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的连接结构以及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2913发布日期:2018-11-24 11:2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体的连接结构以及线束。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例如搭载于车辆等的线束中,进行种类不同的导体连接。在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因为为了使线束的电线细径化,在不需要柔软性的部位采用半径尺寸小的单芯线,在需要柔软性的部位采用绞线,所以将单芯线和绞线连接。在单芯线的端部设置有平板状的压扁部,该压扁部与绞线的导体利用超声波焊接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02180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构成中,难以使接合部相对于将单芯线的压扁部与绞线的导体拉开的方向的力具有充分的强度。因此,在将不同的导体连接的情况下,期望有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信赖性的导体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事情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连接信赖性的导体的连接结构以及线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导体的连接结构构成为:第1导体的端部和第2导体的端部沿径向重合,筒状部件将所述第1导体与所述第2导体的重合部包围并敛紧。

本发明的线束具有所述导体的连接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能使接合部相对于将第1导体的端部和第2导体的端部拉开的方向的力具有充分的强度,所以能够提高第1导体与第2导体的连接信赖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线束的、安装于车辆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线束的剖视图。

图3(a)~(d)是示出第1导体与第2导体的连接作业的示意图,其中,图3(a)是示出成形筒部之前的管的端部的主视图,图3(b)是示出在筒部设置第2导体的样子的剖视图,图3(c)是示出将筒状部件设置于重合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3(d)是示出将筒状部件敛紧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a)~(c)是示出第1导体与第2导体的连接作业的剖视图,其中,图4(a)是示出在筒部设置第2导体的样子的剖视图,图4(b)是示出将筒状部件设置于重合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c)是示出将筒状部件敛紧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导体的连接结构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中的一方的导体的端部形成为包围另一方的导体的端部的筒形状。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第1导体与第2导体的接触面积增大,所以能进一步提高连接信赖性。

另外,本发明的导体的连接结构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筒状部件收缩成圆形。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在第1导体与第2导体的接合部不易产生棱边,所以能够防止第1导体与第2导体的接合部钩挂到外装部件等其他部件。

<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图4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施例的线束w是无屏蔽低压电线束。线束w具有将搭载于车身b的前部的辅助电池(12v电池)等机器m1与搭载于车身b的后部的pdu(动力驱动单元)或者ipu(智能动力单元)等机器m2之间连接的导电线10,在车身b的地板下面沿前后方向布线。导电线10的大部分沿车辆的地板下面大致水平地延伸,导电线10的前后两端部朝向车室内向上方折弯。导电线10被插通于呈细长的筒状的外装部件c而被绝缘或者被保护。外装部件c沿导电线10的大致全长配置。外装部件c采用例如波纹管、树脂制的管等任意的外装部件。

导电线10是通过将种类不同的第1导体11和第2导体12沿长度方向电气连接而形成。为了容易进行导电线10的两端部与机器m1、m2之间的连接作业,优选折弯性优良的导线,优选导电线10的除了两端部以外的大部分为了防止垂下等而以预定的形状被维持的导线。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导电线10的两端部采用较软的第2导体12,在除了两端部以外的部分采用刚性较高的第1导体11。

在第1导体11被弯曲加工成预定的形状之后,该形状被保持,第1导体11沿预定的布线路径在三维方向上被弯曲加工。第2导体12的柔软性优良,且第2导体12能被折弯加工成任意的形状。

第1导体11设为截面呈圆形的细长的管部件。管部件例如是铝或铝合金制。第2导体12设为通过将多个金属线材13捻合而成的绞线导体。绞线导体例如是铜、铜合金、铝或铝合金制。绞线导体沿大致全长被绝缘包覆部14包围,绞线导体的两端部在遍及预定的长度范围被剥除绝缘包覆部14而露出于外部。在绞线导体的端部(导电线1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连接有未予图示的端子零件。端子零件与各机器m1、m2连接。

第1导体1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与第2导体12的端部电气连接。如图4所示,第1导体11的端部与第2导体12的端部在径向重合,筒状部件16敛紧于第1导体11与第2导体12重合在一起的部分(以后称为重合部15)。

如图3所示,第1导体11的端部形成为将第2导体12的端部包围的筒形状。以后,将第1导体11中的呈筒形状的部分称为筒部17。

在第1导体11中的筒部17与其他部分(以后成为导体主体部18)之间,大部分沿轴向分开,筒部17和导体主体部18在圆周方向的一部分相连。以后,将筒部17中的与导体主体部18相连的部分称为基部19。

在筒部17中,第1导体11的端部中的与导体主体部18分开的部分在基部19侧被压扁从而形成为内周面密合的一片板状。筒部17形成为一对敛紧片部21从基部19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一方向立起的形态。

在筒部17的内侧形成有沿第2导体12的外周面的弯曲面22。另外,筒部17的外周面弯曲成沿筒状部件16的内周面的圆形。如图4所示,筒部17的轴向的尺寸与第2导体12中的从绝缘包覆部14露出于外部的部分的轴向的尺寸相同。

