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9748发布日期:2019-02-10 13:2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安装型连接器(surfacemountingtypeconnector),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2排端子排的多极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安装在印刷电路基板(printedcircuitboard)的表面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其具有:一侧开口的箱形的电绝缘材料制的基板侧外壳,其包括矩形(长方形)的端子安装壁和从所述端子安装壁的各边立设的4个侧壁;多个金属制的端子,其被安装于所述端子安装壁部;和板片状的加强金属部件,其被安装于所述基板侧外壳的所述侧壁且其外边焊接在印刷电路基板上,该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既能够作为直线式(straighttype)(纵置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来使用,又能够作为直角式(right-angletype)(横置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来使用,其中,所述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基板侧外壳的开口(插头侧外壳的插入口)位于印刷电路基板的上方;所述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所述开口位于印刷电路基板的侧方(例如,专利文献1~3)。

这样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所使用的加强金属部件的大小与端子配置成1排的基板侧外壳的侧壁的大小大致相等,不管是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来使用还是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来使用,加强金属部件的一条外边均与印刷电路基板的表面抵接且被与印刷电路基板的表面焊接在一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268905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165091号

专利文献3: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165093号



技术实现要素:

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中有端子配置成1排的类型和端子配置成2排的类型,端子配置成2排的基板侧外壳的侧壁的宽度当然接近端子配置成1排的基板侧外壳的侧壁的2倍。当在端子配置成2排的基板侧外壳上使用大小与端子配置成2排的基板侧外壳的侧壁的大小大致相等的加强金属部件(加强板)时,与端子配置成1排的基板侧外壳同样,不管是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来使用还是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来使用,加强金属部件的一条外边均抵接于印刷电路基板的表面且被与印刷电路基板的表面焊接在一起。但是,当为了零部件的共用或者材料成本的削减,在端子配置成2排的基板侧外壳上使用大小与端子配置成1排的基板侧外壳的侧壁的大小大致相等的加强金属部件时,在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加强金属部件需要偏向靠近印刷电路基板的表面的一侧(下部侧)来配置。

在基板侧外壳上设置有将插头侧外壳(plug-sidehousing)以可卡合脱离的方式卡止在插入位置的锁定部的情况下,在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为了能够从上侧来进行解锁操作,锁定部配置为位于基板侧外壳的上部侧。因此,在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即使加强金属部件偏向靠近印刷电路基板的表面的一侧来配置,也能够确保足够的固定强度以承受解锁的操作力或从与插头侧连接器连接的电缆受到的张紧力。

但是,当这样配置加强金属部件时,在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加强金属部件被配置在远离锁定部的后侧,其中所述锁定部位于基板侧外壳的前侧,由此在锁定部侧基板侧外壳没有被加强金属部件固定于印刷电路基板,因此,难以确保足够的固定强度以承受解锁的操作力或从与插头侧连接器连接的电缆受到的张紧力。因此,需要使用板厚厚的加强金属部件来增大加强金属部件与印刷电路基板的焊接面积,与材料成本削减产生矛盾。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端子配置为2排配置的连接器中既要削减加强板的材料成本又要由加强板来确保足够的固定强度。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具有:一侧开口箱形的电绝缘性的基板侧外壳(12),其包括矩形的端子安装壁(14)和从所述端子安装壁(14)的各边立设的4个侧壁(16、18、20、22);和多个导电性的端子(30、32、34、36),其被安装于所述端子安装壁(14),该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所述基板侧外壳(12)能以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和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中的任一方的安装姿势安装在印刷电路基板(100)上,其中:所述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所述基板侧外壳(12)的开口(24)位于上方,所述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所述开口(24)位于侧方,该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所述基板侧外壳(12)内被以可插拔的方式插入插头侧连接器(70)的插头侧外壳(72),所述端子安装壁(14)由沿一个假想平面延伸的壁构成,其中该假想平面由相互正交的x轴和y轴来定义,所述端子(30、32、34、36)沿所述x轴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成2排,且该2排分别沿所述y轴方向排列,所述基板侧外壳(12)在沿所述x轴方向分离的2个所述侧壁(16、18)中的一方上具有锁定部(60),该锁定部(60)将所述插头侧外壳(72)以可卡合脱离的方式卡止于插入位置,所述基板侧外壳(12)在沿所述y轴方向分离的2个所述侧壁(20、22)各自的所述x轴方向上的不同的2个位置具有能够安装加强板(62)的加强板安装部(46、48),被安装于所述2个位置的加强板安装部(46、48)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加强板(62)的外边被抵接固定于所述印刷电路基板。

