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9710阅读:3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连接器。



背景技术:

线束连接器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包括汽车领域。一般来说,现有技术线束连接器主要是接头连接器,以及配套的插接连接器。至于线缆进出控制箱用途线束连接器,文献公开很少。

现有技术1,中国专利文献CN103493296A于2014.01.01公开的,一种线束连接器(100),具有包括在插接末端和安装末端(134)之间延伸的接头壳体(130)的接头组件(102)。接头壳体保持接头触头(136)。接头壳体可以在安装末端安装到印刷电路板,而接头触头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一个或者多个插接组件(104,106)接收在接头壳体(130)的插接末端中。插接组件包括保持容座端子(142)的插接壳体。容座端子(142)沿着平行于插接轴的端子轴在配合末端和端接末端之间延伸。配合末端配合相应的接头触头136)。端接末端具有配置为接收并电连接到相应导线的绝缘层剥离触头。导线从绝缘层剥离触头沿着大致垂直于端子轴的导线轴延伸。

现有技术2,中国专利文献CN101867130A于2010.10.20公开的,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倒钩的自动变速器线束连接器。它包括前端为筒状体、后端边缘具有抵止部的连接器塑壳,该连接器塑壳的筒状体内分布有若干从筒状体内贯穿到连接器塑壳后端的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前端穿设端子,后端穿设导线,导线前端与端子后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塑壳的筒状体外对称设置倾斜的具有弹性的倒钩。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的自动变速器线束连接器装入箱体后,自身不能固定,需要依靠附加的卡片或卡簧来加以固定,装配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它可使自动变速器线束连接器与箱体配合直径减小,且固定安装十分方便。

线缆进出控制箱,典型有电机控制线束,广泛使用金属固定头将高压线缆从电机控制器中引出并连接与机箱接地,利用自身的螺母拧紧线缆外被起到防水。这种方案在应用到设备中时体积较大,对线缆外被伤害较大,长时间使用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低成本的线束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易组装的线束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连接可靠的线束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的线束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线缆屏蔽层接地可靠的线束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线缆连接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线束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具有外缘和复数个内孔,每个内孔内部由突缘分隔为前段和后段;前段内设有屏蔽环、和套设于屏蔽环前部的屏蔽带、以及套设于屏蔽环后部的固定爪;后段内设有线缆封线体,金属壳体的后部还设有后盖。

所述的一种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封线体采用弹性材料,具有环状,外表面及内表面设有环状突棱。环状突棱至少设置两条。线缆和金属壳体之间的密封就可靠了。

所述的一种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外部,于所述外缘前方设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内设有外圆密封圈。解决金属壳体和控制箱之间的密封。

所述的一种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位于所述突缘一端,设置有圆形沟槽,所述屏蔽环尾端具有突起的台阶,所述固定爪是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所述固定爪是开口的圆环状结构,所述固定爪具有倒爪。固定屏蔽环,防止屏蔽环延线轴方向移动。

所述的一种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环外周设有凹位,对应地,所述前段内周设有凸肋,所述屏蔽环装入所述金属壳体后,凸肋位于凹位内。防止线缆及屏蔽环转动。

所述的一种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后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后盖的突台,对应地,所述后盖设有凹部。突台后方具有斜面,以利于后盖受轴向力后自动滑入,突台前方具有竖面,以锁住后盖;后盖的凹部是通孔,可以观察到后盖锁住与否;后盖用塑胶材料,设置凹部之处向前延伸,保证滑入突台的弹性;突台与凹部组合对称设置一对,以利装拆操作。

所述的一种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环前部设有容置槽,所述屏蔽带安装在容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线缆连接方法,适用于通过线束连接器,将线缆接入控制箱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10,剥去线缆外皮,露出屏蔽层;

S120,依次将后盖、线缆封线体穿在线缆上,并移动至有外皮处;

S130,将复数个完成S120步骤的线缆,穿过金属壳体的内孔;

S140,将屏蔽环套在屏蔽层外,并移动至屏蔽层根部;

S150,压接屏蔽环;

S160,在屏蔽环外,套固定爪、和屏蔽带;

S170,将屏蔽环装入金属壳体内孔的前段;

S180,移动后盖,将线缆封线推入金属壳体后段,盖上后盖。

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90,在金属壳体设置外圆密封圈;

