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件和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5405发布日期:2019-06-05 21:3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间隔件和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隔件和组电池。



背景技术:

以往,有搭载于例如电动汽车那样的车辆,作为驱动车辆用电动机的电源使用的组电池。组电池(作为一个形态是电池模块)是使用间隔件(绝缘板)层叠单电池(扁平型电池)来构成的(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12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组电池中,在例如单电池与间隔件之间有可能由于结露产生的水滴、水膜积存。水滴、水膜成为使构成组电池的构件彼此电短路而漏电的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结露引起的漏电的间隔件和组电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间隔件用于单电池,该单电池具有包含发电元件且扁平地形成的电池主体和自所述电池主体导出的电极片。间隔件具有突起部、凹陷部以及开口部。所述突起部形成为凸状,插入于在所述电极片设置的孔或者缺口来引导所述电极片。所述凹陷部形成为凹状,在所述突起部的根部的周围与所述电极片分开。所述开口部使所述凹陷部的一部分与侧面侧连通。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组电池具有单电池、间隔件以及母线。所述单电池具有包含发电元件且扁平地形成的电池主体和自所述电池主体导出的电极片。所述间隔件具有:插入于在所述电极片设置的孔或者缺口来引导所述电极片的形成为凸状的突起部,在所述突起部的根部的周围以与所述电极片分开的方式形成为凹状的凹陷部,以及使所述凹陷部的一部分与侧面侧连通的开口部。所述母线将不同的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电极片彼此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组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自图1所示的组电池将加压单元(上部加压板、下部加压板以及左右的侧板)拆卸,并且,将母线单元的一部分(保护盖、阳极侧接线端子以及阴极侧接线端子)拆卸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a是以截面表示将母线与层叠的单电池的电极片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b是自侧方表示图3a的端面图。

图4是表示自图2所示的层叠体将母线保持件和母线拆卸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利用母线电连接图4所示的第1电池子组件和第2电池子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图4所示的第1电池子组件(并联连接的3组单电池)以单电池为单位分解,并且,自其中的1个(最上部的)单电池将第1间隔件和第2间隔件拆卸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单电池的一部分和第1间隔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7的单电池和第1间隔件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图7的第1间隔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7的第1间隔件的俯视图。

图11是将电极片的基端部示意性地附加于图7的第1间隔件来表示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图7的第1间隔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对同样的构件附上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附图中,各构件的大小、比例为了易于实施方式的理解而有放大,而与实际的大小、比例不同的情况。

在各图中,使用以x、y以及z表示的箭头示出组电池100的方位。由x表示的箭头的方向示出组电池100的长边方向。由y表示的箭头的方向示出组电池100的短边方向。由z表示的箭头的方向示出组电池100的层叠方向。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组电池10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自图1所示的组电池100将加压单元120(上部加压板121、下部加压板122以及左右的侧板123)拆卸,并且,将母线单元130的一部分(保护盖135、阳极侧接线端子133以及阴极侧接线端子134)拆卸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a是以截面表示将母线132与层叠的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2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b是自侧方表示图3a的端面图。图4是表示自图2所示的层叠体110s将母线保持件131和母线132拆卸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利用母线132电连接图4所示的第1电池子组件110m与第2电池子组件110n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将图4所示的第1电池子组件110m(并联连接的3组单电池110)以单电池110为单位分解,并且,自其中的1个(最上部的)单电池110将第1间隔件114和第2间隔件115拆卸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单电池110的一部分和第1间隔件114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7的单电池110和第1间隔件114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图7的第1间隔件114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图7的第1间隔件114的俯视图。图11是将电极片112的基端部112c示意性地附加于图7的第1间隔件114来表示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图7的第1间隔件114的侧视图。

参照图3b、图7以及图12,概括来说,实施方式的间隔件(第1间隔件114)用于单电池110,该单电池110具有包含发电元件111且扁平地形成的电池主体110h和自电池主体110h导出的电极片112(阳极侧电极片112a和阴极侧电极片112k)。第1间隔件114具有突起部(凸台114r)、凹陷部(第1凹陷部114s)以及开口部(第1开口部114v)。凸台114r形成为凸状,插入于在电极片112设置的孔112e或者缺口来引导电极片112。第1凹陷部114s形成为凹状,在凸台114r的根部的周围与电极片112分开。第1开口部114v使第1凹陷部114s的一部分与侧面侧连通。

