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孔接触件及插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6203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插孔接触件及插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大电流连接器接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插孔接触件及插孔。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插孔的弹性单元即簧片,有的采用插孔上开槽收口,有的采用插孔内设置冠簧或线簧等结构,这些方式都是用于保证插针和插孔的可靠接触,但存在以下缺点,一方面开槽收口结构的接触件接触长度较短,接触面积小,为双点接触,接触电阻大,不利于大电流传输,对于冠簧结构的接触件,接触长度较长,为多点接触,接触插拔力大,对于线簧结构的接触件,接触长度较长,为多点接触,插拔力小,但线簧丝细小负载能力差,不适于大电流传输,另一方面簧片的负载值一定,无法适应不同电流负载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增强高接触高电流通载与使用寿命的插孔接触件及插孔。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保护一种插孔接触件,包括:一第一圆环部、一第二圆环部、至少两根弹性栅条,所述第一圆环部、所述第二圆环部通过所述弹性栅条连接,且第一圆环部、所述第二圆环部、所述弹性栅条一体成型,并构成筒状结构;所述弹性栅条两端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零。

另一方面保护一种插孔,所述插孔中设置有如上所述插孔接触件。

插孔接触件及插孔,其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制备的插孔接触件使得插孔孔套与插针进行插拔配合时,防止插孔孔套内的插孔接触件被插针带出,且接触面积大、接触电阻小、接触性能良好;

弹性栅条的均布设置,使得弹性栅条的负载能力强,易于大电流传输;同时,弹性栅条的负载值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应不同电流负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结构的轴向截面投影图;

图3为例一中插孔接触件与插针、插孔孔套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筒状孔套的轴向截面投影图;

图5为例二中插孔接触件与插针、插孔孔套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

1、第一圆环部,2、第二圆环部,21、凸起部,22、夹爪部,23、固定部;

3、弹性栅条,4、筒状孔套,5、插孔孔套,6、插针。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所示:插孔接触件,包括:一第一圆环部1、一第二圆环部2、至少两根弹性栅条3,所述第一圆环部1、所述第二圆环部2通过所述弹性栅条3连接,且第一圆环部1、所述第二圆环部2、所述弹性栅条3一体成型,并构成筒状结构;所述弹性栅条3 两端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零。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环部1、所述第二圆环部2大小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二圆环部2的外圆周上均布有凸起部21、以及将所述凸起部21的端部包裹的夹爪部22,所述凸起部21沿筒状结构的长轴方向设置;所述夹爪部22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圆环部2的外端面,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圆环部2的内部,当插针插入时,用于控制插针的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21上、沿筒状结构长轴方向层叠有一固定部23,所述固定部23与所述夹爪部22一体成型,使得所述固定部23位于所述第二圆环部2外端面,所述夹爪部2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23连接,另一端包裹所述凸起部21的端部、并朝向所述第二圆环部2的内部设置。

所述固定部23与所述凸起部21形状相同;

所述固定部23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凸起部21的宽度,优选于所述固定部23的宽度等于所述凸起部21的宽度;

所述固定部23与所述夹爪部22宽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弹性栅条3为弧形,且构成的筒状结构的中间直径大于两端直径,即筒状结构的直径是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大,使所述弹性栅条3与所述第一圆环部1、所述第二圆环部2构成的筒状结构为筒状扭簧结构;

进一步地,筒状结构的横截面为螺旋状;

相邻所述弹性栅条3之间有间隙,且间隙大小为0.45‐0.55mm;

优选地,所述弹性栅条3两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0.4mm;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栅条3材质为铍青铜;且所述弹性栅条3的数目根据所需要负载能力而定,以适应不同大小电流的传输;

根据图4所示:优选地,插孔接触件还包括一筒状孔套4,所述筒状孔套4套设于筒状结构外,即使得所述第一圆环部1、所述第二圆环部2、所述弹性栅条3均位于所述筒状孔套4内。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孔套4与所述第一圆环部1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第一圆环部1、所述第二圆环部2材质均为金属片;所述筒状孔套4材质为铜。

优选地,一种插孔,所述插孔中设置有如上所述插孔接触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如图3所示:

例一、将未设置筒状孔套4的插孔接触件沿其长轴方向安装至插孔孔套5的空腔内,使得插孔接触件完整地位于插孔孔套5的空腔内,其中,将第一圆环部1朝向靠近插孔孔套5内端设置,第二圆环部2 朝向插孔孔套5的外端设置;

再将插针6插入插孔接触件内,当插针6向插孔孔套5相反方向运动时,由于夹爪部22的结构设计,使得插针在夹爪部22的作用下受到一个向插孔孔套5方向的作用力,防止插针6从插孔接触件内滑脱;同理,由于固定部23的结构设计,使得插孔接触件在固定部23、以及弹性栅条3的作用下受到一个向插孔孔套5方向的作用力,以防止插孔接触件脱离插孔孔套5;

最后,由于插孔接触件的结构设计,使得插针6插入插孔接触件内的长度达到最大,且插针6与插孔接触件的接触面、以及插孔接触件与插孔孔套5的接触面均达到最大,接触性能高,机械寿命长,且在振动环境中也不会发生抖动、分离等现象。

例二、

如图5所示: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

插孔接触件还包括一筒状孔套4,使得筒状结构位于所述筒状孔套4内;

将设置有筒状孔套4的插孔接触件沿其长轴方向安装至插孔孔套5的空腔内,且筒状孔套4的外壁与插孔孔套5的内壁连接;因此,使得筒状孔套4内的弹性栅条3不易变形,进一步增大了接触面和接触性能,保证高电流及信号的安全、稳定、高效流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