根据该结构,在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和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将加强板(62)的安装位置选择在不同的2个位置的加强板安装部(46、48)中的任一方,据此加强板(62)的外边被抵接固定于印刷电路基板(100),因此,在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和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均能够适宜地加强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相对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固定。另外,加强板(62)的x轴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比基板侧外壳(12)的x轴方向上的宽度小,据此,能够削减加强板(62)的材料成本。

作为上述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加强板(62)的所述x轴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是沿所述y轴方向分离的所述侧壁(20、22)的外壁表面的所述x轴方向上的尺寸的大致1/2。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加强板(62)作为安装于2个位置的加强板安装部(46、48)中的任一方的加强板而共用。

作为上述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是单列直插式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该单列直插式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所述端子(34、36)与所述印刷电路基板(100)的导通连接在连接点进行,其中所述连接点在所述x轴方向的一侧沿所述y轴方向被等间距地配置成一排,所述端子(34、36)具有触点部(contactsection)(34a、36a)、基板侧延长部(34b、36b)和基板侧连接部(34c、36c),其中:所述触点部(34a、36a)贯穿所述端子安装壁(14)而位于所述基板侧外壳(12)内,且与所述插头侧外壳(72)侧的端子导通;所述基板侧延长部(34b、36b)具有与所述触点部(34a、36a)连接的一端,沿所述端子安装壁(14)延伸;所述基板侧连接部(34c、36c)被被设置于所述基板侧延长部(34b、36b)的另一端,且与形成于所述印刷电路基板(100)的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terminalconnectionlands)(106)导通连接,所述2排端子(34、36)中的、靠近所述连接点的一侧的端子(34)的所述基板侧延长部(34b)仅由沿所述x轴方向延伸的部分呈直线状构成,所述2排端子(34、36)中的、远离所述连接点的一侧的端子(36)的所述基板侧延长部(36b)包括沿所述x轴方向延伸的部分(36ba)和沿所述y轴方向延伸的部分(36bb)而构成为挂钩状或钩状,其中沿所述y轴方向延伸的部分(36bb)延伸的长度为相邻的所述连接点的间距。

根据该结构,即使端子配置为2排,也能够在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和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中均实现单列直插式规格。

根据本发明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在端子配置为2排的连接器中兼顾加强板的共用、材料成本的削减和由加强板来确保足够的固定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一实施方式作为双列直插式规格(dualinlinespecification)的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来使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作为双列直插式规格下的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来使用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作为双列直插式规格下的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来使用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作为单列直插式规格(singleinlinespecification)下的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来使用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作为单列直插式规格下的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来使用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作为单列直插式规格下的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来使用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作为单列直插式规格下的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来使用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端子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整体由标记10表示。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是被安装在印刷电路基板100上的连接器,包括只有一侧开口的箱形的、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制的基板侧外壳12。如图1所示,插头侧连接器70连接在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上。

印刷电路基板100在绝缘基板102的表面形成有由金属层形成的导体图案104和端子连接用的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连接点)106。

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能够以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参照图1~图3)和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参照图4、图5)中的任一方的安装姿势安装在印刷电路基板100上,其中,在作为所述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在印刷电路基板100上插头侧连接器70(参照图1)的插拔为上下方向插拔(纵向插拔);在作为所述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在印刷电路基板100上插头侧连接器70的插拔为横向插拔。

基板侧外壳12同时适用于双列直插式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和单列直插式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双列直插式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中,如图1~图3所示,在连接点(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106)进行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的端子(双列直插式用端子30、32)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导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点在后述的x轴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沿后述的y轴方向等间距地配置成一排;在所述单列直插式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中,如图4、图5所示,在连接点(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106)来进行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的端子(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36)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导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点在后述的x轴方向上的一侧沿后述的y轴方向等间距地配置成一排。

基板侧外壳12包括矩形的端子安装壁14(参照图3)和从端子安装壁14的各边(4条边)向同一侧立设的4个侧壁16、18、20、22,基板侧外壳12是侧壁16、18、20、22与端子安装壁14连接的连接侧的相反侧开口的、长方体形状的树脂成型品,划分出一个作为长方体形的空间的连接器插入腔26,能够从位于端子安装壁14的相反侧的开口24将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插头侧连接器70从连接器插入腔26拔出,或者从所述开口24将多个插头侧连接器70插入连接器插入腔26。