参照图3b、图7以及图12,概括来说,实施方式的组电池100具有单电池110、间隔件(第1间隔件114)以及母线132。单电池110具有包含发电元件111且扁平地形成的电池主体110h和自电池主体110h导出的电极片112(阳极侧电极片112a和阴极侧电极片112k)。第1间隔件114具有:插入于在电极片112设置的孔112e或者缺口来引导电极片112的形成为凸状的突起部(凸台114r),在凸台114r的根部的周围以与电极片112分开的方式形成为凹状的凹陷部(第1凹陷部114s),以及使第1凹陷部114s的一部分与侧面侧连通的开口部(第1开口部114v)。母线132将不同的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2彼此电连接。

组电池100在如电动汽车那样的车辆上搭载有多个,作为驱动车辆用电动机的电源使用。组电池100如下构成:在利用加压单元120对层叠多个单电池110而成的层叠体110s进行了加压的状态下,利用母线单元130进行电连接。以下,说明包含间隔件(第1间隔件114和第2间隔件115)的组电池100的各结构。

详述层叠体110s的结构。

如图4所示,层叠体110s将由并列电连接的3个单电池110形成的第1电池子组件110m和由并列电连接的3个单电池110形成的第2电池子组件110n交替串联而构成。

如图4所示,第1电池子组件110m相当于在组电池100中位于第1层(最下层)、第3层、第5层以及第7层(最上层)的3个单电池110。如图4所示,第2电池子组件110n相当于在组电池100中位于第2层、第4层以及第6层的3个单电池110。

第1电池子组件110m和第2电池子组件110n由同样的结构形成。但是,如图4和图5所示,第1电池子组件110m和第2电池子组件110n通过将3个单电池110的上下调换,以3个阳极侧电极片112a和3个阴极侧电极片112k交替位于沿着z方向的位置的方式配置。

对于第1电池子组件110m,如图4和图5所示,全部的阳极侧电极片112a位于图中右侧,全部的阴极侧电极片112k位于图中左侧。

对于第2电池子组件110n,如图4和图5所示,全部的阳极侧电极片112a位于图中左侧,全部的阴极侧电极片112k位于图中右侧。仅通过每3个单电池110将其上下简单地调换,电极片112的顶端部112d的朝向在z方向的上下就不一致。因此,为了使全部的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2的顶端部112d的朝向一致,使各顶端部112d向下方弯折。

单电池110相当于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单电池110为了满足车辆用电动机的驱动电压的规格而串联连接多个。单电池110为了确保电池的容量并延长车辆的行驶距离而并联连接多个。

如图3a和图3b所示,单电池110包括:包含进行充放电的发电元件111且扁平地形成的电池主体110h;使发电元件111面向外部的电极片112;以及将发电元件111密封的层压膜113。

发电元件111用于在由屋外的充电桩等充上电力的基础上对车辆用电动机等放电而供给驱动电力。发电元件111将多组由隔板分隔的阳极和阴极层叠而构成。

如图3a~图8所示,电极片112用于使发电元件111面向外部。电极片112由阳极侧电极片112a和阴极侧电极片112k构成。阳极侧电极片112a的基端侧与包含于1个发电元件111的全部的阳极接合。阳极侧电极片112a由薄板状形成,根据阳极的特性由铝形成。阴极侧电极片112k的基端侧与包含于1个发电元件111的全部的阴极接合。阴极侧电极片112k由薄板状形成,根据阴极的特性由铜形成。

如图3b、图7以及图8所示,电极片112形成为字母l状。电极片112的基端部112c由第1间隔件114的抵接部(第1抵接部114i和第2抵接部114j)支承。电极片112的顶端部112d沿着z方向的下方弯折,与第1间隔件114的侧面(抵接面114h)相对。

