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表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1760发布日期:2018-07-07 09:5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能表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一般具有指示触头闭合和断开位置状态的结构,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不仅需要远程控制信号控制断路器,还需要实时监测断路器所处工作状态。

其中,电能表外置断路器则需要满足特定场合或条件下合闸但不反馈或反馈特定的信号的功能,而现有电能表外置断路器不能满足上述功能。

例如,用户欠费后,电能表的费控模块使断路器分闸后,为保证用户的基本用电,需允许断路器再次合闸,并在不超过设定功率的前提下继续为用户负载供电,而现有的电能表的费控模块会接收到反馈电路输入的反馈信号-即断路器合闸信号,导致电能表内出现逻辑矛盾。

实际操作中,上述的断路器的设定功率则表现为断路器的设定电流。用户欠费后,允许断路器在不超过设定功率的前提下为用户负载继续供电,即,用户欠费后,断路器再次合闸后,其工作电流小于设定电流,则断路器可继续为用户供电,其工作电流大于设定电流,则断路器分闸,切断对用户负载的供电。现有的用于检测断路器工作电流的装置,多存在检测结果不够准确或者装置体积过大不便于安装和使用等问题。

另外,电能表外置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暴露在外,容易发生无相关权限人员改变断路器接线窃电,或者用户误操作断路器接线端的情况,也影响用户的用电安全,也不利于电力部门的统一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能表断路器,可避免无相关权限人员更改断路器接线,和/或避免用户误操作断路器接线端子的情况发生,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便于电力部门的统一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能表断路器,其包括断路器100,断路器100包括断路器壳体,断路器壳体包括接线结构,接线结构中部设置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包括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均包括接线螺钉以及接线框,接线螺钉一侧设置用于旋拧接线螺钉的螺钉操作口;

所述接线结构还包括用于遮挡接线螺钉的遮挡结构,遮挡结构包括设置在螺钉操作口中部的挡板滑道6以及插装在挡板滑道6内用于遮挡接线螺钉的螺钉挡板,螺钉挡板可在挡板滑道6中沿垂直于接线螺钉轴向的方向滑动,螺钉挡板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挡板插入端和挡板操作端,挡板插入端下侧设置防脱凸台,挡板滑道6的入口处设置与防脱凸台配合的防脱挡筋,挡板操作端与挡板滑道6入口处的断路器壳体部分通过铅封方式相连。

优选的,所述接线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两端的进线端接线结构和出线端接线结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分别设置在进线端接线结构和出线端接线结构中,进线端接线结构和出线端接线结构互为对称结构;

所述进线端结构包括一个接线端子、设置在进线端子一侧的一个进线端螺钉操作口以及设置在进线端螺钉操作口中部的进线端遮挡结构,进线端螺钉操作口是一个与进线端子对应设置的孔结构。

优选的,所述进线端遮挡结构包括设置在进线螺钉操作口中部的进线端挡板滑道以及插装在进线端挡板滑道内的进线端螺钉挡板51;

所述进线端螺钉挡板51包括第一挡板主体510,第一挡板主体510包括分别设置在其轴向两端的第一挡板插入端和第一挡板操作端,第一挡板插入端设置两个第一防脱凸台512,第一挡板操作端设置第一铅封孔511,进线端螺钉挡板51为轴对称结构;所述进线端挡板滑道的靠近进线端子的一侧平行设置两排突起106,两排突起106位于进线端子两侧且与两个第一防脱凸台512配合使用,每一排突起106均包括两个突起106,一个设置在进线端挡板滑道的入口端,另一个设置在进线端挡板滑道的尾端,进线端挡板滑道的入口处设置与第一防脱凸台512配合的第一防脱挡筋,第一防脱凸台512卡置在位于进线端挡板滑道入口端的突起106和第一防脱挡筋之间,使进线端螺钉挡板51的第一挡板插入端插在进线端挡板滑道的入口处,进线端子的接线螺钉暴露在外,位于进线端挡板滑道尾端的突起106与第一防脱凸台512配合,使进线端螺钉挡板51完全遮挡进线端子。

优选的,所述接线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两端的进线端接线结构和出线端接线结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分别设置在进线端接线结构和出线端接线结构中,进线端接线结构和出线端接线结构互为对称结构;

所述进线端结构包括沿断路器壳体厚度方向直线分布的两个进线端子、设置在进线端子一侧的进线端螺钉操作口以及设置在进线端螺钉操作口中部的进线端遮挡结构,进线端螺钉操作口包括分别与两个进线端子对应设置的第一螺钉操作口1051和第二螺钉操作口1052。

