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绕线的旋转式手机充电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5125发布日期:2018-08-21 18:03阅读:13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会自身缠绕的旋转式手机充电数据线。



背景技术:

现在手机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是无处不用到手机,社会在进步,数字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发达,智能手机也成为了现代人们的必需品,不论是手机充电还是利用手机来传输数据,所以数据线也会因为频繁的使用而造成损坏,在手机数据线使用过程中因为从电源充电头到手机充电头是一整根线,所以会像拧麻花一样出现自身的绕线问题,久而久之会因为缠绕造成电源充电端或者手机充电端的线出现断裂损坏的情况,因而减短手机数据线的使用寿命,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把数据线弯成一定角度才能方便的在给手机充电的同时使用手机,很容易导致绕线出现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当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自身缠绕线,而且还能满足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延长手机数据线使用寿命的旋转式手机充电数据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防绕线的旋转式手机充电数据线,包括第一转体与第二转体转动连接,第一转体的顶部同中轴线设有第一线槽,第一线槽顶端设置第一橡胶塞与手机插头连接,第二转体的底部同中轴线设有第二线槽,第二线槽底端设置第二橡胶塞与充电插头连接,第一转体与第二转体之间设有导电转瓦a和导电转瓦b并通过导线分别与手机插头、充电插头电连接,所述第一转体还转动连接一第一半球外壳,第二转体还转动连接一第二半球外壳。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体上面沿外周壁处向内开设有第一滑槽b,所述第一半球外壳内周壁的中部开设有一与第一滑槽b相配合的第一滑槽a,所述第二转体的下面沿外周壁向内开设有第二滑槽b,所述第二半球外壳的开口处顶端开设有与第二滑槽b相配合的第二滑槽a。

作为进一步改进,第一滑槽a与第一滑槽b之间,第二滑槽a与第二滑槽b之间各设有若干滚珠。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半球外壳顶部开设有与第一线槽的外周壁相吻合的通孔a,第二半球外壳底部开设有与第二线槽相吻合的通孔b,所述第二半球外壳套设在第一半球外壳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线槽的中部形成有容纳导线的腔体a,第一线槽的下端开设有与腔体a贯通的第一导线孔,所述第二线槽的中部形成有容纳导线的腔体b,第二线槽的上端开设有与腔体b贯通的第二导线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第一转体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转体上部形成的凸台相配合的转体槽,转体槽的顶面以及凸台的上面分别开设有与导电转瓦a和导电转瓦b相配合的导电转瓦槽a 和导电转瓦槽b,第一转体位于中轴线一侧与导电转瓦槽a贯穿设有接线柱孔a,第二转体位于中轴线一侧与导电转瓦槽b贯穿设有接线柱孔b。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转瓦a的一侧设有与手机插头电连接的接线柱a,所述导电转瓦b与导电转瓦a相向设置有与充电插头电连接的接线柱b。

作为进一

步改进,所述导电转瓦a形成有半圆形的滚珠滑槽a,导电转瓦b形成有半圆形的滚珠滑槽b。

作为进一步改进,导电转瓦a和导电转瓦b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滚珠。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数据线电源充电端或手机充电端不会因数据线的自身缠绕对数据线本体造成破损,延长了手机数据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全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附图2中E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爆炸全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附图4中F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半球外壳结构的半剖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半球外壳结构的半剖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体结构的半剖示意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转体结构的半剖示意图;

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瓦a结构的半剖示意图;

附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瓦b结构的半剖示意图。

图中:101-第一半球外壳,102-通孔a,103-第一滑槽a,201-第二半球外壳,202-通孔 b,203-第二滑槽a,501-第一转体,502-第一线槽,503-第一导线孔,504-第一滑槽b,505- 接线柱孔a,506-导电转瓦槽a,507-转体槽,508-滚珠,509-腔体a,601-导电转瓦a,602- 滚珠滑槽a,603-接线柱a,604-导电转瓦b,605-滚珠滑槽b,606-接线柱b,701-第二转体,702-第二线槽,703-第二导线孔,704-第二滑槽b,705-接线柱孔b,706-导电转瓦槽 b,707-凸台,708-腔体b,8-第一橡胶塞,9-第二橡胶塞,10-手机插头,11-充电插头,12- 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绕线的旋转式手机充电数据线的外形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外部整体结构。

