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1336发布日期:2018-06-06 00:5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遥控器。



背景技术:

遥控器是一种无线发射装置,通过现代的数字编码技术,将按键信息进行编码,通过红外线二极管发射光波,光波经接收机的红外线接收器将收到的红外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进处理器进行解码,解调出相应的指令来达到控制机顶盒等设备完成所需的操作要求。

遥控器一般包括按钮和显示屏,而当携带遥控器外出的时候,遥控器放置于包裹内,此时按钮和显示屏会被挤压受到损伤,影响其正常的使用,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遥控器,能够有效保证遥控器在放置于包裹内携带外出的时候,不致于受到挤压受到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遥控器,包括控制板壳体,所述控制板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控制板壳体于其两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滑槽,遥控器包括滑动于两长滑槽以盖住显示屏的保护壳体,所述控制板壳体于其滑动于长滑槽的两端向控制板壳体宽度方向向内延伸形成限位长板,所述限位长板上向远离控制板壳板的一侧凹陷形成限位槽,控制器还包括开设于控制板壳体背离于显示器的一侧的按压槽,所述按压槽内滑动连接有用于限制限位长板移动的限位组件。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保护壳体以及控制板壳体两者设置的长滑槽,可以实现对遥控器的保护,而限位长板、以及限位槽的设置可配合于按压槽、限位组件,实现在需要的时候对保护壳体的限位,避免了保护壳体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发生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一端固定连接于按压槽底部的弹性件、一端连接于弹性件以限制按压槽的限位块。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限位组件是由弹性件、以及限位块构成,可在需要的时候通过手动提拉抬高限位块,使限位快堆按压槽进行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于远离控制板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环。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拉环的设置可方便工作人员在需要拉动限位块的时候可快速通过拉动拉环,从而避免了手动拉动限位块。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于插入限位槽且靠近限位槽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出红外线发射信号的红外线发射装置,所述限位槽底部设置有与红外线发射装置一一对应以用于接收红外线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红外线检测装置,还包括耦接于红外线检测装置以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装置、耦接于控制装置以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热释电检测信号的热释电检测装置、以及耦接于热释电检测装置以接收热释电检测信号并响应于热释电检测信号以实现提示的提示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红外线发射装置以及红外线检测装置可以间接检测此时工作人员是否将安装壳体安装于控制板壳体上,而通过热释电检测装置的设置可检测工作人员是否在周围,当工作人员不在周围并且安装壳体未安装于控制板壳体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提示。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之间以放大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电压放大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电压放大装置的设置可大大放大红外线检测信号,大大避免了外界对红外线检查信号的影响,从而保证了信号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通过电压放大装置可快速的放大红外线检测信号,通过对红外线检测信号的放大,可大大避免外界对红外线检测信号的干扰,导致红外线检测信号无法进行正常的传递。

作为优选,所述提示装置包括耦接于热释电检测装置以接收热释电检测信号并响应于热释电检测信号以实现声音提示的声音提示元件、耦接于热释电检测装置以接收热释电检测信号并输出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以及耦接于驱动电路以接收驱动信号并响应于驱动信号以实现灯光提示的灯光提示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声音提示元件的设置可在工作人员没有观察的时候,以声音的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提示,而灯光提示电路的设置可在工作人员处于声音嘈杂的环境无法听到正常的声音的时候,对工作人员进行提示。

作为优选,所述灯光提示电路包括耦接于驱动电路以接收驱动信号并输出切换信号的切换部以及耦接于切换部以接收切换信号并响应于切换信号以实现频闪发光的发光部。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切换部的设置可实现发光部在发光的时候进行频闪提示,相比于单一的发光提示,具有更为明显的提示。

作为优选,还包括耦接于热释电检测装置以延时切断声音提示元件的延时切断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延时切断装置的设置可在设置的时间内及时的切断声音提示元件,避免在无需提示的时候,声音提示元件长时间进行提示,造成电能的损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控制板壳体和滑动连接于控制板壳体两侧的长滑槽的保护壳体,可以有效保护控制板壳体的按钮和显示屏在携带放置入包内时,受到外界环境的挤压而无法正常的使用。

2、通过红外线检测装置、红外线发射装置、以及热释电检测装置对人体的检测,可在人体远离而忘记通过保护壳体保护控制板壳体的时候,通过提示装置对工作人员进行提示。

附图说明

图1为遥控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遥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遥控器的剖视图一;

图4为遥控器的剖视图二;

图5为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线检测装置、电压放大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6为热释电检测装置、声音提示元件、延时切断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图7为灯光提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控制板壳体;2、显示屏;3、长滑槽;4、保护壳体;5、限位长板;6、限位槽;7、按压槽;8、限位组件;9、弹性件;10、限位块;11、拉环;12、红外线发射装置;13、红外线检测装置;14、电压放大装置;15、声音提示元件;16、灯光提示电路;17、切换部;18、发光部;19、延时切断装置;20、控制装置;21、热释电检测装置;22、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遥控器,包括控制板壳体1,控制板壳体1上设置有显示屏2,控制板壳体1于其两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滑槽3,遥控器包括滑动于两长滑槽3以盖住显示屏2的保护壳体4,控制板壳体1于其滑动于长滑槽3的两端向控制板壳体1宽度方向向内延伸形成限位长板5,限位长板5上向远离控制板壳板的一侧凹陷形成限位槽6,控制器还包括开设于控制板壳体1背离于显示器的一侧的按压槽7,按压槽7内滑动连接有用于限制限位长板5移动的限位组件8。

