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灭弧室的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460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灭弧室的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灭弧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真空灭弧室的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灭弧室组装到外部绝缘筒时,需要将真空灭弧室的静触头从外部绝缘筒底部的中心孔中穿出。但是在组装过程中,真空灭弧室的静触头和动触头不能承受压力,组装十分小心,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会对真空灭弧室造成损坏的真空灭弧室的组装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灭弧室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灭弧室供应装置2、外部绝缘筒供应装置1和回转转盘4;

外部绝缘筒供应装置1:所述外部绝缘筒供应装置1包括第一输送带11、第一输料管12,第一输料管12为90度弯曲管,第一输送带11末端连接第一输料管12入口,第一输料管12出口对应回转转盘3上的安装固定底座43;

真空灭弧室供应装置2:所述真空灭弧室供应装置2包括第二输送带21、第二输料管22,第二输料管22为90度弯曲管,第二输送带21末端连接第二输料管22入口,第二输料管22出口对应回转转盘3上的安装固定底座43;

所述回转转盘4包括转盘41、转盘41下方的凸轮分割驱动装置42和转盘41上圆周分布的安装固定底座43,安装固定底座43内部为空体44,空体44底部设有真空灭弧室静触头固定槽45,空体44直径与真空灭弧室静触头外径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所述安装固定底座43内壁设有橡胶层46。

进一步,橡胶层46底部与安装固定底座43之间设有弹性部件4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外部绝缘筒在输料管12的导向和自身重力作用下插入安装固定底座43中;真空灭弧室被第二输料管22导向,然后被插入安装固定底座43中;由于外部绝缘筒被安装固定底座43固定,所以真空灭弧室的静触头在真空灭弧室自身重力作用下下沉,穿过外部绝缘筒底部的中心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可对真空灭弧室实施自动组装;

本实用新型不会由于对真空灭弧室的静触头和动触头实施压力,而造成真空灭弧室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真空灭弧室的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真空灭弧室供应装置-2、第一输送带-11、第一输料管-12、外部绝缘筒供应装置-1、第二输送带-21、第二输料管-22、回转转盘-3、回转转盘-4、转盘-41、凸轮分割驱动装置-42、安装固定底座-43、空体-44、真空灭弧室静触头固定槽-45、橡胶层-46、弹性部件-4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一种真空灭弧室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灭弧室供应装置2、外部绝缘筒供应装置1和回转转盘4;

外部绝缘筒供应装置1:所述外部绝缘筒供应装置1包括第一输送带11、第一输料管12,第一输料管12为90度弯曲管,第一输送带11末端连接第一输料管12入口,第一输料管12出口对应回转转盘3上的安装固定底座43;

真空灭弧室供应装置2:所述真空灭弧室供应装置2包括第二输送带21、第二输料管22,第二输料管22为90度弯曲管,第二输送带21末端连接第二输料管22入口,第二输料管22出口对应回转转盘3上的安装固定底座43;

所述回转转盘4包括转盘41、转盘41下方的凸轮分割驱动装置42和转盘41上圆周分布的安装固定底座43,安装固定底座43内部为空体44,空体44底部设有真空灭弧室静触头固定槽45,空体44直径与真空灭弧室静触头外径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所述安装固定底座43内壁设有橡胶层46。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橡胶层46,利用橡胶层的弹力缓冲作用减少碰撞对真空灭弧室的损坏。

进一步,橡胶层46底部与安装固定底座43之间设有弹性部件47。本具体实施方式可减少外部绝缘筒和真空灭弧室在下落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对真空灭弧室的损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优选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