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强的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667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性强的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向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稳定性强的换向器。



背景技术:

换向器是直流电机、交流串激电动机上作为电流换向,为了能够让电动机持续转动下去的一个部件,俗称整流子,换向器广泛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电器上,但是由于换向器需要长时间的转动工作,经常会发生损坏,稳定性较差,因此,发明一种稳定性强的换向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强的换向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强的换向器,包括轴芯,所述轴芯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垫,所述轴芯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垫,所述轴芯顶部设有第一填充料,所述第一填充料内壁顶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两侧均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内部设有加强环,所述第一填充料顶部设有换向片,所述轴芯底部设有第二填充料,所述第二填充料底部设有云母片,所述轴芯外侧设有铜套。

优选的,所述第一填充料和第二填充料均设置为电木粉。

优选的,所述换向片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凸块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加强环材料设置为玻璃钢。

优选的,所述第二填充料内壁底部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贯穿第二填充料与云母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铜套表面均匀设有铜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设有燕尾槽和加强环,加强环由玻璃钢制成,玻璃钢是具有固定形状的坚硬制品,既能承受拉应力,又可承受弯曲、压缩和剪切应力,有效的提高换向器的性能同时避免了换向片与铜套之间产生导电接触,增强换向器整体的稳定性,通过设有第一填充料和第二填充料均设置为电木粉,电木粉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可以提高换向器的整体质量,同时可以保证换向器的长时间工作,通过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与云母片螺纹连接,使换向器整体连接更加稳固,具有极强的稳定性,避免了换向器长期转动导致云母片松动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中:1轴芯、11 第一连接垫、12第二连接垫、2第一填充料、3凸块、4燕尾槽、5加强环、6换向片、7第二填充料、71固定块、8云母片、9铜套、91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换向器,包括轴芯1,所述轴芯1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垫11,所述轴芯1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垫12,所述轴芯1顶部设有第一填充料2,所述第一填充料2内壁顶部设有凸块3,所述凸块3两侧均设有燕尾槽4,所述燕尾槽4内部设有加强环5,所述第一填充料2顶部设有换向片6,所述轴芯1底部设有第二填充料7,所述第二填充料7底部设有云母片8,所述轴芯1外侧设有铜套9。

所述第一填充料2和第二填充料7均设置为电木粉,电木粉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可以提高换向器的整体质量,同时可以保证换向器的长时间工作,所述换向片6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凸块3相匹配,连接更加稳定,所述加强环5材料设置为玻璃钢,具有固定形状的坚硬制品,既能承受拉应力,又可承受弯曲、压缩和剪切应力,有效的提高换向器的性能同时避免了换向片6与铜套9之间产生导电接触,增强换向器整体的稳定性,所述第二填充料7内壁底部设有固定块71,所述固定块71贯穿第二填充料7与云母片8螺纹连接,使换向器整体连接更加稳固,具有极强的稳定性,避免了换向器长期转动导致云母片8松动现象,所述铜套9表面均匀设有铜片91,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加强环5材料设置为玻璃钢,玻璃钢是具有固定形状的坚硬制品,既能承受拉应力,又可承受弯曲、压缩和剪切应力,有效的提高换向器的性能同时避免了换向片6与铜套9之间产生导电接触,增强换向器整体的稳定性,第一填充料2和第二填充料7均设置为电木粉,电木粉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可以提高换向器的整体质量,同时可以保证换向器的长时间工作,固定块71与云母片8螺纹连接,使换向器整体连接更加稳固,具有极强的稳定性,避免了换向器长期转动导致云母片松动现象,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实用性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