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接触器及包括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1624发布日期:2018-10-23 22:2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功能性接触器及包括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如智能手机等的电子装置用接触器,更详细地,涉及可以除了接触器固有的功能之外进一步实现静电放电防护功能、防触电功能及通信信号旁通功能中的至少一种以上功能并且能够确认接触器是否电连接的功能性接触器及包括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小型化及多功能化,近来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在内部密集配置多种部件器件。因此,为了缓解从外部受到的冲击并减少向便携式电子装置内部透进或从便携式电子装置漏泄的电子波,在外置外罩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内置电路板之间使用导电性衬垫。

并且,随着多功能化,便携式电子装置按功能具有多个天线,其中,至少一部分为内置型天线,其可配置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外置外罩。因此,在配置于外置外罩的天线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内置电路板之间使用用于进行电连接的导电性接触器。

并且,为了提高美观性及坚固性,近来,便携式电子装置呈采用金属材质外罩的趋势。

可以通过导电性衬垫或导电性接触器来在外置外罩与内置电路板之间形成电路经,尤其,随着金属外罩和电路板形成循环,在通过如外部的金属外罩等的导体来瞬间流入高电压的静电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导电性衬垫或导电性接触器来使静电向电路板流入从而破坏集成电路(IC)等的电路。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通常使用充电器来对电池进行充电。如上所述的充电器可在将外部的交流(AC)电源整流成直流(DC)电源之后重新通过变压器转换成适合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低直流电源。其中,为了强化变压器的电绝缘性,在变压器的两端设置由电容器构成的Y-电容(Y-CAP)。

但是,如同非正规充电器等,在Y-电容不具有正规特定的情况下,有可能因Y-电容而导致直流电源无法被充分阻断的情况,尤其,因交流电源而有可能产生漏泄电流,这种漏泄电流可沿着电路的接地部传播。

由于如上所述的漏泄电流还可向如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外置外罩等的可接触到人体的导体传递,因而,最终有可能给用户带来麻酥酥的不快感,在严重的情况下,可引起有可能对用户造成伤害的触电事故。

因此,需要在用于连接金属外罩和电路板的导电性衬垫或导电性接触器设置用于从如上所述的漏泄电流保护用户的保护用器件。

尤其,在金属外罩被用作天线的情况下,若导电性衬垫或导电性接触器的电容小,则因产生信号减弱而无法流畅地传递射频(RF)信号,因而需要实现高电容。

如上所述,随着使用金属外罩等的导体,需要使用不仅防止单纯的电连接而且还对用户或便携式电子装置内的电路进行保护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接触器。

进而,在如上所述由单体构成的部件设置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情况下,有可能在构成单体的各个功能部之间的电连接和单体与便携式电子装置之间的电连接上出现缺陷。因此,正在需要用于确认在接触器与便携式电子装置之间是否电连接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而研制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功能性接触器及包括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即,通过向接触器赋予除其固有功能之外的其他附加功能,可以实现如上所述的各种功能而无需增加部件数量或增加电子装置的尺寸,并且,容易确认接触器是否电连接。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功能性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导体,与电子装置的导体电接触;功能器件,与上述弹性导体连接,在下面和上面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检查用电极,与上述第一电极连接,以与上述第二电极隔开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功能器件的上面;及第二检查用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连接,设置在上述功能器件的上面。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上述功能性接触器还可包括:通孔,垂直贯通上述功能器件,以使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和上述第一电极连接;及导电性材料,填充在上述通孔中。

并且,上述功能性接触器还可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上述功能器件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以使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和上述第一电极连接。

作为一例,上述连接部可以具有雉堞墙(castellation)形式或具有电极形式。

作为另一例,上述连接部可以与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一体形成。

此时,上述电极形式的连接部可以设置在上述功能器件的整个两侧面,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可以在上述功能器件的上面以对称形式设置于上述第二电极的两侧。