在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如图1~图3所示,开口24位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上侧而插头侧连接器70被从上方插入连接器插入腔26,在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如图4、图5所示,开口24位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前侧而插头侧连接器70被从前方插入连接器插入腔26。

如图1所示,插头侧连接器70沿左右方向排列有4个,分别包括具有电绝缘性的箱形的树脂制的插头侧外壳72,插头侧连接器70被形成于侧壁16、18的内壁面的导轨部44、45引导而插入连接器插入腔26。插头侧外壳72分别内置有2个母端子(未图示),通过将插头侧外壳72插入连接器插入腔26,该母端子与设置于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的沿后述的x轴方向分离的2排公端子(双列直插式用端子30、32或者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36)导通连接。

各插头侧外壳72在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位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前侧,且在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位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上侧的部位,一体地具有两悬梁结构的树脂制的弹性变形板部74。在弹性变形板部74的中间部一体成型有卡合用突部76。卡合用突部76在弹性变形板部74的圆弧形的弹性变形下进行位移,以可卡合脱离的方式卡合在贯穿形成于基板侧外壳12的侧壁16的卡止用开口60。

这样,基板侧外壳12在沿后述的x轴方向分离的2个侧壁16、18中的一方的侧壁16上构成锁定部,该锁定部通过卡止用开口60将插头侧外壳72以可卡合脱离的方式卡止在插入位置。

在弹性变形板部74的上部突出形成有卡合脱离操作部78。卡合脱离操作部78成为通过由指尖操作按压,使弹性变形板部74弹性变形为圆弧形,而使卡合用突部76相对于卡止用开口60的卡合脱离(解除卡合)的操作部。

返回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的说明,端子安装壁14由沿基于直角坐标的一个假想平面延伸的壁构成,其中所述直角坐标由相互正交的x轴和y轴来定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如图1~图3所示,x轴沿前后方向延伸,y轴沿左右方向延伸,在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如图4、图5所示,x轴沿上下方向延伸,y轴沿左右方向延伸。

如图3所示,端子安装壁14的外壁表面贯穿形成有多个端子安装孔28。在端子安装孔28中插入双列直插式用端子30、32(参照图1~图3)或者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36(参照图4、图5)。双列直插式用端子30、32或者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36的配置按照端子安装孔28的配置,均沿x轴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排列配置成2排,在y轴方向上以等间距每4个一排来排列配置。据此,双列直插式用端子30、32或者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36在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为沿前后方向分离的2排,在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为上下分离的2排。

双列直插式用端子30、32和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36分别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一体地具有四棱柱状的触点部30a、32a、34a、36a、基板侧延长部30b、32b、34b、36b和基板侧连接部30c、32c、34c、36c,其中,所述四棱柱状的触点部30a、32a、34a、36a向连接器插入腔26内突出而与插头侧连接器70的母端子的触点部(未图示)导通连接;所述基板侧延长部30b、32b、34b、36b的横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具有与触点部30a、32a、34a、36a的基端连接的一端且与形成于端子安装壁14的背表面(与连接器插入腔26相反侧的表面)的端子安装槽38、40、42嵌合;所述基板侧连接部30c、32c、34c、36c设置于基板侧延长部30b、32b、34b、36b的另一端(顶端)。

如图5所示,端子安装槽38、40与基板侧外壳12一体成型,横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在y方向位置分别沿x轴方向呈直线形延伸。端子安装槽38位于基板侧外壳12的侧壁16侧,端子安装槽40位于基板侧外壳12的侧壁18侧且比端子安装槽38短。端子安装槽42与基板侧外壳12一体成型,包括x轴方向部分42a和y方向部分42b而形成为钩形,其中,所述x轴方向部分42a的横截面形状为四边形,位于与端子安装槽38、40在y方向上分离的位置且与端子安装槽38、40平行地沿x轴方向呈直线状延伸;所述y方向部分42b从该x轴方向部分42a的一端开始向y方向延伸且与端子安装槽38的中间部连通。

双列直插式用端子30、32的基板侧延长部30b、32b分别如图2、图3所示,涵盖全长从触点部30a、32a的基端向与触点部30a、32a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基板侧延长部30b、32b分别嵌入端子安装槽38、40,据此基板侧延长部30b、32b以沿端子安装壁14的背表面延伸的形态被固定于基板侧外壳12。

