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线装置及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0452发布日期:2018-07-04 06:58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线装置及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线装置及连接线。



背景技术:

如图3、图6和图8所示,现有技术中,针对核电领域中的继电器的校验需要使用普通的试验线,为了连接继电器槽口和试验线,通常是在试验线一端设置一个钩子从而勾住继电器的槽口针脚(或槽口插片),但采用这种方式,试验线上的钩子经常容易脱落,尤其是做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使试验线被牵动,进一步增加了试验线从继电器上脱落的风险,重复将钩子挂上针脚会浪费大量时间并打断正常的校验工作;并且由于继电器的针脚非常密集,钩子勾住针脚时以及钩子脱落时容易碰到槽口中互为正负电极的部位,从而引发上游电源电路部分的短路。另外,针对一个继电器做检测一般需要添加多根试验线(例如4根)从而需要设计4个钩子,进一步增大了检测失败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固线装置,其包括外壳(10)、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基底部(203)和抵挡部(30);所述外壳的一端为中空腔体,所述基底部设置于所述外壳该端的中空腔体内;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于所述基底部的两个相对的边上,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为弯折形状;所述抵挡部设置于所述基底部上且所述抵挡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在所述基底部的同一个面上;所述外壳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导通线。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线,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端(03)、导通线(02)和上述固线装置(01);所述导通线连通所述连接端和所述固线装置;所述连接端用于连接至待检产品。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固线装置及连接线,针对待检产品的连接问题,能够使固线装置及连接线与待检产品的槽口连接更加牢靠,极大地节省校验时间,并且减少出现触碰正负极等差错的隐患。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施例一的固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实施例一的固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继电器槽口示意图;

图4(a)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4(b)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4(c)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4(d)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5(a)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5(b)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5(c)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5(d)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5(e)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5(f)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继电器槽口示意图;

图7(a)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7(b)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7(c)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7(d)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7(e)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7(f)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继电器槽口示意图;

图9(a)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9(b)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9(c)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9(d)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9(e)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图9(f)为实施例二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 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一:

如图1(a)和图1(b)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固线装置即线鼻子,其包括外壳10、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基底部203和抵挡部30。

外壳10的一端为中空腔体,可以是插口状,基底部203设置于外壳10该端的中空腔体内。

第一弯折部201和第二弯折部202设置于基底部203的两个相对的边上,第一弯折部201的一端连接于基底部203的一条边上,基底部203该条边相对的另一条边上连接第二弯折部202的一端;第一弯折部20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弯折部202的另一端指向基底部203。第一弯折部201和第二弯折部202为弯折形状,且在优选地,具有弹性或韧性,例如可以是弯折的面状或者条状,具体可以是“C”形、“Π”形、形、“)”形、“U”形、“∪”形、“﹞”形、“]”形或月牙形。

抵挡部30设置于基底部203上(基底部平面的居中位置)且抵挡部30与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在基底部203的同一个面上。抵挡部30为凸起状,例如弧形凸面或平滑凸面。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基底部203与外壳10设计成一体成形,或者将基底部203与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抵挡部30设计成一体成形,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和抵挡部30均为导电材料,并且固线装置上标明正负极。

外壳10上还设计有至少一个通风口401,通风口401连通外壳10的内部空腔和外部环境,从而保证固线装置长久连接待检产品时能充分散热。

外壳1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导通线。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连接线即试验线,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端03、导通线02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固线装置01。导通线02连通连接端03和固线装置01;连接端03为插头或插口状,本实施例的连接端03采用香蕉鼻子,具体包括插头部031和底座部032,主要用于连接至试验校验仪,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检测或者校验项目,例如进行时间的验证以及接点直阻的测量等。导通线上还可以设置标签指示牌等结构。