优选的,所述进线端遮挡结构包括设置在进线端螺钉操作口中部的进线端挡板滑道以及插装在进线端挡板滑道内的进线端螺钉挡板51;

所述进线端螺钉挡板51包括第一挡板主体510,第一挡板主体510包括分别设置在其轴向两端的第一挡板插入端和第一挡板操作端,第一挡板插入端设置第一防脱凸台512,第一挡板操作端设置第一铅封孔511,进线螺钉挡板51 为轴对称结构;

所述进线端挡板滑道的靠近进线端接线端子的一侧中部设置至少一个突起 106,突起106设置在第一螺钉操作口1051和第二螺钉操作口1052之间靠近进线端挡板滑道的入口,进线端挡板滑道的入口处设置与第一防脱凸台512配合的第一防脱挡筋,突起106与第一防脱挡筋之间的间隙与第一防脱凸台512匹配。

优选的,所述进线端挡板滑道的入口外侧还设有与断路器壳体一体的第一铅封筋,第一铅封筋设置与第一铅封孔511配合的第一铅封副孔。

优选的,所述进线端螺钉挡板51的第一挡板操作端设置第一挡板卡台,与进线端挡板滑道的入口外侧接触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驱动断路器100合闸/分闸的驱动装置200,驱动装置 200包括控制线路板201以及与控制线路板201相连的传动结构,控制线路板与电能表的费控模块相连。

优选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与控制线路板201电连的电机206,电机206与传动齿轮组驱动相连,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三传动齿轮2073,第三传动齿轮2073 与合闸驱动件204、脱扣驱动件205驱动相连,合闸驱动件204与断路器100的操作手柄联动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200的控制线路板201通过电机206驱动第三传动齿轮2073 向一侧旋转,带动合闸驱动件204使断路器100的操作手柄摆动实现断路器100 的合闸;所述控制线路板201通过电机206驱动第三传动齿轮2073向另一侧转动,带动脱扣驱动件205触发断路器100脱扣实现断路器100的分闸。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还包括灭弧结构,灭弧结构包括灭弧结构壳体以及设置在灭弧结构壳体内部的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灭弧栅片。

本实用新型的电能表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断路器壳体设置接线结构,接线结构中设置接线端子,接线结构还包括用于遮挡接线端子的接线螺钉的遮挡结构,遮挡结构包括螺钉挡板,螺钉挡板的操作端与断路器壳体通过铅封方式相连,避免无相关权限人员任意修改断路器的接线,也避免用户误操作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有利于提高用户的用电安全性,便于电力部门统一管理。此外,所述断路器还包括灭弧结构,灭弧结构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灭弧栅片,可迅速熄灭因断路器分闸产生的电弧,有利于延长断路器的使用寿命和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所述遮挡结构的螺钉挡板的插入端设置防脱凸台,防脱凸台与挡板滑道入口处的防脱挡筋配合,防止螺钉挡板从挡板滑道中脱落;所述防脱挡筋与挡板滑道入口侧的突起配合,将防脱凸台卡置在二者之间,避免螺钉挡板滑动影响用户操作接线端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能表外置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反馈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流互感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遮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螺钉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螺钉挡板拉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螺钉挡板插入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能表外置断路器的模块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螺钉挡板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螺钉挡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1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能表外置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电能表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2、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能表断路器,为电能表外置断路器,包括断路器100以及用于驱动断路器100合闸/分闸的驱动装置200,驱动装置 200与电能表相连,电能表通过驱动装置200控制断路器100进行合闸/分闸。

所述断路器包括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电能表包括费控模块,驱动装置200 包括控制线路板201以及与控制线路板201电连的传动结构,控制线路板201 上设有控制电路和反馈电路;所述断路器100的进线端子与控制电路电连,为其提供工作电源,控制电路与费控模块相连,传动结构与断路器100驱动相连,控制电路接收费控模块的控制信号,通过传动结构驱动断路器100合闸/分闸,反馈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断路器100的出线端子相连,采集断路器100的动作信号-即断路器100的合闸/分闸信号,输出端与费控模块相连并将断路器100 的动作信号传输给费控模块。