S199,用螺丝将金属壳体连接在控制箱孔上。

本实用新型的线束连接器,通过金属壳体、屏蔽环、屏蔽带、固定爪、线缆封线体、后盖组成,相比现有技术1复杂结构,成本低;屏蔽环压在线缆屏蔽层上,通过屏蔽带连接金属壳体,金属壳体无异连接控制箱的,所以(接入端)线缆屏蔽层接地是具有极高可靠性;线缆封线体被后盖封在金属壳体内孔内,起到保护密封件作用,内紧压线缆外皮、外紧压金属壳体内孔,在线缆与金属壳体之间形成可靠密封;屏蔽环的凹位,和金属壳体内孔的凸肋,对线缆可靠周向定位,金属壳体的圆形沟槽、屏蔽环的台阶、固定爪的倒爪连动,倒爪依靠弹力卡在圆形沟槽,阻止线缆向前移动,屏蔽环的台阶向后顶在金属壳体的突缘上,阻止线缆向后移动,对线缆可靠轴向定位,轴向、周向都有专门部件固定,线束连接器连接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缆连接方法,通过线束连接器,将线缆接入控制箱内,包括如下步骤:剥去线缆外皮,露出屏蔽层;依次将后盖、线缆封线体穿在线缆上,并移动至有外皮处;将线缆穿过金属壳体的内孔;将屏蔽环套在屏蔽层外,并移动至屏蔽层根部;压接屏蔽环;在屏蔽环外,套固定爪、和屏蔽带;将屏蔽环装入金属壳体内孔的前段;移动后盖,将线缆封线推入金属壳体后段,盖上后盖。是一种新的接线方法,由此,本方法使用的线束连接器易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安装在控制箱上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剖切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金属壳体一个内孔的平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线束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101,金属壳体具有外缘和复数个内孔,每个内孔内部由突缘分隔为前段和后段;前段内设有屏蔽环102、和套设于屏蔽环前部的屏蔽带103、以及套设于屏蔽环后部的固定爪104;后段内设有线缆封线体105,金属壳体101的后部还设有后盖106。

所述线缆封线体105采用弹性材料,具有环状,外表面及内表面设有环状突棱。环状突棱至少设置两条。所述金属壳体101外部,于所述外缘前方设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内设有外圆密封圈107。解决金属壳体101和控制箱901之间的密封。

所述前段位于所述突缘一端,设置有圆形沟槽,所述屏蔽环102尾端具有突起的台阶,所述固定爪104是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所述固定爪104是开口的圆环状结构,所述固定爪104具有倒爪。屏蔽环102装入金属壳体101内孔,向后拉紧线缆902,固定爪104倒爪滑入圆形沟槽,继续拉,屏蔽环102尾端的台阶滑入倒爪,倒爪依弹力张开挂住圆形沟槽,线缆902和屏蔽环102不能向前移动,向后屏蔽环102尾端台阶被金属壳体101的突缘限制,固定屏蔽环102,防止线缆902及屏蔽环102延线轴方向移动。所述屏蔽环外102周设有凹位,凹位沿轴向设置,对应地,所述前段内周设有凸肋,所述屏蔽环102装入所述金属壳体101后,凸肋位于凹位内。防止线缆902及屏蔽环102转动。

所述金属壳体101后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后盖106的突台,对应地,所述后盖106设有凹部。突台后方具有斜面,以利于后盖106受轴向力后自动滑入,突台前方具有竖面,以锁住后盖106;后盖106的凹部是通孔,可以观察到后盖锁106住与否;后盖106用塑胶材料,设置凹部之处向前延伸,保证滑入突台的弹性;突台与凹部组合对称设置一对,以利装拆操作。所述屏蔽环102前部设有容置槽,所述屏蔽带103安装在容置槽内。

参考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是一种线缆连接方法,通过第一个实施例线束连接器,将线缆接入控制箱内,包括如下步骤:S110,剥去线缆外皮,露出屏蔽层;S120,依次将后盖、线缆封线体穿在线缆上,并移动至有外皮处;S130,将复数个完成S120步骤的线缆,穿过金属壳体的内孔;S140,将屏蔽环套在屏蔽层外,并移动至屏蔽层根部;S150,压接屏蔽环;S160,在屏蔽环外,套固定爪、和屏蔽带;S170,将屏蔽环装入金属壳体内孔的前段;S180,移动后盖,将线缆封线推入金属壳体后段,盖上后盖。

通过第二实施例,线束连接器组装完成,线缆也装入线束连接器完成,应当理解,要完成实用新型目的,还需要以下步骤:S190,在金属壳体设置外圆密封圈;S199,用螺丝将金属壳体连接在控制箱孔上。

第一、第二个实施例优选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实施方式均在实用新型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