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417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用以与线缆相连的卡扣式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主要应用于电工电气连接器配电柜等电器产品,产品广泛用于照明电器,家用电器,接插件,汽摩配件,连接器、线束,灯座,镇流器,灯饰,灯具,电子仪表等产品上。

传统的卡扣式电连接器两端仅设有一个与卡扣对应的卡槽,当卡扣式电连接器插接于不同耳扣长度的工头时,需要更换卡扣式电连接器或者设置多个不同卡槽的扣式电连接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且传统的卡扣式电连接器内插接的导电端子与电子线的连接通常采用刺破式卡接,端子与铜线接触面积较小,固定力小,且用于抵接PIN针的弹片结构单一,夹持力度不足,容易造成接触不良,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通过凸包卡点进行固定,保持力较小,端子容易拔出,造成产品不良。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善以上现有技术不足之处的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插接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与对接面相对的后端面,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对用于容设导电端子的插槽,插槽贯穿对接面与后端面,所述绝缘本体靠近对接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顶出部,所述绝缘本体靠近后端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扣合槽及扣合台,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压线部和与压线部连接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远离压线部的一端依次设有第一插孔、弹性臂、第二插孔,所述插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可活动的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第一弹片、第二弹片均自第一插孔朝靠近第二插孔的方向延伸而成,所述插接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均自第二插孔朝靠近第一插孔的方向延伸而成,所述插接部设有可活动的倒扣,倒扣朝靠近压线部的方向延伸而成,倒扣用于抵接绝缘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用于容设倒扣的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突伸入插槽内的倾斜导引面,倾斜导引面用于导引倒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定位块,定位块自绝缘本体的外表面凸设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线部包括第一压线结构及第二压线结构,第二压线结构位于第一压线结构与插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压线结构用于铆线皮,第二压线结构用于铆线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突伸入插槽内的凸肋,凸肋用于挡至导电端子的插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倒扣的自由端设有倒角斜面,倒角斜面位于倒扣的内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片的自由端、第二弹片的自由端均位于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之间,第一挡块用于挡至第一弹片的自由端、所述第二挡块用于挡至第二弹片的自由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臂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插孔、第二插孔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槽及扣合台均设有用于抵接外界卡扣的凹凸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活动式的双边弹片从而增加了导电端子的使用寿命,并通过弹片与挡块的配合,实现增加弹片夹紧力,提高接触可靠性。每个端子对应的插槽仅设一个定位孔,且定位孔位于壳体外侧,有如此设置,只需通过按压倒扣便可对电源端子进行更换且不损坏绝缘本体。即使发生装配错误,也能够方便的取下电源端子,并通过插入新的电源端子来实现修复。所述绝缘本体两端分别设有扣合槽及扣合台,方便卡扣式电连接器插接于公头时可与多种长度的耳扣通配使用,节约资源,使用简便,更有效提高卡扣式电连接器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电连接器插接长耳扣公头。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电连接器插接短耳扣公头。

附图标记包括:

