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绝缘屏蔽型固体绝缘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5203发布日期:2018-07-27 22:28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10kV环网的全绝缘屏蔽型固体绝缘断路器。



背景技术:

固体绝缘断路器在结构上以固体绝缘材料作为外绝缘的主要部分,以使真正的固体绝缘断路器产品在设计上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为了达到将高压带电体封闭、包覆或固封的目的,在固体绝缘材料的外表面设置接地的地电极,以单一的固体绝缘材料作为主绝缘介质,这种方案还可以充分发挥固体绝缘材料击穿场强的潜能。由于在导体与地之间无空气介入,导体对地之间、相与相之间的绝缘由固体绝缘材料承担,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

现有大多固体绝缘断路器产品,其表面不带有屏蔽层,而由于长期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使用,固体绝缘材料存在开裂,导致绝缘破坏产生局部放电等问题,一种解决方法是直接在绝缘材料表面涂覆金属薄膜,但由于隔离、接地等结构导致电场不均衡性较为严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使用带来的隐患。

固体绝缘断路器的设计与生产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屏蔽及其连续性、绝缘材料表面金属化、隔离、接地、电场优化等技术。目的是实现包覆后的绝缘介质外表面涂覆导电半导电屏蔽层并可直接可靠接地,降低以至排除环境对产品的影响。

目前,国内现有产品中很大一部分绝缘件表面均未做屏蔽与金属化处理,局部放电指标较高;运行中绝缘件受环境空气中灰尘和潮气侵入,绝缘件表面的电场受到破坏,出现泄漏电流和表面放电现象,久而久之会出现绝缘击穿和相间短路故障。同时,因表面未可靠接地在人接触时会出现伤亡事故。

因此,提供一种可靠的全绝缘的屏蔽性的固体绝缘断路器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固体绝缘断路器缘件表面均未做屏蔽与金属化处理导致的局部放电指标较高、绝缘件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故障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全绝缘屏蔽型固体绝缘断路器。所述全绝缘屏蔽型固体绝缘断路器,包括静触头和固定静触头的静触座,还包括直动式的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包括导电杆、绝缘丝杠和隔离机构分合装置;所述导电杆的一端与静触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上开有与绝缘丝杠相配合的连接孔;所述绝缘丝杠与导电杆水平设置,二者的轴线相重合;所述隔离机构分合装置位于机构箱内、设置在断路器主操作机构的下方,隔离机构分合装置上套设有接地触座,隔离机构分合装置控制接地触座沿绝缘丝杆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使接地触座与导电杆接触或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所在空间为隔离室,静触座位于隔离室内,所述静触座外侧设有静触座屏蔽网。

优选地,所述隔离室内还设有隔离室屏蔽网。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通过导电杆固定座固定在断路器的机箱上,导电杆固定座和静触座分别位于导电杆的两端;所述导电杆固定座通过导电软连接与真空断路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断路器内部还设有贯穿整个环氧树脂上下的屏蔽网,其在相应端面上的投影包覆导电杆固定座、真空断路器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全绝缘屏蔽型固体绝缘断路器,将原有的旋转式的隔离机构优化为直动式的隔离机构,使进线导电杆和出线导电杆之间的导电体变为了一个竖直结构,使得在断路器内部进线导电杆与出线导电杆之间连接部位变化不大,电磁的空间分布较原有的旋转式的隔离机构更为均匀,减少不均衡的电磁场对绝缘层的损伤,降低绝缘层被击穿的可能性。