电极片112的顶端部112d的形状不限定于字母l状。例如,电极片112也可以使顶端部112d进一步延伸并使其延伸部分向发电元件111侧折回而形成为字母u状。此外,电极片112的基端部112c也可以形成为波状或形成为弯曲形状。电极片112的顶端部112d与母线132面接触。

如图7和图8所示,电极片112在沿着宽度方向的中央部112f设置有孔112e。孔112e从电极片112的基端部112c朝向顶端部112d形成为纵长状。电极片112的孔112e供第1间隔件114的凸台114r插入。

如图3a和图3b所示,层压膜113由一对形成,自沿着z方向的上下夹入并密封电池主体110h。一对层压膜113使阳极侧电极片112a和阴极侧电极片112k自沿着y方向的一端部113a的间隙朝向外部导出。如图8所示,层压膜113包括片状的金属层113m和自两面将金属层113m覆盖而绝缘的片状的绝缘层113n。

单电池110在如图6所示的那样利用一对间隔件(第1间隔件114和第2间隔件115)支承的状态下如图3(a)、图3(b)以及图4所示的那样层叠。

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一对间隔件(第1间隔件114和第2间隔件115)将单电池110沿着z方向以恒定的间隔配置。第1间隔件114支承单电池110的具有电极片112侧的部分。第2间隔件115以在单电池110的x方向上与第1间隔件114相对的方式支承单电池110的不具有电极片112侧的部分。

如图6所示,第1间隔件114由具有凹凸的长条的板形状形成,由具有绝缘性的增强塑料形成。第1间隔件114设为与一对层压膜113的一端部113a侧相对。如图7和图8所示,第1间隔件114利用抵接部(第1抵接部114i和第2抵接部114j)支承着单电池110的一端。

第1间隔件114沿着y方向具有一对支承面114b。第1间隔件114在与支承面114b相邻并沿着z方向的侧面具有抵接面114h。如图3b所示,抵接面114h与电极片112的顶端部112d接触,将顶端部112d沿着x方向定位。

如图7~图9所示,第1间隔件114沿着支承面114b的y方向具有多个自平坦的支承面114b朝向沿着z方向的上方呈长方形状突出的凸状的第1抵接部114i。第1抵接部114i自下方支承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2的基端部112c。第1抵接部114i在支承面114b的中央相互分开地设有两个,并在支承面114b的两端各设有1个,合计设有4个。第1抵接部114i支承电极片112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中央部112f、一端部112g以及另一端部112h。

如图7~图9所示,第1间隔件114在各支承面114b的中央具有凸状的凸台114r。凸台114r插入于在电极片112的中央部112f开口的孔112e来限制电极片112的位置。如图8中以虚线表示的那样,凸台114r在电极片112的孔112e的周围的部分铆接而固定。凸台114r的铆接通过一边加热凸台114r一边按压使其变形为半球状来进行。

如图7和图9所示,第1间隔件114具有使位于凸台114r的基端部的周围的支承面114b以凸台114r为中心凹陷成环状的第1凹陷部114s。第1凹陷部114s的一部分面向抵接面114h。第1凹陷部114s与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2相对,但与该电极片112分开。

如图7~图9所示,第1间隔件114具有自各支承面114b朝向沿着z方向的上方呈环状突出的凸状的第2抵接部114j。第2抵接部114j局部地支承单电池110的层压膜113的一端部113a。第2抵接部114j的高度比各第1抵接部114i的高度低。环状的第2抵接部114j的端部与各第1抵接部114i相连。

如图7~图9所示,第1间隔件114在由环状的第2抵接部114j划分出的部分具有第2凹陷部114t。第2凹陷部114t形成为将支承面114b作为底面、将第2抵接部114j作为侧面的凹状。第2凹陷部114t的一部分面向抵接面114h。第2凹陷部114t与单电池110的层压膜113的一端部113a、电极片112相对,但与这些分开。

如图7所示,第1间隔件114在由环状的第2抵接部114j划分为4块的部分具有第3凹陷部114u。第3凹陷部114u形成为将支承面114b作为底面、将第2抵接部114j作为侧面的凹状。第3凹陷部114u与单电池110的层压膜113的一端部113a、电极片112相对,但与这些分开。

