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尺寸双频WIFI天线MIMO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941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尺寸双频WIFI天线MIMO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线,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小尺寸双频WIFI天线MIMO系统。



背景技术:

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技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它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通过多个天线实现多发多收,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成倍的提高系统信道容量,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随着WIFI频段在世界范围通用,WIFI的使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频繁,同时我们对WIFI信号的覆盖范围和强度也越来越关心。5GWIFI相对于2.4GWIFI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未来双频WIFI是必然趋势。双频WIFI是指设备同时支持2.4GHz/5GHz双频段无线信号,可支持包含802.11a/b/g/n完整无线网络,其属于第五代WIFI传输技术(5GWIFI),双频WIFI设备的优点在于具备更强更稳定的的WIFI无线信号,更高速的传输速度,并且可以让无线设备更省电,满足未来高清以及大数据无线传输需求。虽然目前也有一些双频WIFI设备,但是其实际上还是工作在2.4GWIFI的频段下,5GWIFI的覆盖范围很小,而且此类设备受制于天线尺寸,存在体积较大,携带使用不便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GWIFI覆盖范围广、体积小、携带使用方便的小尺寸双频WIFI天线MIMO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小尺寸双频WIFI天线MIMO系统,包括一矩形PCB板,所述PCB板的中间设置有一线路区,一侧设置有第一净空区,另一对立侧设置有第二净空区;所述第一净空区上设置有第一双频WIFI天线天线和第二双频WIFI天线,所述第二净空区上设置有第三双频WIFI天线和第四双频WIFI天线,且第一双频WIFI天线天线与第四双频WIFI天线,第二双频WIFI天线与第三双频WIFI天线分别以线路区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

优选地,所述第一双频WIFI天线天线由第一2.4G谐振天线分支、第一5G谐振天线分支、第一引线、第一回地位和第一连接线构成,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于第一净空区上且与线路区相对立的外侧边,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下端与第一2.4G谐振天线分支垂直连接,上端通过第一回地位与线路区连接,中间通过第一引线连接第一5G谐振天线分支,所述第一5G谐振天线分支与第一2.4G谐振天线分支垂直且不接触,且所述第一5G谐振天线分支上设置有一不与线路区接触的第一馈电位。

优选地,所述第二双频WIFI天线由第二2.4G谐振天线分支、第二5G谐振天线分支、第二引线、第二回地位和第二连接线构成,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于第一净空区上且与线路区相对立的外侧边,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上端与第二2.4G谐振天线分支垂直连接,下端通过第二回地位与线路区连接,中间通过第二引线连接第二5G谐振天线分支,所述第二5G谐振天线分支与第二2.4G谐振天线分支垂直且不接触,且所述第二5G谐振天线分支上设置有一不与线路区接触的第二馈电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净空区下方与线路区下方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开放式开口槽,所述第一2.4G谐振天线分支对应位于该第一开放式开口槽中;所述第一净空区上方与线路区上方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开放式开口槽,所述第二2.4G谐振天线分支对应位于该第二开放式开口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回地位与第二回地位对应重合;所述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连接为一体且位于同一外侧边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双频WIFI天线由第三2.4G谐振天线分支、第三5G谐振天线分支、第三引线、第三回地位和第三连接线构成,所述第三连接线设置于第二净空区上且与线路区相对立的外侧边,所述第三连接线的上端与第三2.4G谐振天线分支垂直连接,下端通过第三回地位与线路区连接,中间通过第三引线连接第三5G谐振天线分支,所述第三5G谐振天线分支与第三2.4G谐振天线分支垂直且不接触,且所述第三5G谐振天线分支上设置有一不与线路区接触的第三馈电位。

优选地,第四双频WIFI天线由第四2.4G谐振天线分支、第四5G谐振天线分支、第四引线、第四回地位和第四连接线构成,所述第四连接线设置于第二净空区上且与线路区相对立的外侧边,所述第四连接线的下端与第四2.4G谐振天线分支垂直连接,上端通过第四回地位与线路区连接,中间通过第四引线连接第四5G谐振天线分支,所述第四5G谐振天线分支与第四2.4G谐振天线分支垂直且不接触,且所述第四5G谐振天线分支上设置有一不与线路区接触的第四馈电位。