本申请提供的全绝缘屏蔽型固体绝缘断路器,还在隔离室内设有隔离室屏蔽网和静触座屏蔽网,从而均衡导电杆和静触座位置的磁场,进一步提高电磁场的均匀程度。此外,本申请还设有贯穿整个环氧树脂上下的屏蔽网,对电磁分布不均匀的部位进行内部屏蔽从而均衡进线导电杆与出线导电杆之间连接部位的电磁,解决电磁不均衡的问题,从而为环氧树脂外部半导电材料涂覆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使外表面对金属外壳可靠连接实现外围可靠接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固体绝缘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断路器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进线导电杆,2-静触头,3-固体绝缘套筒,4-隔离刀,5-接地刀,6-隔离拉杆,7-隔离机构,701-隔离机构分合装置,8-机构箱,9-出线导电杆,10-真空断路器,1001-真空断路器分合装置,11-导电软连接,12-绝缘拉杆,13-断路器主操作机构,14-静触座屏蔽网,15-隔离室屏蔽网,16-导电杆,1601-导电杆固定座,17-屏蔽网,18-绝缘丝杠,19-接地触座,20-隔离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现有的固体绝缘断路器,进线导电杆1外设有固体绝缘套筒3,进线导电杆1的一端与静触头连接,静触头与隔离刀4的一端相连,隔离机构7的操作装置位于机构箱8内,隔离机构7控制隔离拉杆6运动,带动隔离刀4运动,旋转接触真空断路器10或接地刀5。真空断路器10与隔离刀4接触的一端设有导电软连接11,真空断路器10的另一端与出线导电杆9点连接。断路器主操作机构13控制绝缘拉杆12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绝缘拉杆12的自由端通过导电软连接11与真空断路器10相连。

现有的固体绝缘断路器,采用隔离刀4旋转接触真空断路器10,外部通过绝缘环氧树脂包覆实现相对地和相与相之间的绝缘,但其结构设计在进线导电杆1和出线导电杆9之间连接部位变化较大,电磁的空间分布不够均匀,同时现有的固体绝缘断路器的结构设计上也未对磁场进行均衡化处理。在长期使用时,随着环境变化,上述结构设计的固体绝缘断路器,在不均衡电场的长期作用下,容易导致绝缘层被击穿的,从而引起因绝缘层破坏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如图2及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全绝缘屏蔽型固体绝缘断路器,包括静触头2、固定静触头的静触座、直动式的隔离机构7、静触座屏蔽网14、隔离室屏蔽网15和屏蔽网17。

直动式的隔离机构7包括导电杆16、绝缘丝杠18和隔离机构分合装置701。导电杆16通过导电杆固定座固定在断路器的机箱上,导电杆16的一端与静触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上开有与绝缘丝杠18相配合的连接孔。绝缘丝杠18与导电杆16水平设置,二者的轴线相重合,绝缘丝杠18的一端插合在连接孔内。隔离机构分合装置701位于机构箱8内、设置在断路器主操作机构13的下方,隔离机构分合装置701上套设有接地触座19,隔离机构分合装置701控制接地触座19沿绝缘丝杆18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使接地触座19与导电杆16接触或脱离。

导电杆16所在空间为隔离室20,静触座位于隔离室20内,静触座屏蔽网14设置在静触座外侧,静触座屏蔽网14在静触座端面方向上的投影分别包覆静触座的端面。

隔离室20内还设有隔离室屏蔽网15。

导电杆16通过导电杆固定座1601固定在断路器的机箱上,导电杆固定座1601和静触座分别位于导电杆16的两端;导电杆固定座1601通过导电软连接11与真空断路器电连接。

断路器内部还设有贯穿整个环氧树脂上下的屏蔽网17,屏蔽网17的在相应端面上的投影包覆导电杆固定座、真空断路器的端面。

本设计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对绝缘机构进行的重新优化设计,将原有的旋转刀片式的隔离结构,调整为直动式的隔离结构。同时在直动式的隔离机构的隔离室20内,增加隔离室屏蔽网15和静触座屏蔽网14,以此来均衡导电杆6和静触座位置的磁场。这种调整后的结构,使得进线导电杆1和出线导电杆9之间的导电体变成了一个竖直结构。本申请的全绝缘屏蔽性绝缘断路器,还通过一个贯穿整个环氧树脂上下的屏蔽网17均衡上下进线导电杆1和出线导电杆9之间连接部位的电磁。这样在通过对内部结构电磁分布最不均匀的部位进行内部屏蔽,解决电磁不均衡问题后,后续再对整个环氧树脂外部进行半导电材料的涂覆,完成整个绝缘外可解除部位的屏蔽涂覆,最后在进行产品组装时,其外表面对金属外壳可靠连接,从而实现外围可靠接地,以此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