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与配对元件产生电连接部的接触元件、电连接部和挡风玻璃刮水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9752发布日期:2019-02-10 13:2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用于与配对元件产生电连接部的接触元件、电连接部和挡风玻璃刮水器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与配对元件产生电连接部的接触元件。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电连接部,以及一种具有电连接部的挡风玻璃刮水器马达。



背景技术:

从us6,548,934b1中已知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与配对元件产生电连接部的接触元件。已知的接触元件用于在电马达的换向器的碳元件和板或条形配对元件之间产生电连接部,例如,配对元件是电路基板的一部分。为此,已知的接触元件具有两个舌形部分,这两个舌形部分通过弯曲工艺彼此接合以形成单个部件,在相互面对的侧面上形成线形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在预应力下承靠配对元件的相对侧。为此,设置将配对元件推入形成在两个部分之间的槽中,这两个部分彼此远离地弯曲,从而在预应力下承靠配对元件。

在已知的接触元件中重要的是,两个接触区域应该通过其整个表面承靠配对元件,以便实现尽可能低的电结合电阻。如果部件相对于彼此旋转或倾斜,例如,由于部件的位置与其标称位置的偏差,这导致接触元件和配对元件之间的支承接触被移位或改变。这甚至可能导致接触元件的两个接触表面中仅一个仍然与配对元件支承接触。这降低了电连接的可靠性并增加了部件之间的电结合电阻。



技术实现要素:

从所讨论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是修改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与配对元件产生电连接部的接触元件,使得即使接触元件和配对元件之间的实际位置偏离标称位置,也可以实现通过使用接触元件产生的电连接部的可靠性的改善。

根据本发明,该问题在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接触元件中得以解决。

本发明基于通过在接触元件上形成至少第三接触区域来产生提供电流的附加可能性的概念,即使在接触元件和配对元件之间的次优位置,也使得能够在接触元件和用于电流供应的配对元件之间始终存在足够大的接合表面。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至少第三接触区域的布置,其中,第三接触区域关于在接触元件的两个部分之间形成的纵向平面的轴线之一至少相对于其他接触区域中的一个布置在不同位置,即使在所述配对元件相对于接触元件的扭转或倾斜的情况下,也确保总是至少两个接触区域承靠配对元件的相对侧,并且因此可用于供应电流。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与配对元件产生电连接部的接触元件的有利改进。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个特征的所有组合都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即使在接触元件和配对元件之间的扭转或倾斜下,为了使得接触区域承靠配对元件,设置接触元件的部分在接触区域的区域中弯曲。以这种方式,在部件相对于彼此的扭转或倾斜下,接触区域和配对元件之间的支承区域沿着接触元件面向配对元件的侧面漂移。

如果在接触元件的两个部分之间限定的纵向平面上,接触元件的所有接触区域相对于一个轴线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则可以在配对元件和接触元件之间实现特别安全和可靠的接触。

为了容易地调节接触元件承靠在配对元件的弹簧张力或支承力,并且为了对于给定的接触元件的结构尺寸,形成具有不同布置的多个接触区域,优选地,设置用于在接触元件上制造接触区域的部分具有纵向槽,并且接触元件上纵向槽的两侧上形成接触区域。特别是与在一端开口的纵向槽相连接,这使得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将布置在槽的两侧的两个接触区域布置或形成在不同的位置。

本发明还涉及刚刚描述的接触元件和配对元件之间的电连接部,其中配对元件形成为具有矩形横截面的板或销。特别地,这种电连接部在挡风玻璃刮水器马达中实现,优选地在挡风玻璃刮水器马达的电连接线和板形电路基板之间实现。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特征和细节将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得出,并且还将借助于附图而显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接触元件和配对元件之间的电连接部的透视图,其中接触元件和配对元件位于相对于彼此的实际位置,该实际位置已经旋转并偏离标称位置,

图2是根据图1的电连接部的侧视图,

图3是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接触元件的电连接部的透视图,

图4是利用关于图2修改的接触元件的电连接部的透视图,并且

图5是根据图4的电连接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相同元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在图中给出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接触元件2和销形配对元件50之间的电连接部1,该配对元件50至少在接触元件2的区域中具有矩形横截面。形成为冲压/弯曲部件的接触元件2具有连接部分3,其例如用作与未示出的电马达的电连接部。例如,配对元件50可以是电路基板等的一部分。

