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0483发布日期:2018-07-04 07:0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芯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目前,现有的连接器中插座与插头连接方式多为插接式,其插接后稳定度低,密封效果差,十分容易松动以及进潮气,影响连接器的连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芯连接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四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插座和紧固密封装置;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压板和插针,所述压板设置在插头壳体的前端内侧,所述插针设置在插头壳体内,且插针前端穿过压板;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固定座和绝缘柱,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插座壳体的后端内侧,所述绝缘柱插接在固定座前端,并通过卡爪固定,所述绝缘柱的前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设有与插头端部相适配的卡簧,所述固定座和绝缘柱的外侧还分别设有第一胶芯和第二胶芯;所述紧固密封装置包括连接套、外套和内套,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插头壳体的前端外侧,所述外套呈圆筒状结构,且设置在连接套前端,所述外套内开设有锥形通孔,所述内套套设在插座壳体前端外侧,且内套外侧呈与外套内侧锥形通孔相适配的锥面,所述内套的后端设有环形连接板,所述环形连接板套设在插座壳体外,且通过螺栓与外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针与绝缘柱数量相同且均为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连接板的周向方向上均布有与螺栓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外套前端面周向方向上向内开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螺孔。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的锥形孔内设有密封层。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为橡胶密封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整体结构简单新颖,插接后通过紧固密封装置,不仅可有效保证插头与插座稳固连接,防止松动的现象,还通过外套内侧采用锥形孔,内套外侧采用锥形面的方式,并结合密封层,有效提高插接后整体的密封性能,有效隔绝湿气进入,提高连接器整体工作稳定性,拆装方便快捷,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四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插头,11-插头壳体,12-压板,13-插针,2-插座,21-插座壳体,22-固定座,23-绝缘柱,24-卡爪,25-插孔,26-卡簧,27-第一胶芯,28-第二胶芯,3-紧固密封装置,31-连接套,32-外套,33-内套,34-环形连接板,4-螺栓,5-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所示,一种四芯连接器,包括插头1、插座2和紧固密封装置3;插头1包括插头壳体11、压板12和插针13,压板12设置在插头壳体11的前端内侧,插针13设置在插头壳体11内,且插针13前端穿过压板12;插座2包括插座壳体21、固定座22和绝缘柱23,固定座22设置在插座壳体21的后端内侧,绝缘柱23插接在固定座22前端,并通过卡爪24固定,绝缘柱23的前端设有插孔25,插孔25内设有与插头1端部相适配的卡簧26,固定座22和绝缘柱23的外侧还分别设有第一胶芯27和第二胶芯28;紧固密封装置3包括连接套31、外套32和内套33,连接套31套设在插头壳体11的前端外侧,外套32呈圆筒状结构,且设置在连接套31前端,外套32内开设有锥形通孔,内套33套设在插座壳体21前端外侧,且内套33外侧呈与外套32内侧锥形通孔相适配的锥面,内套33的后端设有环形连接板34,环形连接板34套设在插座壳体21外,且通过螺栓4与外套32连接。

当插头1与插座2连接后,通过旋紧螺栓4,使得外套32与内套33发生相向运动,在锥面的作用下,外套32与内套33夹紧,有效提高插接后整体的密封性能,有效隔绝湿气进入,提高连接器整体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插针13与绝缘柱23数量相同且均为四个。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连接板34的周向方向上均布有与螺栓4相适配的通孔,外套32前端面周向方向上向内开设有与螺栓4相适配的螺孔。

在本实施例中,外套32的锥形孔内设有密封层5,其中,密封层5为橡胶密封层,可有效提高密封性。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