在第1间隔件114与单电池110之间,从第1间隔件114的凹陷部(第1凹陷部114s和第2凹陷部114t)至侧面(抵接面114h)的间隙作为排水路发挥功能。其结果,对于组电池100,即使由于结露而产生水滴、水膜,绝缘电阻也不会下降,防止构成构件彼此电短路或漏电。凹陷部(第1凹陷部114s和第2凹陷部114t)的深度基于由于结露产生的水的量、水的表面张力适当地决定。另外,在采用在第1间隔件114与单电池110之间设置绝缘构件而强制地绝缘的结构的情况下,组电池100大型化,并且,制造成本增大。

如图6和图7所示,第1间隔件114在支承面114b的沿着y方向的两端具有一对分别朝向上方突出的连结销114c。一对连结销114c由圆柱形状形成,通过插入在层压膜113的一端部113a的沿着y方向的两端开口的连结孔113c而将单电池110定位。

如图3b所示,对于多个第1间隔件114,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上表面114a与另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下表面114d抵接。如图3b所示,多个第1间隔件114通过使自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上表面114a突出的圆柱形状的定位销114e与在另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下表面114d开口的定位孔114f嵌合来互相定位。

如图7~图9所示,第1间隔件114具有以沿着z方向与第1抵接部114i相对的方式朝向z方向的下方突出的长方体形状的按压部114k。如图3b所示,利用相对地位于上方的另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按压部114k和相对地位于下方的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第1抵接部114i夹入并固定支承于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电极片112。

如图6和图7所示,第1间隔件114在沿着y方向的两端在两端具有位置孔114g。位置孔114g用于插入将多个组电池100彼此沿着z方向定位并连结的螺栓。

第2间隔件115由于无需支承电极片112而使第1间隔件114简化来构成。如图6所示,与第1间隔件114同样地,第2间隔件115具有:支承层压膜113的另一端部113b的抵接部(第2抵接部),与单电池110的另一端部113b侧相对的凹陷部(第2凹陷部和第3凹陷部),用于将第2间隔件彼此定位的定位销114e,用于将单电池110定位的连结销115c,以及用于插入将多个组电池100彼此定位并连结的螺栓的位置孔115g等。

中空间隔件116是所谓的套环。中空间隔件116形成为圆筒形状,由具有足够的强度的金属形成。中空间隔件116分别插入第1间隔件114的位置孔114g和第2间隔件115的位置孔115g。中空间隔件116供将多个组电池100之间定位并连结的螺栓插入,加强第1间隔件114和第2间隔件115。

详述加压单元120的结构。

加压单元120包括:自上下将层叠体110s的各自的单电池110的发电元件111加压的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以及固定将层叠体110s加压了的状态的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的一对侧板123。

如图1和图2所示,上部加压板121与下部加压板122一起自上下夹入并保持构成层叠体110s的多个单电池110,且加压各个单电池110的发电元件111。上部加压板121形成为具有凹凸的板状,由具有足够的刚性的金属形成。上部加压板121设置在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上部加压板121具有将发电元件111朝向下方加压的加压面121a。加压面121a平坦地形成,自上部加压板121的中央的部分朝向下方突出。上部加压板121具有用于插入将组电池100彼此连结的螺栓的位置孔121b。位置孔121b由贯通孔形成,在上部加压板121的四角开口。

如图2所示,下部加压板122由与上部加压板121同样的形状形成,以将上部加压板121的上下反转的方式设置。与上部加压板121同样地,下部加压板122具有:将发电元件111朝向上方加压的加压面122a;以及用于插入将组电池100彼此沿着z方向定位并连结的螺栓的位置孔122b。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对侧板123用于固定将层叠体110s加压的状态的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即,一对侧板123将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的间隔维持为恒定。此外,一对侧板123将层叠的单电池110的沿着x方向的侧面覆盖并保护。侧板123形成为平板状,由金属形成。一对侧板123以与层叠的单电池110的沿着x方向的两侧面相对的方式竖立设置。一对侧板123相对于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焊接。