双列直插式用端子30被配置于形成有卡止用开口60的基板侧外壳12的侧壁16侧,触点部30a与侧壁16的x轴方向上的距离比另一双列直插式用端子32的触点部32a与侧壁18的x轴方向上的距离长,据此,基板侧延长部30b比基板侧延长部32b长。

双列直插式用端子30、32的基板侧连接部30c、32c呈长方体形状,具有表面30d、32d和表面32e,其中,在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所述表面30d、32d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表面相向且被焊接于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106;在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所述表面32e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表面相向且被焊接于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106。表面30d、32d和表面32e是长方体的表面,是沿相互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面。

如图4、图5所示,沿x轴方向观察,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的触点部36a被配置在比另一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6的触点部36a靠近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106(连接点)的一侧(在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为下侧)。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的基板侧延长部34b涵盖全长而从触点部34a的基端向与触点部34a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基板侧延长部34b嵌入端子安装槽40,据此以沿端子安装壁14的背表面延伸的形态被固定于基板侧外壳12。

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的基板侧连接部34c呈立方体形状,具有表面34d和表面34e,其中,在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所述表面34d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表面相向而被焊接于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106;在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所述表面34e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表面相向且被焊接于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106。表面34d和表面34e是立方体的表面,是沿相互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面。

这样一来,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和短的双列直插式用端子32是同一形状、同一尺寸的同一零部件,这两个端子32、34也可以共用而为一个共用零部件。

如图4、图5所示,沿x轴方向观察,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6的触点部34a被配置在比另一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的触点部34a远离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106(连接点)的一侧(在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为上侧)。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6的基板侧延长部36b包括第1x轴方向部分36ba、y方向部分36bb和第2x轴方向部分36bc而形成钩状,其中,所述第1x轴方向部分36ba沿x轴方向延伸;所述y方向部分36bb从该第1x轴方向部分36ba的顶端向y轴方向延伸相邻的连接点的间距的长度;所述第2x轴方向部分36bc以从y方向部分36bb折回的方式沿x轴方向延伸。基板侧延长部36b通过嵌入该端子安装槽42、38而以沿端子安装壁14的背表面延伸的形态被固定于基板侧外壳12。

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6的基板侧连接部36c呈长方体形状,具有表面36d和表面36e,其中,在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所述表面36d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表面相向且被焊接于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106;在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所述表面36e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表面相向且被焊接于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106。表面36d和表面36e是长方体的表面,是沿相互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面。

在基板侧外壳12的沿y轴方向分离的2个侧壁20、22的外壁表面,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分别在沿x轴方向的不同的2个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加强板62的第1加强板安装部46和第2加强板安装部48。第1加强板安装部46和第2加强板安装部48分别具有安装槽46a、48a,所述安装槽46a、48a沿侧壁20、22的外壁表面的x轴方向(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为前后方向),隔开侧壁20、22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的大致1/2的间隔而成对。在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安装槽46a、48a沿上下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在这样的结构中,第1加强板安装部46位于比第2加强板安装部48靠卡止用开口60侧的位置。

如图2、图5所示,加强板62包括长方形的主体部62a、卡合片部62b和夹持片部62c,其中,所述长方形的主体部62a的宽度尺寸(x轴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为侧壁20、22的外壁表面的x轴方向(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为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大致1/2,长度尺寸与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的侧壁20、22的外壁表面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等;所述卡合片部62b在主体部62a的宽度侧的两边缘部折曲大致90度而形成且沿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夹持片部62c在主体部62a的长度侧的一边缘部折曲大致180度而形成,向与卡合片部62b相同一侧折回且具有弹性。加强板62通过卡合片部62b卡合于第1加强板安装部46或者第2加强板安装部48的安装槽46a、48a来进行x轴方向的定位,由主体部62a和夹持片部62c夹紧侧壁20、22,据此加强板62被固定于基板侧外壳12。另外,安装槽46a、48a与卡合片部62b的卡合能够为燕尾槽卡合。

该加强板62能够与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165091号所示的用于端子配置成1排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加强板共用。

在图1~图3所示的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中使用双列直插式用端子30、32。双列直插式用端子30、32的基板侧连接部30c、32c的表面30d、32d分别被焊接在对应的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106,据此被固定在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上。