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线路板201的控制电路与反馈电路相连,控制反馈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的导通/断开。用户欠费后,电能表的费控模块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断路器分闸后,为保证用户的基本用电,需允许断路器在不超过设定功率的前提下继续合闸工作,而现有电能表的费控模块接收反馈电路输入的反馈信号-即断路器合闸信号,导致电能表内出现逻辑矛盾。本实用新型的电能表外置断路器,其控制线路板的控制电路与反馈电路相连,并可以控制反馈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的导通/断开,使反馈电路可以选择性的为费控模块反馈断路器动作信号,即:在用户负载功率不超过设定功率时,在断路器合闸后,控制电路控制反馈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断开,反馈电路不能向费控模块反馈断路器的合闸信号;当用户负载功率超过设定功率时,在断路器合闸后,控制电路控制反馈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导通,反馈电路向费控模块反馈断路器的合闸信号,费控模块接收到断路器的合闸信号后,通过控制电路控制传动结构驱动断路器分闸;本实用新型的电能表外置断路器的选择性反馈方式既保证了在用户欠费后的基本用电需求,也不会使电能表出现逻辑矛盾。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反馈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0以及与限流电阻R0 串联的半导体开关,控制电路与半导体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控制其导通/断开。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半导体开关为三极管VT,三极管VT的集电极a 极通过限流电阻R0与断路器100的出线端子电连,基极b极与控制电路电连,发射极c极与费控模块相连。需要指出的是,根据三极管类型的不同,所述三极管VT的a极和c极也可以分别是发射极和集电极,或是其它的名称。

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开关还可以是可控硅。

如图3所示,所述断路器100包括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之间设置用于检测断路器100的工作电流信号并传输给驱动装置200的电流互感器103,驱动装置200包括用于判断断路器100的工作电流是否大于设定电流的控制电路和与控制电路连接的传动结构,控制电路与电能表的费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相连,电流互感器103与控制线路板201的控制电路相连,控制电路接收到费控模块的分闸信号,且接受到电流互感器103检测到的工作电流小于设定电流时,通过传动结构驱动断路器100分闸。在用户欠费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电能表外置断路器开始监控回路用电情况,当断路器100的工作电流或用户负载的功率小于设定电流或设定功率时,断路器100保持合闸状态继续供电,而当断路器100的工作电流或用户负载的功率大于设定功率时,驱动装置使断路器分闸,停止供电。也就是说,当有费控信号时(用户未欠费),驱动装置200停止采样或判断电流互感器103的输入信号,只有在无费控信号时 (用户欠费),断路器分闸后用户再次合闸时,驱动装置200开始接收电流互感器103的输入信号并进行判断,当断路器100的工作电流大于设定电流时,驱动装置200使断路器100分闸,停止供电,当断路器100的工作电流小于设定电流时,断路器100保持合闸状态,继续供电,以在用户欠费后,允许功率小于设定功率的用户负载的正常使用,从而保证了用户欠费后的基本用电,而且可提醒用户及时缴纳电费。进一步的,所述电流互感器和控制线路板配合,还可以用于限制大电流负载的使用,以实现电力部门的电力资源调配。

优选的,所述电流互感器测量电流范围大于所述设定电流小于断路器的额定工作电流,只针对欠费情况下的大电流负载使用,可以大大缩小了电流互感器体积,以满足小型断路器的小型化需求。

如图13所示,一种控制电路的实施例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信号处理器和电流阈值比较单元,信号处理器与电能表相连接,接受控制信号与输出反馈信号,电流互感器与电流阈值比较单元相连,电流阈值比较单元对电流互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判定,电流阈值比较单元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与传动结构相连。只有当无费控信号,即用户电表欠费情况下,当工作电流大于设定电流阈值时,单片机接收电流阈值比较单元的信号并控制传动结构执行动作,使断路器分闸。另一种控制电路的实施例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和信号处理器,也可以不包括电流阈值比较单元,信号处理器与电能表相连接,电流互感器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对电流互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判定。

另一种控制电路的实施例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比较电路,所述比较电路包括比较器或者比较芯片,比较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电流互感器和设定电流基准连接,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相连,单片机输出端与传动结构相连。

一种控制电路的实施例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比较电路,所述比较电路包括比较器或者比较芯片,比较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电流互感器和设定电流基准连接,在电流互感器和比较电路之间还设有半导体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与费控模块连接,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反馈电路和传动结构连接,无需设置单片机。控制电路主要实现阈值的比较,以及是否欠费的信号的与或逻辑处理,可实现的方案较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和调整,在此不在详述。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断路器100还包括电磁脱扣器105,电磁脱扣器 105与断路器100的出线端子电连,电流互感器103设置在电磁脱扣器105和出线端子之间。