详述母线单元130的结构。

母线单元130包括:将多个母线132一体地保持的母线保持件131;将上下排列的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2电连接的母线132;使电连接的多个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的末端面向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的阳极侧接线端子133;使电连接的多个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的末端面向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的阴极侧接线端子134;以及保护母线132等的保护盖135。

如图2和图4所示,母线保持件131将多个母线132一体地保持。母线保持件131将多个母线132以与层叠体110s各自的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2相对的方式呈矩阵状一体地保持。母线保持件131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形成为框状。

如图4所示,母线保持件131以位于支承着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2的一侧的第1间隔件114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方式分别具有沿着z方向竖立的一对支柱部131a。一对支柱部131a与第1间隔件114的侧面嵌合。一对支柱部131a在沿着z方向观察确认的情况下呈字母l状,形成为沿着z方向延伸的板状。母线保持件131以位于第1间隔件114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附近的方式分开地具备沿着z方向竖立的一对辅助支柱部131b。一对辅助支柱部131b形成为沿着z方向延伸的板状。

如图4所示,母线保持件131在沿着z方向相邻的母线132之间分别具有突出的绝缘部131c。绝缘部131c形成为沿着y方向延伸的板状。各绝缘部131c水平地设于辅助支柱部131b和辅助支柱部131b之间。绝缘部131c通过将沿着z方向相邻的母线132之间绝缘来防止放电。

母线保持件131也可以将分别独立形成的支柱部131a、辅助支柱部131b以及绝缘部131c相互接合来构成,也可以一体地成形支柱部131a、辅助支柱部131b以及绝缘部131c来构成。

如图3a、图3b、图4及图5所示,母线132将上下排列的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2电连接。母线132将一个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电极片112a与另一个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电极片112k电连接。如图5所示,母线132例如将第1电池子组件110m的3个上下排列的阳极侧电极片112a与第2电池子组件110n的3个上下排列的阴极侧电极片112k电连接。

即,如图5所示,母线132例如将第1电池子组件110m的3个阳极侧电极片112a并联连接,并且,将第2电池子组件110n的3个阴极侧电极片112k并联连接。另外,母线132将第1电池子组件110m的3个阳极侧电极片112a与第2电池子组件110n的3个阴极侧电极片112k串联连接。母线132相对于一个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电极片112a和另一个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电极片112k激光焊接。

如图3a和图4所示,母线132将阳极侧母线132a和阴极侧母线132k接合而构成。阳极侧母线132a和阴极侧母线132k由同样的形状形成,分别形成为字母l状。如图3a和图4所示,母线132利用将阳极侧母线132a的弯折的一端与阴极侧母线132k的弯折的一端接合而成的接合部132c来一体化。如图4所示,构成母线132的阳极侧母线132a和阴极侧母线132k在沿着y方向的两端具有与母线保持件131接合的侧部132d。

与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电极片112a同样地,阳极侧母线132a由铝形成。与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电极片112k同样地,阴极侧母线132k由铜形成。由不同的金属形成的阳极侧母线132a和阴极侧母线132k利用超声波接合相互接合,形成有接合部132c。

在呈矩阵状配设的母线132中,位于图4的图中右上的母线132相当于21个单电池110(3并联7串联)的阳极侧的末端,仅由阳极侧母线132a构成。该阳极侧母线132a相对于层叠的单电池110中的最上部的3个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电极片112a激光接合。

在呈矩阵状配设的母线132中,位于图4的图中左下的母线132相当于21个单电池110(3并联7串联)的阴极侧的末端,仅由阴极侧母线132k构成。该阴极侧母线132k相对于层叠的单电池110中的最下部的3个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电极片112k激光接合。

如图1和图2所示,阳极侧接线端子133使电连接的多个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的末端面向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如图2所示,阳极侧接线端子133与在呈矩阵状配设的母线132中的位于图中右上的阳极侧母线132a接合。阳极侧接线端子133形成为将两端弯折的板状,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

如图1和图2所示,阴极侧接线端子134使电连接的多个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的末端面向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如图2所示,阴极侧接线端子134与在呈矩阵状配设的母线132中的位于图中左下的阴极侧母线132k接合。阴极侧接线端子134由与阳极侧接线端子133相同的形状形成,并使上下反转。

