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及其对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2943发布日期:2018-11-02 21:3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电源连接器及其对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及其对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源连接器为广泛应用于各式电器产品上。然而随着不同电器产品的供电需求,电源连接器也必须作相对适应地设计。如一般应用于大电流量的交流电源连接器上,为使其端子能具有足够的耐电流能力,除了材质的选用以外,在尺寸上也必须作加大或加厚等设计。

除了上述的考虑外,由于现今许多电器产品讲究薄型及方便使用者对位插入等趋势下,故在设计上往往也趋向扁平以及对称的设计架构,如此方可应用于薄型化的电器产器、以及在对称下可供使用者正、反向插入等需求。

有鉴于此,为改善并满足上述要求,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的电源连接器及其对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及其对接结构,可供使用者任意以正向或反向插入对接连接器中,而不需限制其插设方向,且端子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根据需要而在尺寸上增加厚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以及由基部延伸而出且彼此呈间距设置的两个突出部,两个突出部上分别设置有于其内部连通的开孔,第一端子包括第一端子本体、以及由第一端子本体延伸的两个第一端子部,第一端子本体设置于基部内,且两个第一端子部分别设置于两个突出部内而与开孔对应,第二端子包括第二端子本体、以及由第二端子本体延伸的第二端子部,第二端子本体设置于基部内与第一端子本体间隔配置,而第二端子部则突出至基部外并连接于两个突出部之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对接结构,包括电源连接: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绝缘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彼此间隔设置的突出部,且两个突出部上分别设置有于其内部连通的开孔,第一端子对应所述开孔而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第二端子则连接于两个突出部之间;以及对接连接器:包括对接本体、对接第一端子与对接第二端子,对接本体上设置有对接部,且对接部上设置有于其内部连通的插槽,对接第一端子突出对接基部,而对接第二端子则设置于对接本体内并朝向插槽延伸;其中,对接第一端子通过开孔与第一端子作电性接触,而第二端子通过插槽与对接第二端子作电性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对接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相互对接前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相互对接后的第一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相互对接后的第二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端面剖示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对接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电源连接器 10:绝缘本体

100:基部 100a:后座

101:突出部 101a:开孔

122:扣孔 11:第一端子

110:第一端子本体 110a:弯曲部

111:第一端子部 111a:第一接触部

12:第二端子 120:第二端子本体

121:第二端子部 121a:侧缘

122:扣孔 13:遮蔽壳体

130:第一遮蔽部 131:第二遮蔽部

2:对接连接器 20:对接本体

200:对接基部 200a:破孔

201:对接部 201a:插槽

21:对接第一端子 210:对接第一端子本体

211:对接第一端子部 211a:对接第一接触部

22:对接第二端子 220:对接第二端子本体

221:对接第二端子部 221a:对接第二接触部

23:对接壳体 230:插口

231:壳壁 232;侧壁

24:壳座 240:容置口

241:结合部 25:发光组件

250:发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照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照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与立体组合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及其对接结构,该电源连接器1用以与对接连接器2相插接并作电性连接,该电源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第一端子11、以及第二端子12;其中:

该绝缘本体10包括基部100、以及由该基部100延伸而出且彼此呈间隔设置的两个突出部101,且该两个突出部101上分别设有于其内部连通的开孔101a。

该第一端子11设置于该绝缘本体10内,其包括第一端子本体110、以及由该第一端子本体110向前延伸并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第一端子部111,且该第一端子部111可呈上、下设置的夹持形态,并由该第一端子本体110侧向延伸弯曲部110a而构成。如图6所示,该第一端子本体110即设置于该绝缘本体10的基部100内,并供两个第一端子部111分别设置于该两个突出部101内而与其开孔101a对应,且可于各第一端子部111上弯折为第一接触部111a。