1—绝缘本体;11—定位块;12—对接面;13—顶出部;14—定位孔;15—扣合槽;16—扣合台;17—插槽;18—后端面;19—凸肋;110—导引面;2—导电端子;21—弹性臂;22—接触面;23—抵压面;24—倒角斜面;25—第一弹片;26—第二弹片;27—第一挡块;28—第二挡块;29—倒扣;210—第二压线结构;211—第一压线结构;212—第一插孔;213—第二插孔;3—电子线;31—线芯;32—线皮;41—长耳扣;42—短耳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所述的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及插接于绝缘本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对接面12、与对接面12相对的后端面18,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至少一对用于容设导电端子2的插槽17,插槽17贯穿对接面12与后端面18,所述绝缘本体1靠近对接面1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顶出部13,当卡扣式电连接器需要拔出时,可通过按压卡扣对顶出部13进行施压,从而方便卡扣式电连接器的拔出,所述绝缘本体1靠近后端面18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扣合槽15及扣合台16,当卡扣式电连接器插接于短耳扣42公头时,短耳扣42扣在扣合槽15内以固定卡扣式电连接器与短耳公头的连接,当卡扣式电连接器插接于长耳扣41公头时,长耳扣41扣在扣合台16以固定卡扣式电连接器与长耳公头的连接,通过扣合槽15及扣合台16的设置,使卡扣式电连接器插接于长短耳扣42公头均可互配,可以更好地节约资源,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压线部和与压线部连接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远离压线部的一端依次设有第一插孔212、弹性臂21、第二插孔213,所述插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可活动的第一弹片25、第二弹片26,第一弹片25、第二弹片26均自第一插孔212朝靠近第二插孔213的方向延伸而成,所述插接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块27、第二挡块28,第一挡块27、第二挡块27均自第二插孔213朝靠近第一插孔212的方向延伸而成,所述插接部设有可活动的倒扣,倒扣朝靠近压线部的方向延伸而成,倒扣用于抵接绝缘本体,所述倒扣29包括倾斜的接触面22及竖直的抵压面23。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所述绝缘本体1设置有用于容设倒扣29的定位孔14。所述定位孔14贯穿绝缘本体1外壁,倒扣29突伸入定位孔14内且与绝缘本体1相抵靠。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突伸入插槽17内的倾斜导引面110,倾斜导引面110用于导引倒扣29。当导电端子插入插槽17时,引导面110的斜坡式设计可以有效缓冲及起到引导滑行的作用,且不易压伤导电端子。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定位块11,定位块自绝缘本体的外表面凸设而成。所述定位块11用于卡扣式电连接器插接公头时防止插反及辅助定位。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所述压线部包括第一压线结构211及第二压线结构210,第二压线结构210位于第一压线结构211与插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压线结构211用于铆线皮32,第二压线结构210用于铆线芯31。第一压线结构211固定力大,线材不易脱落,抗振动,适用于较恶劣的环境,第二压线结构210有效增加了端子与电子线3接触面22积,接触电阻小,接触可靠性高,更有利于电流的导通。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突伸入插槽17内的凸肋19,凸肋19用于挡至导电端子2的插接部,当导电端子插入插槽17时,所述凸肋19用以与第一插孔212相抵靠,以定位导电端子,并配合定位孔14与设置于电端子倒扣29对导电端子进行定位,有效防止导电端子插接插槽17后发生滑动。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所述倒扣29的自由端设有倒角斜面24,倒角斜面24位于倒扣29的内侧面。当端子被拉扯时,倒角斜面24可以提高倒扣29与绝缘本体1的接触面22积提高保持力,有效防止导电端子的松动及意外脱落。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所述第一弹片25的自由端、第二弹片26的自由端均位于第一挡块27与第二挡块28之间,第一挡块27用于挡至第一弹片25的自由端、所述第二挡块28用于挡至第二弹片26的自由端。当PIN针插入导电端子时,PIN针迫使第一弹片25、第二弹片26自由端向第一挡块27、第二挡块28移动,第一挡块27、第二挡块28为第一弹片25、第二弹片26自由端提供有效支撑,从而增加第一弹片25、第二弹片26弹力,提高接触可靠性。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所述弹性臂21两端分别位于于第一插孔212、第二插孔213之间。当PIN针通过第一插孔212并插入第二插孔213时,弹性臂21受力变形,并推动PIN针朝弹性臂21凸起的方向与第一插孔212、第二插孔213紧密贴合,进一步提高了PIN针与导电端子的贴合度,有效防止PIN针晃动,提高可靠性。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所述扣合槽15及扣合台16均设有用于抵接外界卡扣的凹凸防滑纹,当耳扣扣合扣合槽15或扣合台16时,扣合槽15及扣合台16与卡扣接触的一端面的凹凸防滑纹与耳扣紧密齿合,有效提高了卡扣式电连接器插接公头后的牢固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