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4174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终端配件领域,例如手机配件,特别是关于手机数据线。



背景技术:

当前手机或平板等电子设备终端在用数据线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充电时,数据线一般会从电子设备终端的数据接口向外突出较长的距离,这种过长的距离会对电子设备终端的使用手感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在玩手机游戏时,这个影响尤其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终端的数据线,其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降低其走线对使用电子设备终端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数据线,包括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充电/数据传输端子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充电/数据传输端子用于与电子设备终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数据传输端子与所述电路板呈一定角度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数据传输端子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的角度在30-160度范围内。优选的,该范围为45-135度。例如,该角度设置为90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线缆包括一邻近所述电路板的固定段,所述固定段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形成一非零的角度,且所述固定段与所述充电/数据传输端子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同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段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形成90度的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线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一注塑件,所述电路板、所述充电/数据传输端子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部位以及所述线缆的固定段被封装在所述注塑件内从而被所述注塑件固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注塑件上的端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数据传输端子包括DIP式引脚,所述DIP式引脚插入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电路板焊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数据传输端子包括FPC式引脚,所述FPC式引脚贴合到所述电路板板上的触点并与所述触点焊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终端的数据线,其通过充电/数据传输端子、电路板与线缆之间的特别连接设计,使得数据线在使用过程中,能否降低数据线突出于电子设备终端数据线接口的距离,从而降低数据线对于电子设备终端使用手感的影响。更进一步地,通过线缆相对于电路板的倾斜延伸方向设计,使得线缆可以沿着电子设备终端的背面走线,从而进一步降低数据线对于电子设备终端使用手感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数据线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数据线的剖视图,显示出数据线的内部结构。

图3为图1的数据线去掉外壳后的立体图,显示出数据线的内部结构。

图4为图3的数据线的侧视图。

图5为数据线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出数据线的内部结构。

图6为数据线去掉外壳后的立体图。

图7为数据线去掉外壳后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8为图6的数据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终端的数据线,其用于电子设备终端的数据传输或者充电。该数据线包括电路板、充电/数据传输端子以及线缆。该充电/数据传输端子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并用于与一电子设备终端电性连接。该线缆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并用于与另一电子设备或电源连接。充电/数据传输端子与电路板呈一定角度连接,使得数据线突出于电子设备终端的距离能够降低。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术语“角度连接”或“一定角度连接”是指连接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夹角不为零或者180度。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讨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概念。

图1至图4例示了本实用新型数据线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数据线包括电路板10、与电路板10电性连接的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以及与电路板10电性连接的线缆14,如此形成了端子12-电路板10-线缆14的完整数据传输及充电通路。数据线还可包括一外壳16,用以固定电路板10、端子12及线缆14。

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用于与一电子设备终端,例如手机电性连接,对手机进行充电或进行数据传输。本实施例中,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可以与手机进行插接。在其它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根据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不同形式,其与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终端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连接形式,例如磁扣连接。

电路板10具有一端子安装表面18,用以安装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采用DIP方式与电路板10连接。例如,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包括DIP式引脚20,所述DIP式引脚20插入电路板10并与电路板10焊接,从而与电路板10上的线路电性连接。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的DIP式引脚20以一定角度插入电路板10中,使得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与电路板10之间形成一角度。该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设计需要进行选择,例如30-160度。优选的,设置为45-135度。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该角度为90度,即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与电路板10垂直。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可采用其它方式与电路板10上的线路电性连接,只要能使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与电路板10呈预定角度设置即可,例如还可以采用图5-8的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或其他未例示的方式。

现有的数据线中,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通常与电路板10在一个平面内延伸,这样数据线在使用时,会自电子设备终端的数据线接口平行向外突伸较长距离,严重影响手机或其他手持电子装置的握持手感。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与电路板10呈一角度设置,因此会沿着倾斜的角度弯折延伸,降低数据线沿电子设备终端接口平行向外延伸的距离,从而降低数据线对使用手感的影响。特别是,当设置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与电路板10垂直时,这种影响会降至最低,因为数据线只会突出一个插头的距离,所有线缆的走线都将弯折一个角度,走线方向不再与插入方向平行。

数据线的线缆14内部设有用于数据或电力传输的内芯22。内芯22通过焊接方式与电路板10的特定接口电性连接。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电路板10的所述特定接口设置在与端子安装表面18相反的一面上。线缆14的走线方向也与电路板10呈一非零的角度,即线缆14也不是平行于电路板10的方向走线,如此进一步降低线缆14突出于电子设备终端的距离。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线缆14与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位于电路板10的同一侧,且其延伸方向与电路板10垂直。换句话说,在使用所例示的数据线时,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插入电子设备终端的数据线接口中,线缆14可以沿电子设备终端背部走线,突出于数据线接口的只是电路板10所在的接头部位,因此相对于现有的数据线大大降低了数据线的向外突出距离,极大的缓解数据线对电子设备终端的使用手感的影响。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壳16包括一注塑件24和设置在注塑件24上的端盖26。电路板10、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与电路板10连接的部位以及线缆14与电路板10连接的部位被封装在注塑件24内,从而被所述注塑件24固定和保护,保证日常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端盖26优选的为金属盖,对数据线插头部位起到整体保护的作用。线缆14包括一邻近电路板10的固定段28,该固定段28被封装固定在注塑件24内,与电路板10形成一非零的角度。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段28与电路板10垂直,因此使得线缆14能够沿电子设备终端背部走线,且使数据线沿数据线接口向外突出的距离降至最低。

在其它实施例中,外壳16也可以不设置端盖,即仅包括注塑件24。

图5至图8例示了本实用新型数据线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该数据线同样包括电路板10、与电路板10电性连接的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以及与电路板10电性连接的线缆14,如此形成了端子12-电路板10-线缆14的完整数据传输及充电通路。数据线同样包括具有注塑件24和端盖26(也可以不设置端盖)的外壳16,用以固定电路板10、端子12及线缆14。电路板10具有端子安装表面和线缆安装表面,线缆14具有与电路板10连接的内芯22以及邻近电路板10的固定段28。上述元件与图1-4中的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与图1-4的实施例的最大区别是,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采用FPC式引脚与电路板10进行电性连接。例如,如图7,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包括FPC式引脚220,所述FPC式引脚220贴合到电路板10上的触点并与所述触点焊接,以此将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与电路板10上的线路电性连接。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以一定角度设置在电路板10的端子安装表面上,并且使用注塑件24进行固定。同样,该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设计需要进行选择,例如30-160度。优选的,设置为45-135度。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该角度为90度,即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与电路板10垂直。

线缆14的设置也与图1-4中的实施例一样,与电路板10呈一角度,例如90度。这种呈角度设置的方式及优点已经详述于上,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在上述本实施例的图式中是以垂直方向为例进行说明,但应该理解的是,该倾斜角度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例如,如果电子设备终端设有数据线接口的端面相对于电子设备终端背面不是垂直的,此时可以根据该端面的角度来设计充电/数据传输端子12和线缆14相对于电路板10的角度,使得可以降低数据线向外的突出距离,或进一步地,使数据线更加服帖地沿电子设备终端背面走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终端的数据线,其通过充电/数据传输端子、电路板与线缆之间的特别连接设计,使得数据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降低数据线突出于电子设备终端数据线接口的距离,从而降低数据线对于电子设备终端使用手感的影响。更进一步地,通过线缆相对于电路板的倾斜延伸方向设计,使得线缆可以沿着电子设备终端的背面走线,从而进一步降低数据线对于电子设备终端使用手感的影响。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