如图2-4所示,限位组件8包括一端固定连接于按压槽7底部的弹性件9、一端连接于弹性件9以限制按压槽7的限位块10,弹性件9优选为弹簧,限位块10呈L形,此外为方便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快速的拨动限位块10,限位块10远离控制板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环11,拉环11于其外端面呈圆弧设置以便于用户在拉动过程中不发生打滑。

具体的过程可分解为安装过程以及拆卸过程;

安装过程:

首先,将保护壳体4沿着长滑槽3滑入,并且在滑入的过程中,拉动拉环11,使限位长块不再卡入限位槽6内。

然后松开拉环11,此时限位块10在弹性件9的作用下将会卡入至限位槽6内对保护壳体4进行限位。

拆卸过程:

首先拉动拉环11使限位长块不再卡入至限位槽6内,然后沿着长滑槽3方向滑动保护壳体4,使保护壳体4脱离长滑槽3。

如图3、5、6、7所示,限位块10于插入限位槽6且靠近限位槽6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出红外线发射信号的红外线发射装置12,限位槽6底部设置有与红外线发射装置12一一对应以用于接收红外线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红外线检测装置13,还包括耦接于红外线检测装置13以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装置20、耦接于控制装置20以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热释电检测信号的热释电检测装置21、以及耦接于热释电检测装置21以接收热释电检测信号并响应于热释电检测信号以实现提示的提示装置。

如图5所示,红外线发射装置12包括一端连接于电源的电阻R1以及阳极连接于电阻R1且另阴极接地的发光二极管D1,红外线检测装置13包括发射极连接于电阻R1的红外接收三极管Q1,该红外接收三极管Q1的型号为SGPT5053C。

遥控器还包括设置于红外线检测装置13以及控制装置20之间以放大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电压放大装置14。

如图5所示,电压放大装置14包括基极连接于红外接收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且发射极连接于电源VCC的三极管Q2、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基极连接于电阻R2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点的三极管Q3、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的电阻R4、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3,三极管Q2为PNP型且型号为S8015,三极管Q3为NPN型且型号为S9014。

如图5所示,控制装置20包括发射极接地且基极连接于电阻R4和三极管Q3的连接点的三极管Q4、一端连接三极管Q4集电极且另一端连接于电源VCC的继电器KM1,该继电器KM1的型号为HH52P,三极管Q4为NPN型且型号为S9014。

如图6所示,热释电检测装置21包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以及相应的反相器,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型号为HC-SR501。

提示装置包括耦接于热释电检测装置21以接收热释电检测信号并响应于热释电检测信号以实现声音提示的声音提示元件15以及耦接于热释电检测装置21以接收热释电检测信号并输出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22、以及耦接于驱动电路22以接收驱动信号并响应于驱动信号以实现灯光提示的灯光提示电路16。

声音提示元件15为一端接地的扬声器BL1,遥控器还包括耦接于热释电检测装置21以延时切断声音提示元件15的延时切断装置19,延时切断装置19为一端接地且另一端连接于反相器的时间继电器KT1,该时间继电器KT1的型号为H3Y-2。

如图6所示,驱动电路22包括基极连接于反相器的三极管Q5、以及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5的发射极的继电器KM2,三极管Q5为NPN型且型号为S9014,继电器KM2的型号为HH52P。

如图7所示,灯光提示电路16包括耦接于驱动电路22以接收驱动信号并输出切换信号的切换部17以及耦接于切换部17以接收切换信号并响应于切换信号以实现频闪发光的发光部18。

切换部17包括一端接地的电容C1、一端连接于电容C1的电阻R10、一端连接于电阻R10且另一端连接于受控于继电器MM1的开关KM1-1的电阻R13、第七脚连接于电阻R13和电阻R10的连接点且第六脚、第二脚均连接于电容C1和电阻R10的连接点的555定时器A4,发光部186包括一端连接于555定时器A4第8脚的电阻R11、阳极连接于电阻R11的发光二极管D1、一端分别连接于555定时器A4的第三脚和发光二极管D1的连接点的电阻R12、阳极连接于电阻R12且阴极接地的发光二极管D2。

灯光提示电路16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继电器KM2触发导通的时候,会相应的触发开关KM2-1处于工作状态,此时会触发555定时器A4间断输出相应的高电平的切换信号,在555定时器输出高电平的切换信号的时候,此时发光二极管D1由于两端均处于高电平将不会发光,而发光二极管D2将会发光;反之,当555定时器A4不输出高电平的切换信号的时候,此时会相应的触发发光二极管D1处于工作状态,而发光二极管D2由于短路的原因,不会发光,综上,实现了灯光提示电路16的频闪发光。

整体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发光二极管D1将红外线发射信号发射至红外接收三极管Q1时,此时红外接收三极管Q1输出相应的红外线检测信号依次经过三极管Q2、三极管Q3,通过三极管Q2、三极管Q3将红外线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并且将红外线检测信号传输至三极管Q4上,经过三极管Q4对红外线检测信号的判断,触发继电器KM1的导通。

当继电器KM1导通的时候,会触发相应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实现对附近人体的检测。

当且未检测到人且保护壳体4未将控制板壳体1保护起来的时候,此时会相应的进行灯光提示、以及声音提示。

而与此同时,时间继电器KT1也将开始得电计时,当时间继电器KT1设置的时间到的时候,此时受控于时间继电器KT1的开关将会关断扬声器BL1,即实现了对工作人员的提示还能够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断开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干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