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的高效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8018发布日期:2018-06-30 06:1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的高效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心(磁芯)。在电器设备和无线电路中,常用作升降电压、匹配阻抗,安全隔离等。变压器的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特别是当外界电器的负荷增大时,会导致变压器的负荷持续升高,此时变压器的的温度也会升高,若不及时进行散热降温,会导致变压器内部的零件烧坏,给周围的居民带来用电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变压器的高效散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变压器的高效散热装置,包括变压器外壳,所述变压器外壳两侧固定密封设有油箱,所述油箱内下端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两端分别与变压器外壳的外壁和油箱的内壁固定连接,且隔板将油箱分为上方的油室和下方的空室,所述油室内的油箱侧壁上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油箱侧壁的一侧上等距垂直且固定设有散热片,所述变压器外壳内部顶壁上固定设有主风管,所述主风管内设有吸风机的进风口,所述吸风机固定设在变压器外壳顶部,所述吸风机上两侧均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远离吸风机的一端分别贯穿油室和空室并延伸至变压器外壳内部。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远离吸风机的一端固定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呈喇叭形状,且出气口在变压器外壳内部。

优选的,所述主风管上两侧均设有次风管,且次风管与主风管相连通,所述次风管上等距固定设有集热管。

优选的,所述油箱远离变压器外壳的侧壁外表面上均布有凹槽,所述凹槽横截面呈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上套设有两个密封圈,两个所述密封圈分别固定在隔板的上下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油室内设有换油管,所述换油管的一端贯穿出油箱顶壁并延伸至油箱外部,且在油箱外部的换油管上设有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变压器的高效散热装置,有益效果在于:集热管将变压器外壳内部的热量进行集中,在通过吸风机将这些热空气吸出,再由导气管从油箱中经过,油箱内的油将导气管中的热量吸收,降温后的空气再由出气口排到变压器外壳内部,油箱还能够直接吸收变压器外壳内部的热量,油箱内的散热片再将油箱内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进而达到降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仅采用油箱来对变压器散热,还利用循环的空气来带走变压器周围散发的热量,能够实现变压器的高效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变压器的高效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变压器外壳1、油箱2、隔板3、油室4、空室5、固定板6、散热片7、导气管8、出气口9、吸风机10、主风管11、次风管12、集热管13、密封圈14、凹槽15、换油管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变压器的高效散热装置,包括变压器外壳1,变压器外壳1两侧固定密封设有油箱2,油箱2内下端设有隔板3,隔板3两端分别与变压器外壳1的外壁和油箱2的内壁固定连接,且隔板3将油箱2分为上方的油室4和下方的空室5,油室4内设有换油管16,换油管16的一端贯穿出油箱2顶壁并延伸至油箱2外部,且在油箱2外部的换油管16上设有控制阀,换油管16可对油箱2内的油进行更换和添加,并且油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无腐蚀性和绝缘性,不但能够很好的进行散热,还能保证安全。

油室4内的油箱2侧壁上固定设有固定板6,固定板6远离油箱2侧壁的一侧上等距垂直且固定设有散热片7,变压器外壳1内部顶壁上固定设有主风管11,主风管11上两侧均设有次风管12,且次风管12与主风管11相连通,次风管12上等距固定设有集热管13,主风管11内设有吸风机10的进风口,吸风机10固定设在变压器外壳1顶部,吸风机10上两侧均连接有导气管8,导气管8远离吸风机10的一端分别贯穿油室4和空室5并延伸至变压器外壳1内部,导气管8远离吸风机10的一端固定设有出气口9,出气口9呈喇叭形状,且出气口9在变压器外壳1内部,集热管13将变压器外壳1内部的热量进行集中,在通过吸风机10将这些热空气吸出,再由导气管8从油箱2中经过,油箱2内的油将导气管8中的热量吸收,降温后的空气再由出气口9排到变压器外壳1内部。

导气管8上套设有两个密封圈14,两个密封圈14分别固定在隔板3的上下表面上,油箱2远离变压器外壳1的侧壁外表面上均布有凹槽15,凹槽15横截面呈半圆形,密封圈14的设置能够防止油室4内的油顺着导气管8流到空室5内,保证油室4的密封性,凹槽15增够有效的增大油箱2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即是增大有效的散热面积,能够更快的进行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