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4957发布日期:2018-08-08 00:11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



背景技术:

市场上,应用在质子交换膜(PEM)的金属燃料电池双极板,多是用冲压方式成形,整块双极板的厚度都是在毫米以上,如果在多层叠串成高效电压时,厚度就成为电池的使用关键,能做到每一单元的厚度越薄,那在同一大小的空间下,串联叠层的数量就越多,那就等于这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越高。本设计是以每块双极板的厚度做到少于毫米内,让同一大小的空间能叠串最多的双极金属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具有极薄的厚度,实现在超薄的厚度下制得具有较高的输出电压的燃料电池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包括金属基板,该金属基板上设置有若干凹槽,该金属基板上表面至所述凹槽底部的长度为0.05~0.5mm。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基板边缘设置有封边。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基板边缘一角设置有氧气/氢气供应连接口。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凹槽上各自设置有一冷却气流连接口。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凹槽的深度为所述金属基板上表面至所述凹槽底部的长度的0.6~0.8倍。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侧边的厚度大于所述金属基板上表面至所述凹槽底部的长度。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与凹槽之间的长度大于凹槽的外部长度。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基板表面还设置有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化学光蚀刻,或者激光切割等方式对金属基板进行加工,得到了一种厚度极薄的金属燃料电池双极板,通过对厚度尺寸、槽内深度、槽内宽度、槽间距离等尺寸进行具体的设计,使其在超薄的厚度下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输出电压,并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金属基板1、凹槽2、封边3、氧气/氢气供应连接口4、冷却气流连接口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包括金属基板1,该金属基板1上设置有若干凹槽2,该金属基板1上表面至所述凹槽2底部的长度t为0.05~0.5mm。采用化学光蚀刻,或者激光切割等方式对金属基板1进行加工,得到了一种厚度极薄的金属燃料电池双极板,通过对厚度尺寸、槽内深度、槽内宽度、槽间距离等尺寸进行具体的设计,使其在超薄的厚度下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电气性能、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基板1边缘设置有封边3。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基板1边缘一角设置有氧气/氢气供应连接口4,供氧气/氢气进入。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凹槽2上各自设置有一冷却气流连接口5,供冷却气流进入内部空间。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凹槽2的深度g为所述金属基板1上表面至所述凹槽2底部的长度的0.6~0.8倍,确保凹槽2底部具有足够的厚度。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侧边的厚度d大于所述金属基板上表面至所述凹槽底部的长度t。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与凹槽之间的长度W4大于凹槽的外部长度W1,即凹槽与凹槽之间的连接处的长度W3>凹槽与凹槽之间的长度W4>凹槽的外部长度W1>凹槽的内部长度W2。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基板1表面还设置有涂层,提高其耐腐蚀性能以及涂层。

将本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应用于燃料电池中,如图3所示,将两个燃料电池双极板的上表面相对叠合后,得到燃料电池双极板层,依据实际需要设置若干个燃料电池双极板层,并在燃料电池双极板层之间插入质子交换膜(PEM),在凹槽2内部充入冷却气流,在凹槽2之间充入氢气或氧气,即得到燃料电池,本实施例中设置3个燃料电池双极板层,其具有超薄的厚度且具有较高的输出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主要在于,采用化学光蚀刻,或者激光切割等方式对金属基板进行加工,得到了一种厚度极薄的金属燃料电池双极板,通过对厚度尺寸、槽内深度、槽内宽度、槽间距离等尺寸进行具体的设计,使其在超薄的厚度下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输出电压,并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