如图1和图2所示,保护盖135用于保护母线132等。即,保护盖135通过将多个母线132一体地覆盖来防止各母线132与其他的构件等接触而发生电短路。如图2所示,保护盖135将沿着z方向竖立的侧面135a的一端135b和另一端135c如爪那样朝向x方向弯折,由具有绝缘性的塑料形成。

保护盖135一边利用侧面135a覆盖各母线132,一边利用一端135b和另一端135c自上下夹入并固定母线保持件131。保护盖135在侧面分别具有:由矩形形状的孔形成且使阳极侧接线端子133面向外部的第1开口135d;以及由矩形形状的孔形成且使阴极侧接线端子134面向外部的第2开口135e。

说明以上说明了的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第1间隔件114用于单电池110,该单电池110具有包含发电元件111且扁平地形成的电池主体110h和自电池主体110h导出的电极片112。第1间隔件114具有凸台114r、第1凹陷部114s以及第1开口部114v。凸台114r形成为凸状,插入于在电极片112设置的孔112e或者缺口来引导电极片112。第1凹陷部114s形成为凹状,在凸台114r的根部的周围自电极片112分开。第1开口部114v使第1凹陷部114s的一部分与侧面侧连通。

组电池100具有单电池110、间隔件(第1间隔件114)以及母线132。单电池110具有包含发电元件111且扁平地形成的电池主体110h和自电池主体110h导出的电极片112(阳极侧电极片112a和阴极侧电极片112k)。第1间隔件114具有:插入于在电极片112设置的孔112e或者缺口来引导电极片112的形成为凸状的突起部(凸台114r),在凸台114r的根部的周围以与电极片112分开的方式形成为凹状的凹陷部(第1凹陷部114s),以及使第1凹陷部114s的一部分与侧面侧连通的开口部(第1开口部114v)。母线132将不同的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2彼此电连接。

采用该第1间隔件114,如图12所示,利用第1开口部114v使第1凹陷部114s的一部分面向侧面(抵接面114h)。即,第1间隔件114和具有第1间隔件114的组电池100能够将由于结露产生的水滴、水膜借助第1开口部114v自第1凹陷部114s向外部排出。水滴、水膜借助第1开口部114v以液体的状态向外部排出,或者汽化而向外部排出。因此,第1间隔件114和具有第1间隔件114的组电池100能够抑制由结露引起的漏电。

在此,如图9所示,第1间隔件114将第1凹陷部114s以相对于凸台114r的根部的周围下挖的方式形成,但是无需较大地凹陷。因此,第1间隔件114能够在不损害成形性(特别是在加工时的冷却时的外形尺寸的变化极其小)的情况下容易地制造。

另外,如图3b所示,组电池100能够以使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上表面114a与另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下表面114d抵接的方式将多个第1间隔件114紧密层叠来构成。特别是,组电池100能够防止以下情况:在第1间隔件114积存的水滴、水膜例如在插入于第1间隔件114的位置孔114g的金属制的中空间隔件116附着而成为水柱,经由上下相连的中空间隔件116传递至配置有组电池100的车辆内的地面。因此,组电池100能够防止绝缘电阻下降。这样一来,组电池100能够抑制经由例如导电性高的中空间隔件116等的漏电。

第1间隔件114优选还具有向与凸台114r相同的方向突出并与单电池110抵接的抵接部(第1抵接部114i和第2抵接部114j)。

采用该第1间隔件114,如图12所示,在第1抵接部114i和第2抵接部114j的周围,能够自高度比第1抵接部114i和第2抵接部114j的高度相对低的第2凹陷部114t朝向侧面(抵接面114h)构成开口部(第2开口部114w)。即,能够使由于结露产生的水滴、水膜借助面向侧面(抵接面114h)的第2开口部114w自第2凹陷部114t向外部排出。因此,第1间隔件114能够进一步抑制由结露引起的漏电。

