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调容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0132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调容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调容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的过渡电阻其体积较大,将其使用在变压器开关内时,其占用的空间很大,使得开关整体的体积较大,装配较为不便,空间占用也很大,且开关的外形美观度上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便于装配的新型调容开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调容开关,包括支架、至少一套永磁机构、与该永磁机构相配合的传动机构、绝缘部件、低压真空灭弧室及与低真空灭弧室相配合的低压引线、高压真空灭弧室及与高真空灭弧室相配合的高压引线;还包括低压过渡电阻和高压过渡电阻,所述低压过渡电阻和高压过渡电阻分别为扁平状结构设置;所述低压过渡电阻与所述低压引线相连,所述高压过渡电阻与所述高压引线相连。本实用新型将过渡电阻设置为扁平状,使得过渡电阻的体积得到极大程度的减小,从而开关的体积变小,而且空间占用也相对减小,不仅装配上更为方便,外形上也更为美观。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低压过渡电阻和高压过渡电阻分别定位在所述支架上的定位结构;可将过渡电阻牢固定位在支架的侧部位置上,使得过渡电阻更加贴合于支架,进一步减小开关的空间占用。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过渡电阻包括主体、绕设于主体上的内层电阻元件及外层电阻元件,所述内层电阻元件和外层电阻元件之间设有一隔离件;电阻元件为内外两层设置,使得过渡电阻的承压性能更好,可承受开关的高电压;隔离件对内外层的电阻元件进行隔离,防止两者之间发生相互干扰。

进一步的,所述低压过渡电阻包括扁平状设置的主体和绕设于所述主体上的电阻元件,所述电阻元件包括元件本体和包覆于所述元件本体外的绝缘层;绝缘层的设置可防止电阻元件之间发生相互干扰,从而电阻元件在绕设时可直接相互贴合在一起,无需设置间隙,进一步减小过渡电阻的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电阻元件为扁平状的电阻丝,所述内层电阻元件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主体上,相邻内层电阻元件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存在可防止相邻的电阻丝之间产生相互干扰,且扁平状的电阻丝在缠绕时可进一步减小过渡电阻的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外层电阻元件为扁平状的电阻丝,所述外层电阻元件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隔离件上,相邻外层电阻元件之间具有间距间距的存在可防止相邻的电阻丝之间产生相互干扰,且扁平状的电阻丝在缠绕时可进一步减小过渡电阻的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元件主体为电阻丝,所述元件本体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主体上;增加元件本体的绕设长度,增强电阻感应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绑带,所述支架上设有与该绑带相配合的连接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外层电阻元件外还设有一罩件;通过罩件的设置,对外层电阻元件进行保护,安全性能强。

进一步的,所述电阻元件外还设有一保护件;通过保护件的设置,对电阻元件进行保护,安全性能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过渡电阻为扁平状,其体积得到极大程度的减小,从而开关的体积变小,而且空间占用也相对减小,不仅装配上更为方便,外形上也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压过渡电阻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压过渡电阻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压过渡电阻局部剖视图。

图7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4中D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低压过渡电阻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低压过渡电阻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低压过渡电阻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11所示,一种新型调容开关,具体的,所述调容开关配合的电路为三相电路,该上述示意图仅为其中一项;如图1-3所示,包括支架1、至少一套永磁机构2、与该永磁机构相配合的传动机构3、绝缘部件4、低压真空灭弧室51和高压真空灭弧室52、与低压真空灭弧室相连的低压引线61、与高压真空灭弧室52相连的高压引线62、与低压引线61相连的低压过渡电阻71以及与高压引线62相连的高压过渡电阻72;所述支架1包括底座11、第一支撑板体12、第一支撑板体13以及多个支撑柱14;具体的,图中示出的仅为三相中的一相,该相中的高压真空灭弧室52为3个,设置在支架的同一侧上,每个高压真空灭弧室52同样分别对应连接一绝缘部件4;所述低压真空灭弧室51为5个,其中4个设置在同一侧,另一个与所述高压真空灭弧室52设置在同一侧;每个低压真空灭弧室51分别对应连接一绝缘部件4,所述绝缘部件4为绝缘子;所述低压真空灭弧室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一低压引线61,所述高压真空灭弧室52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一高压引线62,所述低压、高压引线优选由铝材制成;所述传动机构3为两个U形杆31,该U形杆31对称的设置在底板上,且可相对底板进行前后移动;所述U形杆左右两侧壁上设有多个与绝缘部件4相配合的轨道32,这些轨道32均包括上轨和下轨,且上下轨之间不再同一水平面上,进而轨道可在U形杆31前后移动时,驱动绝缘部件4上下动作,进而对真空灭弧室进行分合闸动作。