并且,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可以为上述第二电极的至少一部分。

并且,上述弹性导体可以通过导电性粘结层或焊料来层叠在上述第二电极上。

并且,上述功能器件可以通过导电性粘结层与上述电子装置的导体的容纳部相结合。

并且,上述弹性导体可以为导电性衬垫、硅酮橡胶垫及C-夹子中的一种。

并且,上述功能器件可以具有如下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阻断从上述电子装置的电路板的接地流入的外部电源的漏泄电流的防触电功能、用于使从上述电子装置的导体或上述电路板流入的通信信号通过的通信信号旁通功能以及当从上述电子装置的导体流入静电时通过放电使上述静电通过的静电放电防护功能。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置导体,能够与人体相接触;内置导体;及上述的功能性接触器,与上述外置导体和上述内置导体中的一种相结合,且在上述外置导体与上述内置导体之间串联。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外置导体和上述内置导体中,与上述功能性接触器相结合的导体可以包括用于容纳上述功能性接触器的容纳部。

此时,上述外置导体可以为用于进行上述电子装置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的天线、金属外罩及导电性装饰物中的一种。

并且,上述内置导体可以为导电性托架或电路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功能性接触器及包括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在将要层叠接触器的功能器件的上面上设置与功能器件的下面电极连接的检查用电极,从而可以容易确认电连接状态,以便容易地选别在制造过程中发生缺陷的可能性来降低产品的缺陷率。

并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即,在如金属外罩等的外置导体露出到外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在接触器设置功能器件,以使外置导体与连接到电路板的内置导体相连,从而,不仅可以从由于外部电源的泄漏电流保护用户,也可以从静电保护内部电路。

并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即,功能器件实现高电容,以使通信信号的衰减最小化来传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功能性接触器被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功能性接触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功能性接触器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4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功能性接触器中连接部具有雉堞墙形式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立体图。

图6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功能性接触器中连接部具有电极形式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立体图。

图8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功能性接触器中连接部设置在两侧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9为示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功能性接触器中弹性导体为衬垫且具有电极形式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10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功能性接触器的功能器件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11为示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功能性接触器的功能器件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发明。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来体现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为了明确说明本发明,省略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说明书全文中,对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功能性接触器100包括弹性导体110以及功能器件120。

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用于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中将如外置金属外罩等的外置导体14电连接到如电路板或托架等的内置导体12。其中,当上述内置导体12为导电性托架时,上述导电性托架可以由导电性材料形成,作为一例,可以由镁(Mg)形成。由此,上述电路板可以与上述导电性托架电连接。

此时,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结合到上述外置导体14和上述内置导体12中的任一个导体,且与另一种导体电接触。也就是说,在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中,弹性导体110可以与内置导体12接触,且功能器件120可以与外置导体14相结合,但与此相反地,弹性导体110也可以与外置导体14接触,且功能器件120可以与内置导体12相结合。

作为一例,当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为粘结层型时,也就是说,当通过导电性粘结层结合时,功能器件120可以与外置导体14相结合。其中,在上述外置导体14的与上述内置导体12相对的一面可以包括用于容纳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的上述容纳部14a。

此时,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可以通过导电性粘结层15结合到上述容纳部14a。作为一例,上述导电性粘结层可以为导电性粘结薄膜(adhesive film)。

如上所述,通过上述导电性粘结层15将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结合到上述外置导体14,可以应用于如不容易与上述电路板连接的位置等不容易通过锡焊结合的位置,从而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由此,通过省略可借助焊接安装的如FPCB等的单独介质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可以通过消除由于介质劣化导致的性能降低因素来改善电特性。

作为另一例,当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为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型时,即,当通过锡焊相结合时,功能器件120可以结合到电路板。

虽然图1中示出并说明上述接触器100与上述外置导体14相结合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上述接触器100可以与上述内置导体12相结合。下面,以上述接触器100与上述外置导体14相结合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应理解,上述接触器100可以与上述外置导体12相结合。即,根据上述接触器100的结合位置,上述内置导体14和上述外置导体12可被理解为相反。

另一方面,上述便携式电子装置可以为可携带、便于搬运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形态。作为一例,上述便携式电子装置可以为智能手机、蜂窝式电话等便携式终端,可以为智能手表、数码相机、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电子书、上网本、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等。这种电子装置可以包括任意的适当的电子器件,上述电子器件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天线结构。并且,上述便携式电子装置可以为使用无线保真及蓝牙等近距离网络通信的设备。

其中,例如,上述外置导体14可以被设置成部分包围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侧部或包围整个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侧部,且可以为用于使上述便携式电子装置和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天线或导电性装饰物。