并且,在作为该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加强板62被安装在卡止用开口60侧的第1加强板安装部46,加强板62的下边抵接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表面。在该抵接部分的绝缘基板102上形成有焊接部108,其中所述焊接部108由与导体图案104和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106相同的金属层形成,加强板62通过焊接而将下边固定在焊接部108。据此,加强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相对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固定。

在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加强板62无论安装于第1加强板安装部46还是第2加强板安装部48都能将下边固定于印刷电路基板100,但应该在解锁的操作力或来自与插头侧连接器70连接的电缆(未图示)的张紧力(拉伸力)作用的侧壁16侧,来进行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相对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固定加强。因此,加强板62被安装于靠近侧壁16的第1加强板安装部46,在侧壁16侧进行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相对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固定强度的加强。

据此,不需要使用板厚厚的加强板62,加强板62的宽度尺寸为侧壁20、22的外壁表面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的大致1/2(进行小型化),据此能够削减材料成本。

在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中,如图4、图5所示,使用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36,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36的基板侧连接部34c、36c的表面34e、36e被分别焊接在对应的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106,据此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36被固定在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上。

并且,在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加强板62安装在位于靠近印刷电路基板100的一侧的第2加强板安装部48,加强板62的下边(长边)抵接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表面。在该抵接部分的绝缘基板102上形成有焊接部110,其中该焊接部110由与导体图案104和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106相同的金属层形成,加强板62通过焊接而将下边固定在焊接部108。据此,即使是x轴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为侧壁20、22的外壁表面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的大致1/2的加强板62,也能够适宜地加强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相对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固定。

如上所述,在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和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将加强板62的安装位置选择在第1加强板安装部46和第2加强板安装部48中的任一方,据此,在作为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和作为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使用时均能够适宜地加强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0相对于印刷电路基板100的固定。加强板62的宽度尺寸为侧壁20、22的外壁表面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的大致1/2,据此,能够使安装于第1加强板安装部46的加强板62和安装于第2加强板安装部48的加强板62为同一形状和同一尺寸的共用零部件,不需要准备多种加强板62。

在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中,除了上述的双列直插式规格以外,如图6、图7所示,还能够为单列直插式规格。在单列直插式规格中使用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36。加强板62被安装于靠近锁定部的第1加强板安装部46即可。

这样,即使端子配置为2排,通过使用直线形的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和挂钩形状的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6,在直线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和直角式表面安装型连接器中均能够实现单列直插式规格。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的那样,本发明并不被这样的实施方式限定,能够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宜地变更。例如,如图8所示,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6也可以为基板侧延长部36b由第1x轴方向部分36ba和y方向部分36bb形成钩形,其中,所述第1x轴方向部分36ba沿x轴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y方向部分36bb从第1x轴方向部分36ba的顶端开始沿y轴方向延伸相邻的连接点的间距的长度。端子的个数并不限定于2×4,只要配置有2排,也可以为2×n(其中n为1以上的整数)。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要素不一定必须全部包括,只要没有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能够适当地取舍选择。

附图标记说明

10:表面安装型连接器;12:基板侧外壳;14:端子安装壁;16:侧壁;18:侧壁;20:侧壁;22:侧壁;24:开口;26:连接器插入腔;28:端子安装孔;30:双列直插式用端子;30a:触点部;30b:基板侧延长部;30c:基板侧连接部;30d:表面;30e:表面;32:双列直插式用端子;32a:触点部;32b:基板侧延长部;34: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4a:触点部;34b:基板侧延长部;34c:基板侧连接部;34d:表面;34e:表面;36:单列直插式用端子;36a:触点部;36b:基板侧延长部;36ba:第1x轴方向部分;36bb:y方向部分;36bc:第2x轴方向部分;36c:基板侧连接部;36d:表面;36e:表面;38:端子安装槽;40:端子安装槽;42:端子安装槽;42a:x轴方向部分;42b:y方向部分;44:导轨部;45:导轨部;46:第1加强板安装部;46a:安装槽;48:第2加强板安装部;48a:安装槽;60:卡止用开口;62:加强板;62a:主体部;62b:卡合片部;62c:夹持片部;70:插头侧连接器;72:插头侧外壳;74:弹性变形板部;76:卡合用突部;78:卡合脱离操作部;100:印刷电路基板;102:绝缘基板;104:导体图案;106:端子连接用连接盘部;108:焊接部;110:焊接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