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9027发布日期:2018-06-01 21:1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接器。



背景技术:

USB Type C线缆连接器及板端连接器的规格书在2014年8月11日公布了,其中线缆连接器可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板端连接器。目前看起来,市场希望USB Type-C连接器能够取代其它类似的输入/输出连接器,所以USB Type-C的其它应用也势必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转接器,其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转接器,其包括箱体、安装于箱体内的插座及插头,所述插头凸伸出箱体的侧面,所述插座内缩于箱体内且透过箱体设置的第一开口而连通外界;所述转接器还包括插头组件以及操作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插头及注塑在插头后端的本体部,所述操作件与本体部形成联动作用且通过箱体设置的第二开口而裸露于箱体的外侧;作用外力于操作件时,带动所述插头组件内缩箱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转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转接器的立体图,其中插头组件向内退缩。

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为图1转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6为图4转接器中部分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7中插头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图8中插头组件部分元件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转接器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中插头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转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4为图13转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5为图14中插头组件的正视图。

图16为图15捅头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三种实施方式。

图1至图10揭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转接器200,所述转接器200包括箱体 202、凸伸出箱体上端的插头231、位于箱体下端的插座222,所述上端与下端仅为相对概念,用来方便描述。插座222位于箱体202内且仅透过箱体设置的第一开口209与实现与外部转接器的插接。所述箱体202包括基体206、借由螺栓210而组装在基体下方的盖体208及套设在基体与盖体外侧的金属外管204,金属外管204在上下方向上被基体208及盖体206的凸出肋环201所限制。基体 206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一对安装柱212,安装柱212具有定位槽214,一电路板 216两侧缘则安装在定位槽214内,使得电路板216竖直地安装在基体206内。一促动元件218安装在电路板216,其具有开关220,所述开关220则透过金属外管204的第三开口2041而裸露于箱体202。所述插座222为全pin结构的USB Type C连接器,其安装在电路板216,通过盖体208设置的第一开口209而裸露于箱体外,实现而与外部的转接器相对接。可伸缩的插头组件230则通过一柔性电路板232而与插座222相电性连接。可伸缩的插头组件230包括插头231及注塑在插头后端的本体部240,插头231为Lightning连接器,本体部240为具有防EMI效果的塑胶绝缘材料注塑在舌板状的插头231的后部,本体部的外表面具有呈旋转上升的螺纹2401,一个螺母242则套设在本体部240上,螺母的内壁面具有与本体部240的螺纹2401配合的内螺纹2422,螺母242的外壁面具有外齿纹2423,每一外齿纹沿上下方向延伸。螺母242被夹持在基体206与金属罩234之间,且横向穿过基体206侧面的第二开口2042而裸露于箱体202的外表面,使用者在箱体外表面拨动外齿纹2423,使得螺母242旋转时,其通过内壁面的内螺纹2401而将运动传递给本体部240,使得可伸缩插头组件230内缩或凸出的动作。一个薄盖250盖在基体206的顶面,其开口252与基体的开口207 均供插头组件230穿过。在本实施例中,插头组件230还设置有向上抵压在本体部的线圈弹簧260,弹簧260收容在本体部240的内环槽241内,其下端抵压在金属罩238,上端抵压在本体部240的内部,如此,可以提供一弹性抵压在本体部240的向上弹力,即使在本体部240的螺纹2401与螺母的内螺纹2422的作用力减弱或者失效时,该弹力可以确保插头组件230与对接的捅座连接器能够对接。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232焊接在一个内子板280上,该内子板 280机械连接插头组件230的对接舌板,同时也被一对金属壳270所遮蔽保护。

图11至图12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转接器300,其转接器与第一实施例的转接器200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可伸缩的插头组件改成了一个少 pin的USB Type C插头321,柔性线路板332直接焊接在插头组件端子的后接脚,而并非透过内子板转接,一个电阻连接在位于同一面的接地端子与侦测端子之间,而柔性线路板则焊接在另一面的端子接脚,可以理解的是,端子接脚被塑胶凸肋间隔开的凹槽内,用来可以方便的焊接圆形的线缆,其中端子接脚比凸肋稍微高些,如此方便端子接脚与柔性线路板相焊接。

图13至图16则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转接器100,其转接器与第一实施例的转接器200类似。所述转接器100包括箱体102、凸伸出箱体上端的插头131、位于箱体下端的插座(图面未显示),所述上端与下端仅为相对概念,用来方便描述。插座位于箱体102内且仅凸出插接口。所述箱体102包括基体108、借由螺栓110而组装在基体上方的盖体106及套设在基体与盖体外侧的金属外管104,金属外管104在上下方向上被基体108及盖体106的凸出肋环所所限制。一电路板112竖直地安装在基体106,一促动元件114安装在电路板 112,所述促动元件114设有的开关116则透过金属外管的开口1041而裸露于箱体102外,一柔性电路板118则连接于开关116。所述插座为全pin结构的USB Type C连接器,其安装在电路板112的缺口1120上,且透过底座108的第一开口109而实现而与外部的转接器相对接。可伸缩的插头组件120安装在基体106 上,其插头可以穿过基体上的开口107,同时机械连接柔性电路板118。插头组件120形成一倾斜的斜槽122,基体106形成一横向延伸的横槽105。一对移动键124安装在斜槽105与横槽106内,使用者拨动移动键124沿横槽106做移动时,移动槽124在斜槽105内则带动插头组件120内缩一定距离。

综上所述,第一、二实施例的螺母与第三实施例的移动键可通称为供使用者使用的操作件。转接器包括箱体、安装于箱体内的插座及插头,所述插头凸伸出箱体的侧面,所述插座内缩于箱体内且透过箱体设置的第一开口而连通外界。所述转接器还包括插头组件以及操作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插头及注塑在插头后端的本体部,所述操作件与本体部形成联动作用且通过箱体设置的第二开口而裸露于箱体的外侧;作用外力于操作件时,带动所述捅头组件内缩箱体。在第一、第二实施例中,插头组件的本体部的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操作件为螺母,该螺母的内、外侧面具有彼此垂直的内螺纹与外齿纹,螺母的内螺纹与本体部的螺纹相咬合;螺母透过第二开口而裸露于箱体外;外力作用于螺母的外螺纹而使得螺母旋转,带动插头组件向箱体退缩。在第三实施例中,插头组件的本体部设有斜槽,第二开口为横槽,所述操作件为同时在横槽及斜槽内移动的一对移动键;外力推动移动键在横槽内移动,同时移动键在斜槽内移动而带动所述插头组件向箱体退缩。

箱体包括基体、借由螺栓而组装在基体上方的盖体、以及套设在基体与盖体外侧的金属外管。箱体内还安装有电路板,所述插座焊接在主机板,所述插头组件通过一柔性线路板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