上述弹性导体110可以具有弹力且与电子装置的导体12或14电接触。此时,弹性导体110可以为导电性衬垫、硅酮橡胶垫及具有弹力的夹子状导体中的一种。

其中,当上述弹性导体110为具有弹力的夹子状导体时,上述夹子状导体可以为大致呈“C”状的C-夹子。

上述C-夹子110可以包括接触部111、折曲部112及端子部113。

上述接触部111可以具有弯曲部形状且与上述内置导体12电接触。上述折曲部112可以从接触部111延伸形成且具有弹力。上述端子部113可以包括与功能器件120电连接的端子。

如上所述的接触部111、折曲部112及端子部113可以由具有弹力的导电性材料一体形成。

其中,若上述C-夹子110与上述内置导体12接触,则上述C-夹子110的接触部111被上述内置导体12加压,从而具有弹力的折曲部112被向上述外置导体14侧按压,若上述外置导体14从上述内置导体12分离,则上述C-夹子110由折曲部112的弹力恢复到原始状态。

另一方面,当上述弹性导体110与上述内置导体12接触时,由于不同金属之间的电位差而发生电偶腐蚀(Galvanic Corrosion)。此时,为了使电偶腐蚀最小化,上述弹性导体110与上述内置导体12接触的面积优选小。也就是说,上述弹性导体110可以被设置为与上述内置导体12线接触或面接触,而不是面接触。

作为一例,上述C-夹子110由于与上述内置导体12线接触或点接触而可以具有良好的电偶腐蚀性。

上述功能器件120以串联的方式与上述弹性导体110电连接,例如,可以与弹性导体110一同层叠布置。

如上所述,由于上述弹性导体110和上述功能器件120一体地设置,因此无需用于将上述弹性导体110和上述功能器件120分别布置的额外空间,可以适合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

上述功能器件120包括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

其中,上述第一电极121设置在主体120a的下面且通过导电性粘结层15结合到上述外置导体14。上述第一电极121可以设置在上述主体120a的整个下面(参见图1)。

上述第二电极122设置在上述主体120a的上面的一部分,上述弹性导体110通过导电性粘结层或焊料110a层叠在上述第二电极122。其中,上述第二电极122可以被设置成具有等于或大于上述弹性导体110的下面的面积,即,具有等于或大于端子部113的面积(参见图2)。

其中,当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与上述外置导体14相结合时,为了降低产品的缺陷率,需要确认在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与上述外置导体14之间是否连接和在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中的上述弹性导体110与上述功能器件120之间是否连接。

为此,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包括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和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

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以与上述第二电极122隔开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功能器件120的上面。其中,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用于检查上述第一电极121是否通过上述导电性粘结层15正常连接到上述外置导体14,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与上述第一电极121连接。

即,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用于检查以上述功能器件120为基准的下端是否连接。此时,可以通过检查上述内置导体12和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的电阻来检查上述外置导体14和上述第一电极121是否连接。

并且,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设置在上述功能器件120的上面。其中,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用于检查上述弹性导体110是否通过上述导电性粘结层或焊料110a正常连接到上述第二电极122,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与上述第二电极122连接。

即,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用于检查以上述功能器件120为基准的上端是否连接。此时,可以通过检查上述弹性导体110的上端,例如,通过检查接触部111和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的电阻来检查上述弹性导体110和上述第二电极122是否连接。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可以为上述第二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说,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不是单独设置的,并且上述第二电极122的面积大于上述弹性导体110的下面面积,使得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可以形成为上述第二电极122的一部分。

可选地,如图3所示,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可以是单独设置的。此时,在功能性接触器100'中,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可以通过延伸部123c与上述第二电极122连接。

例如,当由于上述第二电极122的面积实际上相同于上述弹性导体110的下面面积而上述第二电极122无法用作检查用电极时,可以与上述第二电极122独立地设置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

另一方面,根据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的构成,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在上述功能器件120的上面。作为一例,在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与上述第二电极122一体形成的情况下,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可以布置在沿上述功能器件120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参见图2)。

并且,在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与上述第二电极122独立地设置的情况下,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与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隔开布置,例如,可以与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对称的方式上述功能器件120的上面偏向一侧地布置(参见图3)。

