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4955发布日期:2018-08-08 00:1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集流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锂电池。



背景技术:

由于锂离子电池有着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在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及储能设施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解决全球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关键。但是目前,锂离子电池不但制作成本较高,而且材料成本也很高,因此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推广,如目前广泛应用的锂电池的负极集流体采用铜箔,究其原因在于,铜在高电流情形下较为稳定,其电导率比较高。但是铜的价格较为昂贵,而如何降低锂电池的成本呢,有人提出使用铁箔作为负极集流体,但是铁箔的导电性差,加工难度大阻碍了它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锂电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锂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

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依次层叠设置,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填充有电解液;

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材料,正极集流体采用铝箔,正极活性材料附着在正极集流体两侧,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材料,负极集流体采用涂碳铁箔,负极活性材料附着在负极集流体两侧。

优选地,所述涂碳铁箔包括位于中部的铁箔和涂覆在所述铁箔两侧的碳材料层,所述碳材料层采用纳米导电石墨、碳黑、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碳材料层在铁箔表面均匀分散。

优选地,隔膜采用聚烯烃微孔膜材料制成。

优选地,正极活性材料采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优选地,负极活性材料采用石墨负极材料。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新型锂电池,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材料,正极集流体采用铝箔,正极活性材料附着在正极集流体两侧,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材料,负极集流体采用涂碳铁箔,负极活性材料附着在负极集流体两侧。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新型锂电池,结构设计优化合理,负极集流体采用涂炭铁箔代替传统的铜箔,大大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在铁箔表面涂覆碳涂层,可以降低负极材料和集流体之间直接接触电阻,并提高二者之间的附着能力,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电池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锂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5;

正极片、隔膜5、负极片依次层叠设置,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填充有电解液;

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1和正极活性材料2,正极集流体1采用铝箔,正极活性材料2附着在正极集流体1两侧,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3和负极活性材料4,负极集流体3采用涂碳铁箔,负极活性材料4附着在负极集流体3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新型锂电池,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材料,正极集流体采用铝箔,正极活性材料附着在正极集流体两侧,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材料,负极集流体采用涂碳铁箔,负极活性材料附着在负极集流体两侧。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新型锂电池,结构设计优化合理,负极集流体采用涂炭铁箔代替传统的铜箔,大大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在铁箔表面涂覆碳涂层,提供了极佳的静态导电性能,收集活性物质的微电流,从而可以大幅降低负极材料和集流体之间直接接触电阻,并能提高二者之间的附着能力,可减小粘结剂的使用量,进而使电池的整体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涂碳铁箔包括位于中部的铁箔和涂覆在所述铁箔两侧的碳材料层,所述碳材料层采用纳米导电石墨、碳黑、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提高涂炭铁箔作为负极集流体的性能,所述碳材料层在铁箔表面均匀分散。

在隔膜的具体设计方式中,隔膜5采用聚烯烃微孔膜材料制成。

在正极活性材料的具体设计方式中,正极活性材料2采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在负极活性材料的具体设计方式中,负极活性材料4采用石墨负极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