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525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防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最新USB Type-C接口标准的发布,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逐渐采用USB Type-C接口,进行数据、电源的传输,与本案相关的现有技术可以参考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第CN104779474U号揭露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焊接在电路板上,其包括金属外壳及端子模组组合,端子模组组合包括上、下端子模组及夹持在两者之间的具有遮蔽板的中遮蔽模组,三者沿竖直方向堆叠组装在一起而形成端子座,中遮蔽模组的前端形成对接舌板,上、下端子模组均埋设有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排列在对接舌板上,金属外壳套设于端子座外侧,由于上、下端子模组与中遮蔽模组沿竖直方向堆叠组装在一起,两两之间存在间隙,金属外壳与端子座之间也存在间隙,导致电连接器的防水效果差。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防水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内部防水功能的防水连接器。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金属壳体及绝缘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排布在对接舌板上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金属壳体设有插接孔,所述对接舌板位于插接孔内,所述绝缘外壳注塑成型于金属壳体外侧,所述防水连接器还包括位于金属壳体上的环形内防水垫圈,所述内防水垫圈被挤压在金属壳体与绝缘外壳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防水垫圈靠近于金属壳体前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外壳向前伸出金属壳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连接器还包括套设于绝缘外壳外侧的环形外防水垫圈,外防水垫圈靠近于绝缘外壳前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外壳外侧面设有定位外防水垫圈的环形凹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连接器包括两防水连接器端子模组、绝缘体及金属中隔片,每一端子模组包括前绝缘块及插入成型于前绝缘块上的一排所述导电端子,所述中隔片被夹持在两端子模组之间的前绝缘块之间,所述中隔片左右两侧设有锁扣凹槽,所述绝缘体注塑成型在两端子模组与中隔片上,所述绝缘体与前绝缘块组成所述绝缘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连接器还包括成型在前绝缘块后端面并且与金属壳体内侧壁粘结在一起的内防水块,填充前绝缘块与中隔片及金属壳体的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防水块由液体胶点胶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体向后伸出前绝缘块,所述内防水块位于金属壳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体与内防水块的后端平齐。

本实用新型防水连接器还包括套设于金属壳体上的环形内防水垫圈,所述内防水垫圈被挤压在金属壳体与绝缘外壳之间,实现防水的功能,防止液体从金属壳体进入防水连接器内部或电路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水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绝缘外壳及外防水圈与其他零件分离开。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水连接器的内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水连接器100为USB Type-C型插座连接器,用以安装在电路板200上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其包括两端子模组、金属中隔片20、金属内壳30、绝缘体40、金属壳体50、内防水块60、金属加强片70、内防水垫圈81、外防水垫圈82及绝缘外壳90。

两端子模组上下堆叠在一起,中隔片20夹持在该两端子模组之间,三者形成一个端子座体。

每一端子模组包括前绝缘块11、位于前绝缘块11后方的后绝缘块12及插入成型于前绝缘块11与后绝缘块12上的一排导电端子13,导电端子13具有排布在前绝缘块11上表面或下表面的接触部131、埋设于前绝缘块11与后绝缘块12内的两固定部132、连接两固定部132的连接部133及延伸出后绝缘块12的焊接部134。

中隔片20水平放置,具有夹持在该两端子模组之间的主体片21、自主体片21左右两端向后延伸的第一尾部22及自主体部21后端的左右两侧向下竖直延伸的固定片23,主体片21左右边缘具有锁扣凹槽211,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锁扣片锁定在一起。主体片21具有形成固定片23留下的冲压孔212。

金属内壳30为前后中空的矩形结构,套设于两端子模组的前绝缘块11上。

绝缘体40注塑成型于两端子模组、中隔片20及金属内壳30上。绝缘体40与前绝缘块11、后绝缘块12组成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包含基部41及自基部41向前凸伸的对接舌板42,对接舌板42为前后两段式,前段的厚度及宽度小于后段,金属内壳30位于后段对接舌板42上,并且暴露于对接舌板42上下表面,导电端子13的接触部131排布在对接舌板42的上下表面。

金属壳体50为前后中空的管体结构,其包括主体部51及自主体部51向后延伸并收缩的收缩部52,主体部51设有插接孔511,用以供对接连接器插拔,对接舌板42位于插接孔511内,收缩部52向后延伸超过前绝缘块11。

内防水块60由液体胶点胶制成,成型在前绝缘块11后端面上,填充了两前绝缘块11与中隔片20的间隙,内防水块60还同时位于金属壳体50收缩部52内,与收缩部52的内侧壁粘结,填充了两前绝缘块11与金属壳体50的间隙,防止水气从插接孔51内进入电路板200上,实现了内部防水功能。内防水块60与收缩部52的后端面趋于共面。

加强片70包括水平板71及自水平板71左右两端向下、向后延伸的两第二尾部72,水平板71与金属壳体50顶面激光焊接在一起,第二尾部72位于中隔片20第一尾部22上方,两者堆叠在一起,并且具有相互对齐的通孔220、720。

内防水垫圈81套设于金属壳体50主体部51外侧表面。外防水垫圈82套设于绝缘外壳90外侧表面,并靠近于绝缘外壳90前端,用以消除防水连接器100与面板组装孔的间隙,实现防水的功能。绝缘外壳90外侧面设有定位外防水垫圈82的环形凹部93。

绝缘外壳90注塑成型于金属壳体50与加强片70外侧,内防水垫圈81挤压在金属壳体50与绝缘外壳90之间,填充他们的间隙,实现防水的功能,防止液体从金属壳体50进入防水连接器100内部或电路板200上,中隔片20的固定片23向下伸出绝缘外壳90,用以固定于电路板200上,绝缘外壳90左右两端设有向后延伸的用以向下抵靠在电路板200上的凸部91,第一、第二尾部22、72埋设于凸部91内,第一尾部22还暴露于凸部91下表面,用以与电路板200接地连接,凸部91也设与通孔220、720对齐的固定孔92,便于通过螺栓(未图示)固定在电路板200上。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