此外,如图9所示,第1间隔件114将第2凹陷部114t以相对于第1抵接部114i和第2抵接部114j下挖的方式形成。第1间隔件114无需使其外形形状本身既在水平方向上又在上下方向上扩大。这样一来,对于第1间隔件114,利用第2凹陷部114t在不设置可能成为对体积密度提高不利的多余的空间(用于确保沿面距离、空间距离的剩余空间)的情况下使水向外部排出,能够抑制由结露引起的水滴、水膜的导通路径的产生。

此外,如图9所示,第1间隔件114将第2凹陷部114t以第1抵接部114i和第2抵接部114j下挖的方式形成,但是无需较大地凹陷。因此,第1间隔件114能够在不损害成形性(特别是在加工时的冷却时的外形尺寸的变化极其小)的情况下容易地制造。

第1抵接部114i优选与电极片112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一端部112g、中央部112f以及另一端部112h抵接。

采用该第1间隔件114,能够防止以下情况:在将凸台114r铆接并固定于电极片112的在例如中央部112f设置的孔112e的部分时,该铆接的部分扭曲,电极片112的两端(一端部112g和另一端部112h)以自第1间隔件114翘起的方式变形。即,由于第1抵接部114i局部地支承电极片112的中央部112f、一端部112g以及另一端部112h,由铆接引起的电极片112的扭曲不会经由第1间隔件114的第1抵接部114i向电极片112的两端(一端部112g和另一端部112h)传递,能够将电极片112的扭曲限制在中央部112f。由此,在利用激光的照射来加工电极片112时,也能够防止起因于电极片112的错位而激光不能适当地照射(所谓的激光的空照)。另外,第1间隔件114能够将由于结露产生的水滴、水膜自第1抵接部114i的间隙(位于电极片112的中央部112f与一端部112g之间的间隙以及位于电极片112的中央部112f与另一端部112h之间的间隙)向外部排出。因此,根据第1间隔件114,将由于凸台114r的铆接导致的电极片112的扭曲抑制在局部,防止电极片112整体变形,并且,能够将第1间隔件114和电极片112牢固地保持,且能够抑制由结露引起的漏电。

第1间隔件114的第2抵接部114j优选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环状。

采用该第1间隔件114,如图7所示,能够使由于结露产生的水滴、水膜贮存于由形成为环状的第2抵接部114j包围的第3凹陷部114u,且汽化而自单电池110与第1间隔件114的间隙向外部排出。即,由第2抵接部114j包围的第3凹陷部114u作为将水暂时积存的凹槽发挥功能。因此,根据第1间隔件114,能够抑制由结露引起的漏电。

此外,本发明能够基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结构进行各种变更,这些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在间隔件(例如第1间隔件114)中,使凹陷部(第1凹陷部114s和第2凹陷部114t)的一部分面向的侧面不限定于单电池110的沿着方向y(短边方向)的侧面(抵接面114h),也可以设为单电池110的沿着方向x(长边方向)的侧面。

本申请基于在2016年9月26日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号2016-187481号,其公开内容被参照而作为整体编入于此。

附图标记说明

100、组电池;110、单电池;110m、第1电池子组件;110n、第2电池子组件;110s、层叠体;110h、电池主体;111、发电元件;112、电极片;112a、阳极侧电极片;112k、阴极侧电极片;112c、基端部;112d、顶端部;112e、孔;112f、中央部;112g、一端部;112h、另一端部;113、层压膜;114、第1间隔件;114a、上表面;114b、支承面;114c、连结销;114d、下表面;114e、定位销;114f、定位孔;114g、位置孔;114h、抵接面;114i、第1抵接部(抵接部);114j、第2抵接部(抵接部);114k、按压部;114r、凸台(突起部);114s、第1凹陷部(凹陷部);114t、第2凹陷部(凹陷部);114u、第3凹陷部(凹陷部);114v、第1开口部(开口部);114w、第2开口部(开口部);115、第2间隔件;116、中空间隔件;120、加压单元;121、上部加压板;122、下部加压板;123、侧板;130、母线单元;131、母线保持件;132、母线;132a、阳极侧母线;132k、阴极侧母线;133、阳极侧接线端子;134、阴极侧接线端子;135、保护盖;x、单电池110的长边方向;y、单电池110的短边方向;z、单电池110的层叠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