如上所述,可以利用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和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来容易确认在上述弹性导体110与上述功能器件120之间的电连接状态和在上述功能器件120与上述外置导体14之间的电连接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地选别由于上述导电性粘结层15和上述导电性粘结层或焊料110a的特性劣化或结合缺陷等而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缺陷可能性来降低产品的缺陷率。

其中,在功能性接触器100a、100b、100c中,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可以以各种形式与上述第一电极121连接。也就是说,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可以通过设置在上述功能器件120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连接部124a、124b与上述第一电极121连接。

作为一例,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a中,上述连接部124a可以以雉堞墙形式设置在上述功能器件120的侧面上的大致中心部。也就是说,半圆状的凹槽形成在上述功能器件120的侧面上,导电性材料被涂敷于上述凹槽,从而可以形成上述连接部124a。

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可以与上述半圆状的凹槽部连接来呈半圆环形状。此时,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可以与上述连接部124a一体形成。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b中,上述连接部124b可以以电极形式设置在上述功能器件120的整个侧面。此时,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可以与上述连接部124b一体形成,可选地,可以与上述第一电极121一体形成。

也就是说,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和上述连接部124b可以以端接(termination)型侧面电极设置在上述功能器件120的侧面。此时,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可以与上述第二电极122一体形成而不单独设置上述第二检查用电极123b,以确保与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之间的充分距离。

如上所述,在上述连接部124b呈侧面电极形式时,如图8所示,在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c中,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123a'可以在功能器件120的上面以对称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二电极122的两侧。其中,一个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和一个连接部124b及另一个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和另一个上述连接部124b'可以一体形成。

如上所述,在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123a'以对称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功能器件120的两侧时,由于上述弹性导体110可以布置在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123a'之间且位于上述功能器件120的中心部,因此可以提高稳定感,容易排列。

此时,上述第一检查用电极123a、123a'和上述连接部124b、124b可以与上述第一电极121一体形成。

另一方面,上述功能器件120可以具有保护用户或内部电路的功能。作为一例,上述功能器件120可以包括触电保护器件、压敏电阻器、抑制器、二极管及电容器中的至少一种。

也就是说,功能器件120可以阻断从上述电路板的接地向上述导体流入的外部电源的泄漏电流。此时,功能器件120的击穿电压(Vbr)或内压可以大于上述电子装置的外部电源的额定电压。其中,上述额定电压可以为各个国家的标准额定电压,例如,可以为240V、110V、220V、120V及100V中的一个。

并且,在外置导体14具有天线功能的情况下,上述功能器件120可使得设置在其上面和下面的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用作电容器,以便可阻断外部电源的漏泄电流并可使从导体或电路板流入的通信信号通过。

进而,功能器件120可以通过放电使从上述外置导体14流入的静电(ESD)通过。此时,功能器件120的击穿电压(Vbr)可以小于设置在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2之间的主体120a的绝缘破坏电压(Vcp)。

因此,上述功能性接触器100可以将上述外置导体14和上述电路板电连接来使通信信号和静电(ESD)等通过,但可以阻断来自上述电路板的外部电源的漏泄电流,以防止漏泄电流被传递到上述外置导体14。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接触器200可以包括导电性衬垫210作为上述弹性导体。此时,导电性衬垫210可以由具有弹力的导电性材料一体形成。

例如,上述导电性衬垫210可包括导电性浆料借助热压接来制造而成的聚合物本体、天然橡胶、海绵、合成橡胶、耐热性硅酮橡胶及管中的至少一种。上述导电性衬垫并不限于此,可包含具有弹力的导电性材料。

与图1类似地,上述导电性衬垫210的一侧可以与上述内置导体12面接触,且另一侧可以与功能器件120电连接。此时,上述衬垫210可以通过内置导体12的加压力朝向上述外置外导体14收缩,并且当上述内置导体12与上述外置导体14分离时,上述衬垫210可以恢复到其原始状态。

并且,上述功能器件可以设置成各种形态。

图10和图11示意性示出上述功能器件120被设置成抑制器的例子,如图所示,在本发明中,功能器件120'包括主体120a和以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布置在主体120a的内部的一对内部电极125a、125b。其中,上述主体120a可以由烧体形成。