附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绕线的旋转式手机充电数据线的整体全剖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旋转式手机充电数据线主要是由第一转体501、第二转体701、第一半球外壳101、第二半球外壳201所组成,由图3的放大图可以看出第一转体501和第二转体701之间设有滚珠508作为导电和转动的载体。

附图4和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绕线的旋转式手机充电数据线的整体爆炸全剖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在第一转体501和第二转体701之间还设有导电转瓦a和导电转瓦b,并且在第一转体501和第二转体701之间还设有滚珠508。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绕线的旋转式手机充电数据线的半剖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在顶部开设有通孔a102,在第一半球外壳101的内周壁中壁开设有第一滑槽a103。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防绕线的旋转式手机充电数据线的半剖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在第二半球外壳201的底部开设有通孔b202,在第二半球外壳201的顶端开设有第二滑槽 a203。

附图8和图9是本实用新型防绕线的旋转式手机充电数据线的第一转体501和第二转体701的半剖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设置导电转瓦a601和导电转瓦b604的导电转瓦槽 a506和导电转瓦槽b706以及与第一半球外壳101转动连接的第一滑槽b504,第二半球外壳 201转动连接的第二滑槽b704。

附图10和图11是本实用新型防绕线的旋转式手机充电数据线的导电转瓦a601和导电转瓦b604的半剖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导电转瓦a601和导电转瓦b604为半圆球形,并且在上面设有接线柱a603和接线柱b606。

如附图1至图3所示,第一半球外壳101套设在第二半球外壳201上,第一半球外壳101 顶端的通孔a102穿设有第一线槽502,第二半球外壳201的底端通孔b202穿设有第二线槽 702;所述第一半球外壳101的内周壁中部整周开设有与第一滑槽b504相配合的第二滑槽 a103,所述第二半球外壳a201的顶端整周开设有与第二滑槽b704相配合的第二滑槽a203,在第一滑槽a103与第一滑槽b504之间以及第二滑槽a203与第二滑槽b704之间设有滚珠508。

如附图4至图11所示,第一转体501与第二转体701转动连接,第一转体501的上面同中轴线设有第一线槽502,第一线槽502的内部形成有容纳导线12的腔体a509,在第一线槽 502的底部一侧与腔体a509贯穿有第一导线孔503;第二转体701的下面同中轴线设有第二线槽702,第二线槽702的内部形成有容纳导线12的腔体b708,在第二线槽702的上部一侧与腔体b708贯穿有第二导线孔703;

所述第一转体501的下平面开设有与第二转体701相配合的转体槽507,转体槽507的上端面开设有与导电转瓦a601相配合的导电转瓦槽a506,与导电转瓦槽a506贯穿开设有接线柱孔a505,所述第二转体701的上平面形成有与第一转体501相配合的凸台707,凸台707 的上端面开设有与导电转瓦b604相配合的导电转瓦槽b706,与导电转瓦槽b706贯穿开设有接线柱孔b705,位于导电转瓦槽a506内设有导电转瓦a601相配合,位于导电转瓦槽b内设有导电转瓦b604相配合,在导电转瓦a601与导电转瓦b604之间设有滚珠508;

如附图11所示,导电转瓦a601以中轴线为准的一侧在导电转瓦a601的外周面上固定设有接线柱a603,导电转瓦b604的外周面上以中轴线为准并且与接线柱a603相向的位置固定设有接线柱b606。

如图2或图4所示,所述接线柱a603和接线柱b606分别通过接线柱孔a505和接线柱孔 b705穿设至第一转体501的上平面上和第二转体701的下平面上,所述接线柱a603连接有导线12,所述导线12穿过第一导线孔503并设置在腔体a509内与手机插头11电连接;所述接线柱b606连接有导线12,所述导线12穿过第一导线孔703并设置在腔体b708内与充电插头11电连接。

所述导电转瓦a601和导电转瓦b604为导电的金属材质,通过金属导电材料的滚珠508 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半球外壳101和第二半球外壳201为可变形的塑性材质,便于第一半球外壳101套设第二半球201,所述第一转体501和第二转体701之间设有滚珠508以减少转体槽507和凸台707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转体501与第二转体701转动更加灵活,在附图中为了表示简介清楚,在手机插头10与第一橡胶塞8之间和充电插头11与第二橡胶塞9 之间省略了数据线线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