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防静电功能的微型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4171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具防静电功能的微型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零部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具防静电功能的微型元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方面的技术也越来越科技化、先进化,人们更倾向于多重功能、性能集中且携带便捷的需求方向。由此电子产品的形体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小,越来越精密化和集成化。故其内部各个重要的电子元件也是向着薄、小、 轻的方向发展。上述轻薄化的电子微型元件虽然在使用中备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但在其单体元件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因电磁干扰或静电影响而导致工作不稳定。因此,应对现有微型元件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防静电功能的微型元件,其通过于插接端外壁上设置防静电涂层,使微型元件插接过程中,能够有效消除静电,避免微型元件因静电影响而无法工作,提高了微型元件的工作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具防静电功能的微型元件,包括有基柱,该基柱前端设置有插接端,该插接端中部纵向设置有一将插接端分割成两个插接单元的开口,于该两插接单元上分别对应设置有一通孔,并于两插接单元外壁上分别设置有防静电涂层;该基柱中部设置有一防屏蔽套筒,于套筒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便于夹持的夹持槽,并于该防屏蔽套筒下端设置有一凹槽,上述插接端后端位于该凹槽中;该基柱后端设置有柱状安装部,该柱状安装部与上述防屏蔽套筒之间具有一环形凹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接端后端设置有供螺钉穿过的第一定位孔,于防屏蔽套筒之凹槽上对应第一定位孔设置有第二定位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部上贯穿设置有一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接端长度为25-3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基柱中部设置防屏蔽套筒,可以增强微型元件的抗干扰能力,并于基柱前端设置插接端,该插接端由连个插接单元组成,于该两插接单元外壁上分别设置有防静电涂层,使该微型元件插接过程中,能够有效消除静电,避免微型元件因静电影响而无法工作,提高了微型元件的工作稳定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微型元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微型元件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微型元件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基柱 11、插接端

12、开口 13、插接单元

131、通孔 132、防静电涂层

14、第一定位孔 20、防屏蔽套筒

21、夹持槽 22、凹槽

23、第二定位孔 30、安装部

31、通孔 40、环形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具防静电功能的微型元件,包括有基柱10,其中:

该基柱10前端设置有插接端11,该插接端11中部纵向设置有一将插接端11分割成两个插接单元13的开口12,于该两插接单元13上分别对应设置有一通孔131,并于两插接单元13外壁上分别设置有防静电涂层132;并该插接端11长度为25-30mm。

该基柱10中部设置有一防屏蔽套筒20,该防屏蔽套筒20能够提高微型元件抗外界干扰性能,于该防屏蔽套筒20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便于夹持的夹持槽21,并于该防屏蔽套筒20下端设置有一凹槽22,上述插接端11后端位于该凹槽22中;于插接端11后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4,于该防屏蔽套筒20之凹槽22上对应第一定位孔14设置有第二定位孔23,由第一定位孔14和第二定位孔23穿过螺钉后可加固防屏蔽套筒20与基柱10结合稳固性。

该基柱10后端设置有柱状安装部30,于该安装部30上贯穿设置有一通孔31,该安装部30与上述防屏蔽套筒20之间具有一环形凹部40。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基柱中部设置防屏蔽套筒,可以增强微型元件的抗干扰能力,并于基柱前端设置插接端,该插接端由连个插接单元组成,于该两插接单元外壁上分别设置有防静电涂层,使该微型元件插接过程中,能够有效消除静电,避免微型元件因静电影响而无法工作,提高了微型元件的工作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