优选的,所述设定电流≤5A。所述断路器100的工作电流达到一定值后电流互感器的铁芯饱和,饱和电流值大于设定电流并小于断路器100的额定工作电流。

如图4-7和12所示,所述断路器100还包括断路器壳体,断路器壳体包括接线结构,接线结构中部设置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包括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均包括接线螺钉和接线框,接线结构还包括用于遮挡接线螺钉的遮挡结构,遮挡机构包括挡板滑道6以及插装在挡板滑道6内的螺钉挡板,螺钉挡板包括挡板操作端和挡板插入端,挡板操作端与断路器壳体通过铅封方式相连。所述遮挡结构可防止无权限人员私自改接断路器100的接线,和/ 或避免用户误操作接线螺钉,也有利于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便于电力部门的统一管理。

如图4所示,所述断路器100包括断路器壳体,断路器壳体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上端和下端的进线端接线结构和出线端接线结构,进线端接线结构和出线端接线结构互为对称结构。

如图4、6和7所示,所述进线端接线结构包括沿断路器壳厚度方向由左向右直线分布的两个进线端子、设置在进线端子前侧的螺钉操作口以及设置在螺钉操作口中部的进线端遮挡结构,进线端螺钉操作口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进线端子前侧的第一螺钉操作口1051和第二螺钉操作口1052。所述进线端遮挡结构包括设置在进线端螺钉操作口中部的进线端挡板滑道以及插装在进线端挡板滑道内的进线端螺钉挡板51。

如图5所示,所述进线端螺钉挡板51为轴对称结构,包括第一挡板主体510,其轴向的左端和右端分别是第一挡板操作端和第一挡板插入端,第一挡板操作端设置第一铅封孔511,第一挡板插入端下侧设置第一防脱凸台512。所述进线端螺钉挡板51为轴对称结构,使其既可以用于进线端遮挡结构,也可以用于出线端遮挡结构,有利于减少零件数量,节约生产成本。如图6-7所示,所述进线端挡板滑道包括设置在其入口左侧的第一防脱挡筋以及设置在进线端挡板滑道下侧中部的两个突起106,左侧的突起106设置在进线端挡板滑道入口附近,该突起106与第一防脱挡筋之间的空隙与第一防脱凸台512匹配,右侧的突起 106设置在进线端挡板滑道尾端附近。所述第一防脱挡筋与进线端螺钉挡板51 的第一防脱凸台512配合,防止进线端螺钉挡板51从进线端挡板滑道的入口处掉落。如图6所示,在进线端螺钉挡板51从进线端挡板滑道中拉出时,第一防脱凸台512卡置在左侧的突起106和第一防脱挡筋之间,将进线端螺钉挡板51 定位在图示位置,避免在用户旋拧接线螺钉时,进线端螺钉挡板51向右侧滑动,影响用户操作;如图7所示,在进线端螺钉挡板51插入进线端挡板滑道后,第一防脱凸台512卡置在右侧的突起106的右侧,使进线端螺钉挡板51保持在图示位置,有利于用户对进线端螺钉挡板和进线端挡板滑道入口处的第一铅封筋进行铅封操作。

优选的,另一种接线端接线结构的实施例为,所述进线端接线结构包括一个进线端子以及一个设置在进线端子一侧的螺钉操作口,螺钉操作口为对应设置在进线端子的接线螺钉一侧的孔结构,螺钉操作口中部设置进线端遮挡结构,进线端遮挡结构包括设置在进线端螺钉操作口中部的进线端挡板滑道以及插装在进线端挡板滑道内的进线端螺钉挡板51。如图14所示,所述进线端螺钉挡板 51为轴对称结构,包括第一挡板主体510,其轴向的左端和右端分别是第一挡板操作端和第一挡板插入端,第一挡板操作端设置第一铅封孔511,第一挡板插入端下侧设置两个第一防脱凸台512,两个第一防脱凸台512对称设置在第一挡板插入端下侧宽度方向的两端。如图6和7所示,所述进线端挡板滑道包括设置在其入口左侧的第一防脱挡筋以及设置在进线端挡板滑道下侧的两排突起 106,每一排突起106均包括两个突起106,其中一个设置在进线端挡板滑道入口附近,另一个设置在进线端挡板滑道尾端附近,两排突起106分别与进线端螺钉挡板51的两个第一防脱凸台512配合。