优选地,所述第二净空区上方与线路区上方之间形成有一第三开放式开口槽,所述第三2.4G谐振天线分支对应位于该第三开放式开口槽中;所述第二净空区下方与线路区下方之间形成有一第四开放式开口槽,所述第四2.4G谐振天线分支对应位于该第四开放式开口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三回地位与第四回地位对应重合;所述第三连接线与第四连接线连接为一体且位于同一外侧边上。

优选地,所述矩形PCB板的尺寸为80mm*26mm*1.6mm,其采用介电常数ε=4.3,介质损耗正切值tanδ=0.025的FR4基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尺寸双频WIFI天线MIMO系统,通过在矩形PCB板的线路区两侧各设置两个相对称的双频WIFI天线,且利用四个2.4G天线分支控制2.4G谐振以及利用四个5G天线分支控制5G谐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系统占用空间小,体积小,成本低,而且信号覆盖范围广,WIFI2.4G辐射具有全向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PCB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PCB板上天线位置分布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PCB板上天线位置分布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双频WIFI天线与第二双频WIFI天线的回波损耗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双频WIFI天线与第四双频WIFI天线的回波损耗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双频WIFI天线与第二双频WIFI天线的隔离度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双频WIFI天线与第三双频WIFI天线的隔离度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双频WIFI天线与第四双频WIFI天线的隔离度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双频WIFI天线与第三双频WIFI天线的隔离度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双频WIFI天线与第四双频WIFI天线的隔离度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双频WIFI天线与第四双频WIFI天线的隔离度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3D示意图;

图13为第一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

图14为第二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

图15为第三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

图16为第四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

图17为第一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

图18为第二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

图19为第三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

图20为第四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

图21为第一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

图22为第二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

图23为第三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

图24为第四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

图25为第一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

图26为第二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

图27为第三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

图28为第四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

图中标识说明:PCB板100、线路区101、第一净空区102、第二净空区103、第一双频WIFI天线200、第一2.4G谐振天线分支201、第一5G谐振天线分支202、第一馈电位2021、第一引线203、第一回地位204、第一连接线205、第二双频WIFI天线300、第二2.4G谐振天线分支301、第二5G谐振天线分支302、第二馈电位3021、第二引线303、第二回地位304、第二连接线305、第三双频WIFI天线400、第三2.4G谐振天线分支401、第三5G谐振天线分支402、第三馈电位4021、第三引线403、第三回地位404、第三连接线405、第四双频WIFI天线500、第四2.4G谐振天线分支501、第四5G谐振天线分支502、第四馈电位5021、第四引线503、第四回地位504、第四连接线5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PCB板的平面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盖范围广、体积小、携带使用方便的小尺寸双频WIFI天线MIMO系统。

其中所述系统包括有一个尺寸为80mm*26mm*1.6mm的矩形PCB板100,该PCB板100采用介电常数ε=4.3,介质损耗正切值tanδ=0.025的FR4基材。

在PCB板100的中间部分形成有线路区101,两个各设置有一个净空区(第一净空区102和第二净空区103),其中第一净空区102和第二净空区103以线路区101的中心线为轴线对称。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PCB板上天线位置分布示意图一。

在第一净空区102上形成有第一双频WIFI天线200和第二双频WIFI天线300。

在第二净空区103上形成有第三双频WIFI天线400和第四双频WIFI天线500。

其中第一双频WIFI天线200与第四双频WIFI天线500以线路区101的中心线为轴线对称;第二双频WIFI天线300与第三双频WIFI天线400线路区101的中心线为轴线对称。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PCB板上天线位置分布示意图二。

其中在第一净空区102上,第一双频WIFI天线200由第一2.4G谐振天线分支201、第一5G谐振天线分支202、第一引线203、第一回地位204和第一连接线205构成。

第一连接线205设置于第一净空区102上且位于线路区101相对立的外侧边。

第一连接线205的下端与第一2.4G谐振天线分支201垂直连接,上端通过第一回地位204与线路区101连接,中间通过第一引线203连接第一5G谐振天线分支202,第一5G谐振天线分支202与第一2.4G谐振天线分支201垂直且不接触。

第一5G谐振天线分支202上设置有一个不与线路区101接触的第一馈电位2021。

第一净空区102的下方与线路区101下方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开放式开口槽,第一2.4G谐振天线分支201对应位于该第一开放式开口槽中,且不与线路区101接触。