本实用新型试验线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与待检测产品槽口的连接方式上,待检测产品主要包括核电领域采用的时间继电器或其它领域用的继电器,,例如大亚湾基地经常使用的TEC2453时间继电器,槽口例如可以是如图3和图6所示,包括间次排布的隔片601和插片602;图3、图6和图8只是为便于阅读者理解而绘制的槽口示意图,实际应用中,隔片601和插片602排布通常都比较密集,且从固线装置及试验线的尺度来看,隔片601和插片602都应当视为具有一定厚度;通常,插片602的厚度与固线装置的外壳10、第一弯折部201和第二弯折部202等的厚度可以在同一尺度。现有技术的试验线501不能牢固连接槽口,通常是在试验线501上设置一个钩子502来勾住插片602,但这样也难以牢固连接槽口以及保障导通。如图6中,某些插片上可以具有插片孔603,则技术人员通常将钩子502勾在插片孔502内,同样不能达到牢固连接槽口以及有效导通的效果。

如图4(a)至图4(d)所示为采用本实施例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图4(a)中,固线装置预备插上插片602,从图4(b)的横截面图中可见,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抵挡部30不受任何力的影响;图4(c)中,固线装置逐渐插到插片602上(即插片602逐渐插入固线装置)并最终充分插入固线装置,图4(d)可见插片602受到来自抵挡部30向右的力以及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向左的力,从而插片602牢固地被嵌在抵挡部30与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之间,保证了固线装置牢固地插接到继电器槽口上。

如图5(a)至图5(f)所示为采用本实施例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示意图,与图4的区别在于,本图强调了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具有弹性/韧性时的情况,图5(a)中,固线装置预备插上插片602,从图5(b)横截面图中可见,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抵挡部30不受 任何力的影响;图5(c)中,固线装置逐渐插到插片602上(即插片602逐渐插入固线装置),图5(d)中,为使插片602顺利进入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与抵挡部30之间的空隙,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受到插片30的抵压(图中为受到向右方的力)而变形;图5(e)中,插片602已经充分插入固线装置,从图5(f)可见,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恢复原状,插片602受到来自抵挡部30向右的力以及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向左的力,从而插片602牢固地被嵌在抵挡部30与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之间,保证了固线装置牢固地插接到继电器槽口上。

针对图6中带插片孔603的插片602,如图7(a)至图7(f)所示的原理示意图,图7(a)中,固线装置预备插上插片602,从图7(b)横截面图中可见,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抵挡部30不受任何力的影响;图7(c)中,固线装置逐渐插到插片602上,图7(d)中,为使插片602顺利进入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与抵挡部30之间的空隙,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受到插片30的抵压而变形;图7(e)中,抵挡部30扣入插片孔603从而使得插片602充分插入固线装置,从图7(f)可见,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恢复原状,插片602受到来基底部向右的力以及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向左的力,从而插片602牢固地被嵌在基底部与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之间,保证了固线装置牢固地插接到继电器槽口上。

继电器的槽口还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结构,其包括间次排布的隔片601和插片602,插片上具有凸状物604,现有技术的试验线501不能牢固连接槽口,通常是在试验线501上设置一个钩子502来勾住凸状物604,但也无法保障试验线牢固连接槽口以及导通。

针对图8所示的槽口,采用本实施例的试验线连接槽口以及固线装置夹取插片的原理如图9(a)至图9(f)所示,图9(a)中,固线装置预备插上插片602,从图9(b)横截面图中可见,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抵挡部30不受任何力的影响;图9(c)中,固线装置逐渐插到插片602上,图9(d)中,为使插片602顺利进入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与抵挡部30之间的空隙,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受到插片30的抵压而变形;图9(e)中,插片602的凸状物604越过抵挡部30从而充分插入固线装置,从图9(f)可见,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恢复原状,插片602受到来自基底部向右的力以及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向左的力,从而插片602牢固地被嵌在基底部与第一弯折部201、第二弯折部202之间,保证了固线装置牢固地插接到继电器槽口上。

本实施例的试验线实现了与继电器槽口可插拔的连接,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通过将多根试验线(例如四根,包括两根接点试验线和两根电源线)装套在一起做成一组专用的试验线束,并标明接点、电源线等,从而能够更加方便使用,插接时也不会插错。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固线装置以及连接线,针对待检产品其主要包括核电领域采用的时间继电器或其它领域用的继电器,能够使固线装置以及试验线与待检产品的槽口连接更加牢靠,极大地节省校验时间,例如将校验时间缩短3/4以上,并且减少出现触碰正负极等差错的隐患。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