从连接部分3以直角弯曲的是端部区域,其具有彼此稍微平行布置的两个部分5、6。在一个部分5中形成例如纵向槽7,并且在两个部分5、6的弯曲区域的区域中的相互面对的侧面上,两个部分5、6形成线形接触区域8、9,其在弹性预应力下承靠配对元件50。在配对元件50被推入两个部分5、6之间产生弹性预应力。

如从图2的表示中特别明显的,例如由于制造的部件公差或组件的不精确性,配对元件50关于两个部分5、6具有与理想(标称)位置相比旋转的实际位置,该实际位置由配对元件50'的虚线表示。这与配对元件50的标称位置或标称定位的偏差具有如下效果:在配对元件50与纵向平面4对齐或平行于纵向平面4的情况下,接触元件2上的两个接触区域8、9相对于在两个部分5、6之间延伸的纵向平面4的y轴位于不同的位置。因此,在图2的图画的平面中,通过纵向狭槽7彼此分开的两个接触区域8位于接触区域9的上方。

由于配对元件50相对于标称位置(配对元件50')的角度,即在滚动的意义上同时发生配对元件50与相应的接触区域8、9之间的相对运动,根据配对元件50与配对元件50'的标称位置相比的旋转角度或倾斜角度,电连接部可能在两个接触区域8、9中的一个处被减小或消除。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接触元件10。接触元件10也由金属板条或金属板部件形成为冲压/弯曲部分,并且它具有连接部分11。从连接部分11出现两个部分12、13,它们通过弧形连接部分14连结在一起作为单个部件。在背离连接部分14的一侧上,在两个部分12、13之间形成用于配对元件50的插入槽15。在一个部分12具有呈具有封闭轮廓的凹槽形式的第一纵向槽16,在另一个部分13上形成第二纵向槽17,该第二纵向槽17从部分13背离连接部分14的侧面露出并且几乎延伸到连接部分14。

第二纵向槽17将部分13分成两个局部区域18、19,沿第二纵向槽17的方向看,两个局部区域18、19具有不同的轴向长度。与部分12类似,每个局部区域18、19是舌形的并且具有弯曲形状。特别地,第一纵向槽16的任一侧上的部分12形成第一线形接触区域21,而部分13的局部区域19形成第二线形接触区域22,并且部分13的局部区域18形成第三线形接触区域23。在接触区域21至23的区域中,部分12、13和接触区域21至23各自优选地以相同的方式弯曲。

在两个部分12、13之间,配对元件50在弹簧张紧下被两个部分12、13接收。特别地,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两个部分12、13的两个接触区域21、22相对于y轴位于相同的y位置,y轴在纵向平面25中延伸,纵向平面25在部分12、13之间由x轴和y轴限定。相反,部分13上的接触区域23相对于y轴位于两个接触区域21、22的上方,即,在背离连接区段14的方向上位于两个接触区域21、22的上方。此外,接触区域21至23垂直于y轴延伸,即,沿纵向平面25的x轴方向延伸。

图4和图5示出了第二接触元件10a,其与第一接触元件10的不同之处在于,部分13a具有第二纵向槽28,其形成为开口,或者具有封闭的轮廓。由纵向槽28保留在中间的材料形成第三接触区域23a,其位于部分13a的两个第二接触区域22a、22b之间。两个接触区域22a、22b相对于y轴位于相同位置,与之相比,第三接触区域23a位于连接部分14a的方向上。

从图5中可以看出,另外,部分12a被布置或构造成使得其接触区域21a相对于y轴稍微位于两个第二接触区域22a、22b上方,而部分13a的第三接触区域23a布置在两个第二接触区域22a、22b和第一接触区域21a下方。因此,三个接触区域21a、22a(22b)和23a相对于纵向平面25的y轴位于三个不同的位置。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概念的情况下,可以以多种方式修改所描述的接触元件10、10a。

参考符号

1电连接部

2接触元件

3连接部分

4纵向平面

5部分

6部分

7纵向槽

8连接区域

9连接区域

10a接触元件

11连接部分

12a部分

13a部分

14连接部分

15插入槽

16纵向槽

17纵向槽

18局部区域

19局部区域

21a第一接触区域

21a/b第二接触区域

23a第三接触区域

25纵向平面

28纵向槽

50配对元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