该第二端子12设置于上述绝缘本体1内,其具有第二端子本体120、以及由该第二端子本体120向前延伸的第二端子部121。如图7所示,该第二端子本体120设置于该绝缘本体10的基部100内,并可与该第一端子本体110呈上、下地错位间隔配置,并供该第二端子部121突出至该基部100外并连接于该两个突出部101之间,该第二端子部121上则设置有扣孔122;如图8所示,该两个突出部101彼此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嵌槽102,而该第二端子部121以其侧缘121a嵌入嵌槽102内,以稳固结合于该绝缘本体1上。此外,当上述第一、二端子11、12安装至该绝缘本体1内,该基部100后端也可进一步组设后座100a,以将该第一、二端子11、12稳固设置于该绝缘本体内。同时,该绝缘本体1外还可包覆遮蔽壳体13,该遮蔽壳体13包括上、下包夹该基部100的第一遮蔽部130、以及对各突出部101由外向内包夹的第二遮蔽部131。

请参照图3及图4,该对接连接器2包括对接本体20、对接第一端子21、以及对接第二端子22;其中:该对接本体20大概呈“凸”字形,其具有对接基部200、以及由该对接基部200延伸而出的对接部201,该对接基部200前端相较该对接部201两侧处分别设置有于其内部连通的破孔200a,并于该对接部201上设置有于其内部连通的插槽201a。

该对接第一端子21设置于上述对接本体20上,其包括对接第一端子本体210、以及由该对接第一端子本体210向前延伸并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对接第一端子部211。如图6所示,该对接第一端子本体210设置于该对接基部200内,并使两个对接第一端子部211分别通过破孔200a而突出至该对接基部200前端处,并分别位于该对接部201左、右两侧的外侧,且可在各对接第一端子部211上设置凹陷形成对接第一接触部211a。

该对接第二端子22设置于上述对接本体20内,其具有对接第二端子本体220、以及由该对接第二端子本体220向前延伸的对接第二端子部221。如图7所示,该对接第二端子本体220也设置于该对接基部200内,并可与该对接第一端子本体210呈上、下地间隔设置,而该对接第二端子部221则倾斜地朝向插槽201a延伸,并在该对接第二端子部221上弯折形成对接第二接触部221a,该对接第二接触部221a在插槽201a的水平位置上可向前与该插槽201a对应。

此外,请参照图3及图4所示,该对接连接器2还可以包括对接壳体23,该对接壳体23包覆于上述对接本体20外而形成插口230,以供该电源连接器1插入该插口230后作电性连接,该对接壳体23可包括两个壳壁231与两个侧壁232围绕而构成所述插口230。

通过上述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及其对接结构。

如图5、图6及图7所示,当上述电源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2进行插接时,该对接连接器2的对接第一端子部211可通过该电源连接器1的开孔101a而插入其内,以被电源连接器1的第一端子部111夹持而进行电性接触;同时,该电源连接器1的第二端子部121也可通过该对接连接器2的插槽201a而插入其内,以使对接连接器2的对接第二端子部221的对接第二接触部221a卡持在扣孔122上并作电性接触。因此,使用者可以任意将电源连接器1以正向或反向插入对接连接器2中,而不需要限制其插设方向,且第一端子部111(或对接第一端子部211)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根据需要在尺寸上增加厚度,也不影响上述不受正、反插的限制。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1通过将第二端子12配置在两个突出部101之间,这样不仅可以不受正、反插的限制外,还可以有效利用连接器有限的空间增设该第二端子12,并能维持其在插接上所需的强度。

其次,如图9所示,上述对接连接器2还可以包括壳座24,该壳座24包覆于该对接壳体23外,并包括容置口240以供对接壳体23及其它前述构件容置于其内。另外,该壳座24一侧的外侧还可设置有结合部241,可在该结合部241上增设发光组件25,该发光组件25可以为发光二极管250,作为该电源连接器1与该对接连接器2作电性连接后的状态显示等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为不可多得的新型创作产品,其确实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而解决现有技术缺失,且极具新颖性及创造性,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要件,依据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批准本案专利,以保障发明人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所以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进行的等效结构变化,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