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紧高频箱的举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163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紧高频箱的举升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紧高频箱的举升支架,属雷达天线配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战争对雷达系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雷达系统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件----举升支架,不仅要求其结构强度、刚度、抗风载能力强、重量轻,而且能牢靠锁紧高频箱,在油缸配合下完成天线举升、倒伏、旋转诸动作,使雷达系统平稳安全高效运行。目前的雷达举升支架采用多根管件交汇焊于一点,不仅太过笨重,结构复杂,应力过于集中,且多采用液压插销锁紧方式,使得举升支架可靠性差,难以稳定牢固锁紧高频箱进而保证高频箱的正常工作。因此,十分有必要研制一种可确保锁紧高频箱,自重轻,刚度强,抗风载性能好,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举升、倒伏、旋转动作顺畅的锁紧高频箱的举升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确保锁紧高频箱,自重轻,刚度强,抗风载性能好,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锁紧高频箱的举升支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该锁紧高频箱的举升支架由撑壁、撑杆、上档块、下档块、轴承支座、油缸支座、架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架体两边左右对称安装有撑壁,斜向交叉的撑杆将左右撑壁连接成一体;架体上部安装有轴承支座、上挡块、下挡块,架体下部安装有油缸支座;撑壁由壁板、支座板、加强板、筋板焊接而成;架体、轴承支座上通过轴铰接有高频箱,架体、油缸支座与高频箱之间通过轴铰接有油缸;高频箱下部制作有定位块,高频箱上部安装有电控锁钩。

所述的下挡块与定位块活动对接。

所述的上挡块与锁钩活动对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锁紧高频箱的举升支架通过上挡块、下挡块与高频箱的锁钩、定位块配合,将高频箱与举升支架可靠锁紧,使高频箱与架体成为一体,提升高频箱与架体的连接刚度,增加举升机构系统的可靠性,可确保锁紧高频箱,自重轻,刚度强,抗风载性能好。撑臂采用高强度薄钢板拼焊而成,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多根管件交汇焊于一点,结构笨重、加工复杂,应力过于集中,液压插销锁紧可靠性差,难以牢固锁紧高频箱和稳定举升高频箱的问题。

图1为一种锁紧高频箱的举升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锁紧高频箱的举升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锁紧高频箱的举升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锁紧高频箱的举升支架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撑壁,2、撑杆,3、上挡块,4、下挡块,5、轴承支座,6、油缸支座,7、油缸,8、高频箱,9、轴,10、架体;

1-1、壁板,1-2、支座板,1-3、加强板;

8-1、定位块,8-2、电控锁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该锁紧高频箱的举升支架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锁紧高频箱的举升支架由撑壁1、撑杆2、上档块3、下档块4、轴承支座5、油缸支座6、架体10构成;架体10两边左右对称安装有撑壁1,斜向交叉的撑杆2将左右撑壁1连接成一体;架体10上部安装有轴承支座5、上挡块3、下挡块4,架体10下部安装有油缸支座6;撑壁1由壁板1-1、支座板1-2、加强板1-3、筋板1-4焊接而成;架体10、轴承支座5上通过轴9铰接有高频箱8,架体10、油缸支座6与高频箱8之间通过轴9铰接有油缸7;高频箱8下部制作有定位块8-1,高频箱8上部安装有电控锁钩8-2。

所述的下挡块4与定位块8-1活动对接。

所述的上挡块3与电控锁钩8-2活动对接(参见图1~5)。

该锁紧高频箱的举升支架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控制系统发出天线举升信号,液压站驱动油缸7的活塞杆7-1伸出,活塞杆7-1通过轴9带动高频箱8绕轴承支座5顺时针转动,当高频箱8转动至垂直状态时,定位块8-1被下档块4挡住,天线举升到位,控制系统发出举升到位锁紧信号,电控锁钩8-2伸出并锁于上档块3上,此时高频箱8与架体10可靠锁紧成为一体。

撑壁1采用高强度薄钢板拼焊的结构形式,撑壁1由壁板1-1、支座板1-2、加强板1-3、筋板1-4通过焊接组成,强度高、刚性好,对高频箱8起到强有力的、稳定牢靠的支撑。对称安装在架体10两侧的撑壁1,避免了传统支撑架采用多根管件交汇焊于一点,造成应力集中,使得支撑强度和刚度差,导致举升高频箱不稳、不可靠。由于减少了管件,使得该锁紧高频箱的举升支架整体重量大大减轻,非常有利于雷达天线系统机动灵活工作。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变形,以及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