筒状部件16是金属制(例如不锈钢制),具有能在内部将第1导体11的端部和第2导体12的端部一并插通的内径尺寸。筒状部件16形成为整周无缝地连续而闭合的截面圆形。筒状部件16的轴向的尺寸设定为用于将第1导体11与第2导体12充分地电气连接的尺寸,且与重合部15的长度尺寸(重合长度)相同的尺寸。

如图3(d)所示,筒状部件16沿整个周向被大致均等地敛紧而收缩成圆形。筒状部件16的外径尺寸设定为比第1导体11的导体主体部18的外径尺寸小。在筒状部件16的内部,筒部17将第2导体12的外周面的一方的面侧包围一半以上,第2导体12的线材13彼此密合,并且第2导体12的外周面与筒部17的内周面密合。在筒状部件16的内部,筒部17以及第2导体12成为一体而形成为大致圆形截面的棒状,筒状部件16的内周面与筒部17以及第2导体12的外周面密合。

接着,对本实施例中的第1导体11和第2导体12的连接作业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在第1导体11的端部形成筒部17。通过冲压加工等,从而将第1导体11的端部的大部分从导体主体部18分开,将已被分开的第1导体11的端部朝基部19压扁成板状,且使基部19的两侧以向导体主体部18侧立起的方式弯曲(参照图3(b))。由此,在第1导体11的端部形成筒部17。

接着,在筒部17的弯曲面22载置第2导体12的端部。第2导体12配置于筒部17的内侧,成为第2导体12的外周面与筒部17的弯曲面22面接触的状态。

接着,设置筒状部件16。使从与第1导体11或者第2导体12的连接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穿过的筒状部件16位于第1导体11与第2导体12的重合部15的外侧。

接着,敛紧筒状部件16。从筒状部件16的全方位向内侧施加压力。筒状部件16边沿轴向延伸边减径。筒状部件16收缩成圆形而敛紧于第1导体11和第2导体12的重合部15。

由此,第1导体11和第2导体12的连接作业完成。

接着,对通过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例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导体的连接结构中,第1导体11的端部与第2导体12的端部沿径向重合,筒状部件16将第1导体11和第2导体12的重合部15包围并敛紧。根据此结构,能够使接合部相对于将第1导体11的端部和第2导体12的端部拉开的方向的力具有充分的强度,所以能提高第1导体11和第2导体12的连接信赖性。另外,因为第1导体11和第2导体12沿径向重合,所以例如与将第1导体的端面与第2导体的端面抵触而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第1导体和第2导体的接触面积。

另外,第1导体11的端部形成为将第2导体12的端部包围的筒形状。根据此结构,因为第1导体11和第2导体12的接触面积增大,所以能进一步增加连接信赖性。另外,如本实施例所示那样,在第1导体11为易热变形的铝或铝合金制的情况下,筒部17有可能因车身b周边的热的影响而张开,然而因为本实施例的筒部17被筒状部件16包围且敛紧,能防止这样的张开变形,所以是特别有利的。

另外,筒状部件16收缩成圆形。在此,像以往那样,在将另一方的导体超声波焊接于一方的导体的平板状的部分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因为平板状的部分向比原来的导体靠外侧扩张,所以易产生棱边,从而使得导体的接合部易钩挂于外装部件等其他部件。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构成,因为在第1导体11与第2导体12的接合部不易产生棱边,所以能防止第1导体11和第2导体12的接合部钩挂到外装部件c等。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第1导体11是管部件的情况,但不限于此,第1导体也可以是例如具有用绝缘包覆部将一根导体包围的构成的单芯线。

(2)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第2导体12是绞线导体的情况,但不限于此,第2导体也可以是例如通过编织金属线材而形成的编组线。

(3)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第1导体11的端部形成为筒形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2导体12的端部形成为筒形状,此时,在第1导体是像管那样的中空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管的端部压扁而形成实心的棒状。

(4)在上述实施例中,筒部17将第2导体12的一面侧包围,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通过筒部将第2导体的整周包围而成的构成。

(5)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第1导体11的端部形成为筒形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在第1导体11的端部形成筒形状,而是保持原来的形状用筒状部件将两导体的端部敛紧。

(6)在上述实施例中,只将第2导体12设置于筒部17并用筒状部件16压接,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包含将第2导体包围的绝缘包覆部的端部设置并压接于筒部。

(7)在上述实施例中,筒状部件16只将第1导体11与第2导体12的重合部15敛紧,但不限于此,筒状部件也可以将包含第2导体的绝缘包覆部的端部在内进行敛紧。

(8)在上述实施例中,线束w具备两根导电线10,但不限于此,线束也可以只具有一根导线或三根以上的导线。

(9)在上述实施例中,线束w具备两根导电线10,并且,也可以具备不是将不同的导体连接而成的一般的电线。

(10)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关于导电线10中的采用第1导体11和第2导体12的部位的具体例子,但不限于此,也能够对在导线中采用第1导体或者第2导体的部位进行适宜地变更。

(11)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第1导体是刚性较高的导体,第2导体是较软的导体的情况,但不限于此,能对不同的导体的组合进行任意的变更,例如不同的导体也可以均为刚性较高的导体、或者较软的导体。

(12)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线束w是低压电线束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本发明也能适用于高压电线束。

附图标记说明

w…线束

11…第1导体

12…第2导体

15…重合部

16…筒状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