对于非智能充电桩的智能化再设计则变得十分有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传统的非智能充电桩具有定位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桩与充电插头的连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其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充电桩与充电插头的连接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壳体、分别嵌套于壳体两端开口内用于连接充电桩的充电桩接口和连接插头的插头接口,所述充电桩接口与插头接口电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将充电桩的位置信息发送到客户端。其中客客户端为APP,能显示充电桩所在位置信息、充电桩是否被占用等信息。嵌套的结构其优势在于可以保护内部元件不受外界侵蚀的同时也方便了安装和拆卸。这样整个连接装置在组装好后是一个整体方便运输和包装。

进一步,所述壳体为圆柱形,符合人握住的习惯,方便安装时的取下和插入。

进一步,所述充电桩接口外沿设有在通电情况下能吸附充电桩的电磁锁,使充电桩的连接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插头接口上设有与插头上的卡槽相配合的卡扣,使插头的连接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有一圈凹槽,凹槽内设有荧光带,用于在夜间条件下照明,让用户在夜间插入充电枪更加的方便和准确。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反馈系统,所述充电桩和插头插入连接装置后激活反馈系统告诉使用者充电桩与插头已连接好。

进一步,所述反馈系统由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组成 : 光源照明、光源显示不同的颜色、光源显示预先设定的照明模式、产生声音信号。

进一步,所述光源为设置在壳体上的灯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状态监测系统,所述充电桩和插头插入连接装置后在进行充电时激活所述状态监测系统,告诉使用者充电桩已被占用。

进一步,所述连接装置的材料采用聚赛龙PC-2370+T。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对于用户来说,该设计可以有效的解决充电难的问题,让用户充分了解充电桩的位置信息和是否已被使用的状态信息从而能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的充电桩,节约用户的时间同时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厂家来说,只需要购买一个成本低廉的连接装置就能让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非智能充电桩重新回到市场竞争中,并且智能化之后也方便企业对充电桩的健康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和修理,同时也能营造更好的用户体验。而且在使用APP之后,APP的所有用户都是企业的潜在客户,相当于为企业的充电桩进行了最好的宣传和广告,这其中的经济利益也是十分巨大的。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图中,1.充电桩接口;2.连接装置的电路结构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电路:定位模块、数据传输电路、反馈系统电路、电磁锁电路、电量监测模块);3.卡扣;4.充电触头(类似电池电极端,用于连接充电桩端并保持通电状态);5. 插头接口;6.电磁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充电桩与充电插头的连接装置等实施例,包括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壳体、分别嵌套于壳体两端开口内用于连接充电桩的充电桩接口和连接插头的插头接口(插头也即为充电枪),所述充电桩接口与插头接口电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将充电桩的位置信息发送到客户端。其中客客户端为APP,能显示充电桩所在位置信息、充电桩是否被占用等信息。嵌套的结构其优势在于可以保护内部元件不受外界侵蚀的同时也方便了安装和拆卸。这样整个连接装置在组装好后是一个整体方便运输和包装。另外定位模块可以采用GPS定位与室内定位(因为有些充电桩不在空旷地带)相结合的技术。

对于充电桩接口,根据新国标《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中的所规定的数值和结构经行了设计,可以完美的插入每一个符合国家标准设计的充电桩中,即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可以适配所有的非智能充电桩。

对于插头接口,根据新国标《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中的所规定的数值和结构经行了设计,内部结构跟充电桩原本插入插头的接口一致,可以让符合国家标准的插头顺利插入,同时不影响用户原本的操作模式。

插头接口内部采用的七针设计,符合交流充电的使用原则,如果是在直流充电桩上使用则需要更换九针的直流充电设计。

其中,壳体为圆柱形,符合人握住的习惯,方便安装时的取下和插入。

其中,充电桩接口外沿设有在通电情况下能吸附充电桩的电磁锁,使充电桩的连接更加稳固。另外还可以防盗,工作人员要维修或者更换连接装置时通过手机扫描壳体上的二维码进入后台经行密码解锁。机壳体上设计了一个凹槽用来放置二维码,作为一个公共用品,磨损和雨水、灰尘侵蚀较为严重,所以在二维码上方设置了一个透明的盖子,保证其清晰度。

其中,插头接口上设有与插头上的卡槽相配合的卡扣,使插头的连接更加稳固。

其中,壳体上设有一圈凹槽,凹槽内设有荧光带,用于在夜间条件下照明,让用户在夜间插入充电枪更加的方便和准确。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反馈系统,所述充电桩和插头插入连接装置后激活反馈系统告诉使用者充电桩与插头已连接好。

其中,反馈系统由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组成 : 光源照明、光源显示不同的颜色、光源显示预先设定的照明模式、产生声音信号。

其中,光源为设置在壳体上的灯带。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状态监测系统,所述充电桩和插头插入连接装置后在进行充电时激活所述状态监测系统,告诉使用者充电桩已被占用。

状态监测系统可以采用电量监测模块,当监测到连接装置有大电流经过时说明充电桩在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即该充电桩已被占用。此时连接装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一个数据包给客户端app,告知用户此充电桩已经被占用。

其中,连接装置的材料采用聚赛龙PC-2370+T。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