此时,烧体120a通过顺序堆叠多个片层而成,在布置在每个片的一面上的电极布置成彼此面对之后进行压制和烧制工序来一体形成。

上述烧体120a通过堆叠多个片层而成,且可以由具有介电常数的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由陶瓷材料制成。此时,陶瓷材料为金属类氧化物化合物,金属类氧化物化合物可以包括选自Er2O3、Dy2O3、Ho2O3、V2O5、CoO、MoO3、SnO2、BaTiO3及Nd2O3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上述烧体120a的两侧可以包括分别连接到上述第一电极121和上述第二电极122的中间电极126a、126b。也就是说,中间电极126a可以连接到上述第一电极121和上述内部电极125b,中间电极126b可以连接到上述第二电极122和上述内部电极125a。

上述一对内部电极125a和125b可以以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形成在烧体120a的内部,并且可以由至少一对形成。上述内部电极125a、125b可以彼此垂直相对地布置。

上述内部电极125a、125b和中间电极126a、126b可以包括Ag、Au、Pt、Pd、Ni及Cu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其中,上述第一电极121和上述第二电极122可以包括Ag、Ni及Sn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

此时,上述内部电极125a、125b可以呈多种形状及图案,内部电极125a和内部电极125b可以呈相同的图案,也可以呈不同的图案。也就是说,只要当上述内部电极125a、125b构成烧体时其一部分以相对的方式重叠布置即可,而本发明不限于特定图案。

上述一对内部电极125a、125b之间的间隔可以被设置成满足功能器件120'的击穿电压(Vbr)的间隔,例如,可以是10~100μm。

此时,在一对内部电极125a、125b之间可以形成孔隙127。其中,在上述孔隙127可以形成放电材料。即,放电材料可以以预定厚度被涂敷于上述孔隙127的侧壁。并且,上述放电材料可以通过在形成于上述孔隙127的空间填充放电材料而成。

其中,上述放电材料需要具有低介电常数、无导电性、并且当施加过电压时没有短路。

为此,上述放电材料可以由包括至少一种金属颗粒的非导电材料制成,并且可以由包含SiC或硅基成分的半导体材料制成。

作为一例,当上述一对内部电极125a、125b包含Ag成分时,上述放电材料可以包括SiC-ZnO类成分。SiC(碳化硅)成分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在氧化气氛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具有恒定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并且具有低介电常数。

而且,ZnO成分具有优异的非线性电阻特性和放电特性。

当分别单独使用SiC和ZnO时,两者均有导电性,但若混合两者并进行烧结,则SiC粒子表面与ZnO相结合,从而形成作为导电性低的物质的绝缘层。

这种绝缘层使SiC完全发生反应来在SiC粒子表面形成SiC-ZnO反应层。以此,上述绝缘层可阻断Ag通过,来向放电材料赋予更高的绝缘性,并提高对于静电的耐性,从而解决在电子部件安装功能器件120'时发生的直流电短路现象。

其中,虽然作为上述放电材料的一例以包含SiC-ZnO类成分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而上述放电材料可以使用包含与构成上述一对内部电极125a、125b的成分相匹配的半导体材料或金属离子的非导电性材料。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功能器件120'用作电容器,从而,如前面所述,上述功能器件可以具有使通信信号通过的通信信号旁通功能。

另外,如图11所示,在功能器件120"中,上述一对内部电极125a、125b可以布置在相同的平面上。此时,在上述一对内部电极125a、125b之间形成孔隙127。

其中,为了进一步增加电容容量,上述功能器件1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容器电极128a、128b。也就是说,功能器件120"可以由抑制器和电容器构成。

此时,上述电容器电极128a、128b可以布置在上述第一电极121、上述第二电极122及上述内部电极125a、125b之间。

作为一例,上述电容器电极128a可以布置在上述第二电极122与上述内部电极125a之间并连接到中间电极126a,上述电容器电极128b可以布置在上述第一电极121与上述内部电极125b之间并连接到中间电极126b。

或者,虽然图中未示出,上述电容器电极128a可以与中间电极126b连接,上述电容器电极128b可以与中间电极126a。此时,上述中间电极126a、126b可以向一对内部电极125a、125b的上侧或下侧延伸形成。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的思想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实施例,理解本发明思想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相同的思想范围内通过结构要素的附加、改变、删除、追加等来轻松提出其他实施例,这也属于本发明的思想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