如图4-8所示,所述高压过渡电阻72包括本体73、绕设于本体73上的内层电阻元件74及外层电阻元件75,所述内层电阻元件74和外层电阻元件75之间设有一隔离件76;具体的,所述本体73为扁平状设置,以使得所述高压过渡电阻72成为扁平状,本体由绝缘材料制成,如塑料板、纸板等,所述隔离件76为纸板、塑料等;所述内层电阻元件74为扁平状的电阻丝,该内层电阻元件74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本体73上,并且为了防止相邻电阻丝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相邻内层电阻元件74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外层电阻元件75为电阻丝,该外层电阻元件75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隔离件76上,并且为了防止相邻电阻丝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相邻外层电阻元件75之间具有间距;优选的,所述内层电阻元件74和外层电阻元件75为一整根连贯的电阻丝,制造更为简便,所述隔离件上设有供电阻丝穿出的开槽或开孔。

所述内层电阻元件74端部形成一内接线端741,该内接线端741由本体和隔离件之间向外伸出,并伸出至本体外部;所述外层电阻元件75端部形成一外接线端751,该外接线端751向外伸出并伸出至隔离件外部;过渡电阻可通过该内、外接线端与其他电器件相连;所述内接线端741和外接线端751上都包敷有绝缘层,该绝缘层为塑料制成。

如图7-8所示,所述本体73上设有两组条形开口槽731,每组条形开口槽731均为两个,其相互之间存在间距;两组条形开口槽731设置在本体的同一侧上,即所述内、外接线端也位于本体的同一侧上;所述内、外接线端可卡在所述条形开口槽731内,从而防止内、外接线端与其他部件相连而对内、外电阻元件产生拉拽作用时,防止内、外电阻元件由本体73上散落;所述隔离件76上设有也设有两条形通槽761,两条形通槽761的位置对应于条形开口槽731的位置设置,从而外接线端可穿过条形通槽761后,卡至开口槽731上。

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还包括一罩件79,该罩件79由绝缘材料制成,如塑料板、纸板等,其罩设在所述外层电阻元件75外周一圈,可对外层电阻元件75进行保护。

如图9-11所示,所述低压过渡电阻71包括主体77和绕设于所述主体上的电阻元件78,所述电阻元件78包括元件本体781和包覆于所述元件本体外的绝缘层782;具体的,所述主体77为扁平状设置,以使得所述低压过渡电阻71为扁平状,主体由绝缘材料制成,如塑料板、纸板等,所述元件本体781为电阻丝,所述绝缘层782为塑料、橡胶等;所述元件本体781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主体77上,由于绝缘层782的存在,元件本体781在缠绕时可相互紧密贴合在一起,无需存在间隙,使得元件本体781的缠绕圈数较多;电阻元件78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出线端783和第二出线端784,该第一出线端783和第二出线端784由所述元件本体781两端直接裸露形成,裸露即指所述元件本体781对应于第一出线端783和第二出线端784位置上未设置绝缘层782。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77上设有两通孔771,所述电阻元件78的两端可分别穿过两通孔,从而有效防止电阻元件78由本体的侧部向下滑落,或者在第一出线端783和第二出线端784与其他部件相连而对电阻元件78产生拉拽作用时,防止电阻元件78由本体上散落。

作为优选,如图10所示,还包括一罩件785,该罩件6由绝缘材料制成,如塑料板、纸板等,其罩设在所述电阻元件78外周一圈,可对外层电阻元件78进行保护。

如图2-3所示,所述低压过渡电阻71设置在对应于低压真空灭弧室51的一侧上,且其第一出线端783与位于中间的低压真空灭弧室5上端的低压引线61相连;所述第二出线端784与位于中间的低压真空灭弧室5下端的低压引线61相连;所述高压过渡电阻72设置在对应于高压过渡电阻72的一侧上,且其内接线端741与位于中间的高压过渡电阻72上端的高压引线62相连,外接线端751与位于中间的高压过渡电阻72上端的高压引线62相连;为了对低压过渡电阻71和高压过渡电阻72进行良好的定位,我们还设置了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为两组,分别对应低压过渡电阻71和高压过渡电阻72;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两绑带8和设置在支架上与该绑带相配合的连接孔,绑带可在卷绕低压过渡电阻71或高压过渡电阻72后穿过连接孔并且绑紧,从而对低压过渡电阻71和高压过渡电阻72实现良好的定位;同时,还可使得低压过渡电阻71和高压过渡电阻72完全贴近在支架侧部位置上,减小调容开关的体积。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