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内外钢环的纽扣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029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具有内外钢环的纽扣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纽扣锂电池,特别是一种具有内外钢环的纽扣锂电池。



背景技术:

纽扣锂电池是指外形尺寸象一颗小纽扣的锂离子电池,相对于柱状电池来说纽扣电池直径较大,厚度较薄,如厚度仅为1.6mm,2.5mm、3.2 mm等。纽扣锂电池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负极盖1’、正极壳2’、负极盖外缘与正极壳上收口之间设有绝缘密封环3’,正极壳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锂离子负极片4’、电池隔膜9’、正极片5’, 极片钢环8’,正极壳内填充有电解液;现有的纽扣锂电池均采用一块较薄的负极锂片与一块较厚的碳基正极片的配对结构。但对于一些厚度较厚的纽扣锂电池来说,如厚度为3~7.7 mm或以上的纽扣锂电池,由于配置的碳基正极片过厚,会导致正极片内部电阻过高及电分子很难产生活性无法释放,影响了电池的利用率,导致电池提前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的一种具有内外钢环的纽扣锂电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内外钢环的纽扣锂电池,包括负极盖、正极壳、负极盖外缘与正极壳上收口之间设有绝缘密封环,正极壳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锂离子负极片、电池隔膜、正极片,正极壳内填充有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由内外至少两层且呈环状布置,包括内层极正极片,环设于内层极正极片外侧的外层环状正极片,外层环状正极片的周缘设有第一钢环,内层极正极片的周缘设有第二钢环。第一钢环、第二钢环与正极壳形成电子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钢环底部具有朝内延伸的内折边,第一钢环侧壁包覆外层环状正极片外壁部分立面,第一钢环内折边包覆外层环状正极片的底面;所述第二钢环底部具有朝内延伸的内折边,第二钢环侧壁包覆内层正极片外壁部分立面,第二钢环内折边包覆内层正极片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层正极片为环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钢环内折边向内延伸至内层极正极片的下方,第二钢环内折边置于第一钢环内折边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钢环底部具有朝内延伸的内折边,第一钢环侧壁包覆外层环状正极片外壁部分立面,第一钢环内折边包覆外层环状正极片的底面;所述第二钢环侧壁包覆内层正极片外壁部分立面;第一钢环内折边向内延伸至内层极正极片的下方,第二钢环的底部焊接或压贴于第一钢环内折边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钢环底部具有朝内延伸的内折边,第一钢环侧壁包覆外层环状正极片外壁部分立面,第一钢环内折边包覆外层环状正极片的底面;所述第二钢环底部具有朝内延伸的内折边,第二钢环侧壁包覆内层正极片外壁部分立面,第二钢环内折边包覆内层正极片的底面;第一钢环内折边向内延伸至内层极正极片侧壁的下端并与内层极正极片焊接或压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的纽扣锂电池的正极片由内外至少两层且呈环状布置,将较厚的正极片分割成内外环状结构,在内、外环之间加入一层导电极,降低了内阻,电能透过钢环或钢网从极片内部收集使之能更容易向外释放,大大提高了正极片工作时的电化学活性,令电能更容易向外释放,解决了传统较厚的纽扣锂电池经过长时间存放有电但无法有效释放、有电压但而无电流导致寿命短的问题。确保了锂离子负极片最大的利用率,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传统纽扣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照图2至图4所示,具有内外钢环的纽扣锂电池,包括负极盖1、正极壳2、负极盖1外缘与正极壳2上收口之间设有绝缘密封环3,正极壳2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锂离子负极片4、电池隔膜9、正极片,正极壳2内填充有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正极片由内外至少两层且呈环状布置,包括内层极正极片6,环设于内层极正极片6外侧的外层环状正极片5,外层环状正极片5的周缘设有第一钢环7,内层极正极片6的周缘设有第二钢环8。第一钢环7、第二钢环8与正极壳2形成电子导通。制造时,通过高压力使外层环状正极片5、内层极正极片6结合成一整体。

为了达到良好的电子导通效果,本实施例的第一钢环7底部具有朝内延伸的内折边,第一钢环7侧壁包覆外层环状正极片5外壁部分立面,第一钢环7内折边包覆外层环状正极片5的底面;第二钢环8底部具有朝内延伸的内折边,第二钢环8侧壁包覆内层正极片外壁部分立面,第二钢环8内折边包覆内层正极片的底面。进一步,为了提高正极片的电能释放效率,第一钢环7内折边向内延伸至内层极正极片6的下方,第二钢环8内折边置于第一钢环7内折边上。

优选的,内层正极片为环状结构,令钮扣锂电池的空间结构更合理。

实施例二:参照图5所示,第一钢环7底部具有朝内延伸的内折边,第一钢环7侧壁包覆外层环状正极片5外壁部分立面,第一钢环7内折边包覆外层环状正极片5的底面;第二钢环8侧壁包覆内层正极片外壁部分立面;第一钢环7内折边向内延伸至内层极正极片6的下方,第二钢环8的底部焊接或压贴于第一钢环7内折边上,该结构同样达到良好的电子导通效果。

实施例三:参照图6所示,第一钢环7底部具有朝内延伸的内折边,第一钢环7侧壁包覆外层环状正极片5外壁部分立面,第一钢环7内折边包覆外层环状正极片5的底面;第二钢环8底部具有朝内延伸的内折边,第二钢环8侧壁包覆内层正极片外壁部分立面,第二钢环8内折边包覆内层正极片的底面;第一钢环7内折边向内延伸至内层极正极片6侧壁的下端并与内层极正极片6焊接或压贴,该结构同样达到良好的电子导通效果。

本设计的纽扣锂电池的正极片由内外至少两层且呈环状布置,将较厚的正极片分割成内外环状结构,在内、外环之间加入一层导电极,降低了内阻,电能透过钢环或钢网从极片内部收集使之能更容易向外释放,大大提高了正极片工作时的电化学活性,令电能更容易向外释放,解决了传统较厚的纽扣锂电池经过长时间存放有电但无法有效释放、有电压但而无电流导致寿命短的问题。确保了锂离子负极片最大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实际应用中,本设计的第一钢环7和第二钢环8既可采用钢片结构,也可采用钢网结构,或者采用带孔的钢片结构,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