优选的,如图4和12所示,所述进线端遮挡结构的进线端挡板滑道入口外侧设置第一铅封筋,第一铅封筋设置第一铅封副孔,用户可通过进线端螺钉挡板51的第一铅封孔和第一铅封副孔对进线端螺钉挡板51和第一铅封筋进行铅封,避免无权限人员将进线端螺钉挡板51拉出,操作进线端子的接线螺钉,也避免了用户对断路器的进线端子进行误操作,便于电力部门的统一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遮挡结构并不仅限用于电能表外置断路器,其他需要保护的接线结构,例如电能表的接线结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接线结构等。

优选的,如图9-11所示,所述驱动装置200的传动结构包括驱动装置基座,以及设置在驱动装置基座内部的合闸驱动件204、脱扣驱动件205、电机206和与电机206驱动连接的传动齿轮组,驱动装置基座还包括与其配合的驱动装置盖体,传动齿轮组包括与电机206的输出轴齿轮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2071、与第一传动齿轮2071齿轮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2072以及与第二传动齿轮2072齿轮连接的第三传动齿轮2073,控制线路板的控制电路与电机206电连,控制电机206动作实现正转、反转或停止,第三传动齿轮2073通过传动杆208与合闸驱动件204驱动相连,第三传动齿轮2073与脱扣驱动件205驱动连接,合闸驱动件4与断路器100的操作机构104联动。

所述驱动装置200驱动断路器100合闸的动作过程,控制电路控制电机206 正转,驱动第三传动齿轮2073向一侧旋转,从而带动合闸驱动件204使断路器 100的操作机构104动作实现断路器100的合闸;驱动装置200驱动断路器100 分闸的动作过程,控制电路控制电机206反转,驱动第三传动齿轮2703向另一侧旋转,第三传动齿轮2703转动至与脱扣驱动件205接触连接,通过脱扣驱动件205触发断路器100脱扣实现断路器100分闸。所述电机206的正转和反转是指描述驱动合闸和分闸的动作过程中相对的两个方向,并不是指电机206正转则驱动第三传动齿轮2703逆时针旋转,反转则驱动第三传动齿轮2703顺时针旋转。所述合闸驱动件204和脱扣驱动件205通过共用的传动结构带动,实现断路器100的合闸/分闸,其结构简单,简化驱动装置200的控制结构,整体外壳尺寸小,特别适用于电能表外置断路器,同时自动合闸和分闸过程中合闸驱动件204和脱扣驱动件205往两个相反的方向摆动,保障合闸和分闸的驱动过程可靠且有序,避免发生干涉。

所述脱扣驱动件205在第三传动齿轮2073驱动下可推动断路器100的脱扣杆,使断路器100完成脱扣动作,脱扣杆可以是断路器100的操作机构104的锁扣,也可以是脱扣动作的传动杆。所述合闸驱动件204与断路器100的操作机构104的操作手柄联动,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在第三传动齿轮2073驱动下可带动断路器的操作手柄合闸。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三传动齿轮2073通过传动杆208与合闸驱动件204驱动相连,其中,传动杆208与合闸驱动件204分离式连接,使合闸动作完成后,合闸驱动件204与传动杆208分离,不影响合闸驱动件204的手动操作和脱扣的复位。具体的,所述传动杆208的一端连接在第三传动齿轮2073上,传动杆 208的另一端伸入驱动装置基座的轨迹槽内,合闸驱动件204的一端转动安装在驱动装置基座的底板上,且与断路器的操作手柄联动连接,合闸驱动件204的另一端位于轨迹槽的上方,第三传动齿轮2073可带动传动杆208沿轨迹槽滑行至与合闸驱动件204接触连接,从而推动合闸驱动件4摆动。

如图10和11所示,所述脱扣驱动件205的一端转动安装在驱动装置基座的底板上,且通过复位扭簧2050与驱动装置基座弹性连接,脱扣驱动件205的另一端位于第三传动齿轮2073的下方与第三传动齿轮2073的第二驱动凸起 2075配合,且与断路器的脱扣杆对应设置,第三传动齿轮2073的第二驱动凸起 2075旋转至与脱扣驱动件205接触连接,从而带动脱扣驱动件205推动断路器的脱扣杆,以完成断路器的脱扣动作。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控制电路控制电机206正转、翻转或停转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再次就不在赘述。

优选的,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能表外置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电磁脱扣器105下侧的灭弧结构106,灭弧结构106包括灭弧结构壳体以及多个平行间隔设置在灭弧结构壳体内部的灭弧栅片。所述灭弧结构106有利于迅速熄灭因断路器分闸产生的电弧,有利于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延长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