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1462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并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在各行各业中都广泛的应用,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要对电线电缆进行并线连接,使多节短线相接成长线后方便使用,通常的方式是将线皮剥开后将露出的线芯通过手钳或者其他的工具拧紧绑定到一起,然后再使用防水胶布将连接处缠绕防止其漏电或者断开,这种方法存在的弊端是线芯绑定后容易松动或者脱落断开,不能确保十分稳定,胶布缠绕过程费时费力并且缠绕不紧使容易导致漏电发生危险,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并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缆并线装置,包括板块和套筒,板块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通槽A、通槽B和通槽C,所述通槽A下端为下端侧壁,通槽C上端为上端侧壁,下端侧壁上设有与通槽A连通的凹槽A,凹槽A内设有螺纹孔A,上端侧壁上设有两个与通槽C连通的凹槽B,凹槽B内设有螺纹孔B,凹槽A和凹槽B内安装有齿盘,齿盘上固定有凸齿,齿盘内旋转连接有圆盘,圆盘上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孔A和螺纹孔B螺纹连接,螺纹杆上固定有把手,通槽A内壁固定有与凸齿对应的凹齿,通槽B内设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通过插座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套筒中间是金属壁,所述金属壁内外均包裹有绝缘橡胶,套筒内固定有凸块。

优选的,所述板块使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优选的,所述绝缘橡胶的厚度为0.5cm。

优选的,所述金属壁使用铝合金材料制作。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制作简单,通过挤压首先将线芯压紧到一起,相接紧密,然后将线皮加热至软化后方便的将绝缘套筒与线缆再次压紧在一起,因为凸块压入线皮,所以可以保证相接的线的稳定,不会松动后脱落断开,套筒上的绝缘材料可以保证接线后不会有漏电处,十分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板块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使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图2的E-E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筒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图5的A-A处剖视图。

图中:板块1、下端侧壁1-1、上端侧壁1-2、通槽A2、通槽B3、通槽C4、凹槽A5、螺纹孔A5-1、凹槽B6、螺纹孔B6-1、齿盘7、凸齿7-1、圆盘8、螺纹杆9、把手10、电热丝11、凹齿12、套筒13、金属壁14、凸块15、绝缘橡胶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电缆并线装置,包括板块1和套筒13,板块1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通槽A2、通槽B3和通槽C4,所述通槽A2下端为下端侧壁1-1,通槽C4上端为上端侧壁1-2,下端侧壁1-1上设有与通槽A2连通的凹槽A5,凹槽A5内设有螺纹孔A5-1,上端侧壁1-2上设有两个与通槽C4连通的凹槽B6,凹槽B6内设有螺纹孔B6-1,凹槽A5和凹槽B6内安装有齿盘7,齿盘7上固定有凸齿7-1,齿盘7内旋转连接有圆盘8,圆盘8上固定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与螺纹孔A5-1和螺纹孔B6-1螺纹连接,螺纹杆9上固定有把手10,通槽A2内壁固定有与凸齿7-1对应的凹齿12,通槽B3内设有电热丝11,所述电热丝11通过插座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套筒13中间是金属壁14,所述金属壁14内外均包裹有绝缘橡胶16,套筒13内固定有凸块15。

所述板块1使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所述绝缘橡胶16的厚度为0.5cm。

所述金属壁14使用铝合金材料制作。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并线装置,使用此装置并线时,首先将两根需要并线的线皮剥开,使线芯漏出相等长度,将套筒13套在线外壁上,然后将线芯交错放在通槽A2内使其对准齿盘7后旋转把手10,使螺纹杆9向前推动齿盘7,将交错的线芯压紧粘合在一起,因为齿盘7上设有凸齿7-1,通槽A2内壁设有凹齿12,所以可以增大压强,增强压力效果压的更紧,然后将压在一起的线拿出后放置在通槽B3内,将通槽B3内的电热丝11通电后对线进行加热,加热到线皮变软即将融化时将套筒13移动到接线处,使套筒13将线芯完全包裹,将套筒13的两侧与线皮贴合后放置在通槽C4内,使套筒13的两端与通槽C4内的齿盘7分别对齐,然后同样的方式旋转把手10使齿盘7对套筒13两端进行挤压,将套筒13与线缆压紧,套筒13内固定的凸块15通过金属壁14的挤压可以将线皮卡住并且锁紧,套筒13内的绝缘橡胶16起到绝缘防护的作用,保证线芯包裹后不会对外界漏电。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