第二双频WIFI天线300由第二2.4G谐振天线分支301、第二5G谐振天线分支302、第二引线303、第二回地位304和第二连接线305构成。

第二连接线305设置于第一净空区102上且位于线路区101相对立的外侧边。

第二连接线305的上端与第二2.4G谐振天线分支301垂直连接,下端通过第二回地位304与线路区101连接,中间通过第二引线303连接第二5G谐振天线分支302,第二5G谐振天线分支302与第二2.4G谐振天线分支301垂直且不接触。

第二5G谐振天线分支302上设置有一个不与线路区101接触的第二馈电位3021。

第一净空区102的上方与线路区101的上方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开放式开口槽,第二2.4G谐振天线分支301对应位于该第二开放式开口槽中,且不与线路区101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双频WIFI天线200与第二双频WIFI天线300共用一个回地位,即第一回地位204与第二回地位304是对应重合的。

另外,第一连接线205与第二连接线305其实质是一根连接线,二者连接为一体且位于同一外侧边上。

在第二净空区103上,第三双频WIFI天线400由第三2.4G谐振天线分支401、第三5G谐振天线分支402、第三引线403、第三回地位404和第三连接线405构成。

第三连接线405设置于第二净空区103上且位于线路区101相对立的外侧边上。

第三连接线405的上端与第三2.4G谐振天线分支401垂直连接,下端通过第三回地位404与线路区101连接,中间通过第三引线403连接第三5G谐振天线分支402,第三5G谐振天线分支402与第三2.4G谐振天线分支401垂直且不接触。

第三5G谐振天线分支402上设置有一个不与线路区101接触的第三馈电位4021。

第二净空区103上方与线路区101上方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三开放式开口槽,第三2.4G谐振天线分支401对应位于该第三开放式开口槽中,且第三2.4G谐振天线分支401不与线路区101接触。

第四双频WIFI天线500由第四2.4G谐振天线分支501、第四5G谐振天线分支502、第四引线503、第四回地位504和第四连接线505构成。

第四连接线505设置于第二净空区103上且位于与线路区101相对立的外侧边上。

第四连接线505的下端与第四2.4G谐振天线分支501垂直连接,上端通过第四回地位504与线路区101连接,中间通过第四引线503连接第四5G谐振天线分支502,第四5G谐振天线分支502与第四2.4G谐振天线分支501垂直且不接触。

第四5G谐振天线分支502上设置有一个不与线路区101接触的第四馈电位5021。

第二净空区103下方与线路区101下方之间形成有一个第四开放式开口槽,所述第四2.4G谐振天线分支501对应位于该第四开放式开口槽中,且第四2.4G谐振天线分支501不与线路区101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双频WIFI天线400与第四双频WIFI天线500也是共用一个回地位,即第三回地位404与第四回地位504是对应重合的。

另外,第三连接线405与第四连接线505其实质是一根连接线,二者连接为一体且位于同一外侧边上。

其中第一2.4G谐振天线分支201、第二2.4G谐振天线分支301、第三2.4G谐振天线分支401和第四2.4G谐振天线分支501为控制2.4G谐振。

第一5G谐振天线分支202、第二5G谐振天线分支302、第三5G谐振天线分支402和第四5G谐振天线分支502为控制5G谐振。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双频WIFI天线与第二双频WIFI天线的回波损耗;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双频WIFI天线与第四双频WIFI天线的回波损耗。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双频WIFI天线与第二双频WIFI天线的隔离度S12,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双频WIFI天线与第三双频WIFI天线的隔离度S13;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双频WIFI天线与第四双频WIFI天线的隔离度S14;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双频WIFI天线与第三双频WIFI天线的隔离度S23;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双频WIFI天线与第四双频WIFI天线的隔离度S24;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双频WIFI天线与第四双频WIFI天线的隔离度S34。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模型3D坐标示意图。

图13为第一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图14为第二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图15为第三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图16为第四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

图17为第一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图18为第二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图19为第三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图20为第四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2.4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

从图13~图20可以看出WIFI2.4G具有全向性。

图21为第一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图22为第二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图23为第三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图24为第四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Phi=90°时的2D方向图。

图25为第一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图26为第二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图27为第三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图28为第四双频WIFI天线在频率f=5.5GHz,Theta=90°时的2D方向图。

从图21~图28可以看出WIFI5G的覆盖范围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占用空间小,体积小的优点;而且本系统具有双频WIFI,其采用四根WIFI天线,信号覆盖范围广,采用MIMO技术能够提高下载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