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导体的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14351发布日期:2019-11-01 19:2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线导体的连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线导体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线导体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施工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电网的架设施工过程中,电线导体之间的连接是施工中非常关键的步骤,电线导体连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线导体的导电性和耐热性,从而影响到输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前,电线导体之间的连接一般通过设备线夹或铜线鼻子对电线导体进行螺栓压接,此种连接方式,电线导体的接触面积小,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的问题,同时接触电阻较大,易产生发热问题,从而导致导电效率降低。

因此亟需发明一种新型的电线导体的连接方法,以降低接触电阻,减少电线导体连接处的发热,提高导电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线导体的连接方法,以降低接触电阻,减少电线导体连接处的发热,提高导电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线导体的连接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将两根电线导体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两根所述电线导体相对的端部分别从一连接管两端插入所述连接管内,使两根所述电线导体的端部接触;

调整两根所述电线导体在所述连接管内的长度,使两根所述电线导体插入所述连接管内的长度相等;

从所述电线导体与所述连接管的缝隙处向所述连接管内均匀填充石墨烯;

沿所述连接管的两端至两根所述电线导体相接触的一端将两根所述电线导体同时压紧;

通过X射线无损检测设备对所述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和填充的石墨烯进行X射线无损探伤检测;

若所述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和填充的石墨烯符合要求,则对所述连接管内的所述电线导体和未填充石墨烯的所述电线导体通过电源设备进行通电,并通过红外温度测试仪对相应的所述电线导体的通电部位进行温度检测;

若所述连接管内的所述电线导体的温度不高于未填充石墨烯的所述电线导体的发热温度,则两根所述电线导体连接完成;

若所述连接管内的所述电线导体的温度高于未填充石墨烯的所述电线导体的发热温度,则重复压紧、X射线无损检测、通电和温度检测的步骤,直到温度检测结果为所述连接管内的所述电线导体的温度不高于未填充石墨烯的所述电线导体的发热温度,则两根所述电线导体连接完成。

优选的,所述通过X射线无损检测设备对所述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和填充的石墨烯进行X射线无损探伤检测,包括:

所述X射线无损检测设备对所述连接管进行扫描,检测两根所述电线导体的相接触的一端是否存在缝隙和填充后的石墨烯是否存在气泡;

若不存在所述缝隙和气泡,则所述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和填充的石墨烯符合要求;否则,不符合要求。

优选的,所述对连接处的所述电线导体和未填充石墨烯的所述电线导体通过电源设备进行通电,并通过红外温度测试仪对相应的所述电线导体的通电部位进行温度检测,包括:

通过电源设备分别对连接管内的所述电线导体以及与连接管等长的所述电线导体段进行通电;

通过电源设备调整电流大小;

通过红外温度测试仪对不同电流下的所述电线导体的通电部位进行温度检测并记录。

优选的,所述若连接管内的所述电线导体的温度不高于未填充石墨烯的所述电线导体的发热温度之前,包括:

对相同电流下的所述连接管内的所述电线导体以及和同与连接管等长的所述电线导体段的温度进行对比。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内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围绕连接管内壁圆周的挡环,其中,所述将两根所述电线导体相对的端部分别从一连接管两端插入所述连接管内,包括:

将两个所述电线导体相对的端部分别从连接管两端插入所述连接管内,直至所述电线导体卡接于所述挡环,使两根所述电线导体的端部接触。

优选的,两根所述电线导体的一端均设置有标记线,所述标记线距离所述电线导体端部的长度为所述连接管总长度的二分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方法通过石墨烯作为电线导体的连接处的填充材料,利用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和耐高温特性,石墨烯作为填充材料能有效降低接触电阻,从而有效减少电线导体连接处的发热,有效提高电线导体连接处的导电性能,同时石墨烯良好的耐高温特性,能有效提高输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方法中,在将两根电线导体的两端分别从连接管的两端插入连接管后,需要对电线导体进行压紧操作,压紧操作能尽量避免填充在连接管内的石墨烯出现气泡或两根导线相接触的一端出现缝隙,从而避免由于气泡的存在或电线导体接触的一端存在缝隙导致接触不良,造成连接管内的接触电阻较大,防止通电后,电线导体发热过高而导致通电效率下降,对电线导体进行挤压操作后还需要通过X射线无损检测设备对所述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和填充的石墨烯进行X射线无损探伤检测,初步确认连接管内填充的石墨烯是否存在气泡以及两根电线导体的相接触的部位是否存在缝隙,若X射线无损探伤检测符合要求,则再分别对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以及与连接管等长的电线导体段进行通电检测,并对两段电线导体在相同电流下测出的温度进行对比,如果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的发热温度不大于电线导体正常段的发热温度,则两根电线导体的连接合格,X射线无损探伤检测进行初步的检测,尽可能避免在通电检测前,依然存在气泡或缝隙,对电线导体的通电检测以及温度对比,能进一步确认电线导体的连接是否合格,石墨烯的导电效果优于电线导体,故如电线导体的连接合格,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通电后的发热温度是低于正常电线导体段的,X射线无损探伤检测和通电检测能确保电线导体连接合格。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线导体的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1-电线导体,2-石墨烯,3-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减小电线导体连接处的接触电阻,降低通电时的发热温度,提高电线导体连接处的导电性能,现在提供一种电线导体的连接方法,本方法能将两根电线导体安全可靠的连接。

参见图1,图1为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线导体的连接方法连接后形成的电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线包括两根电线导体1和一个连接管3,连接管3为支撑两根电线导体1连接处的部件,石墨烯2为两根电线导体1连接的填充粘合材料,两根电线导体1的一部分分别穿入连接管3内,且穿入连接管3内的电线导体1内的长度相等,且电线导体1与连接管3之间填充有石墨烯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线导体1的外径比连接管3的内径小6-9mm,在电线导体1的端部插入连接管3后,能通过电线导体1与连接管3之间的缝隙填充石墨烯2。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线导体的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电线导体在连接管内对接。

将两根电线导体相对的端部分别从连接管两端插入连接管内,使两根电线导体的端部接触,电线导体的端部指的是电线导体的内芯;

调整两根电线导体在连接管内的长度,使两根电线导体插入连接管内的长度相等,插入长度相等,能使得两根电线导体端部相接触的位置位于连接管的中部,避免由于电线导体相接触的位置在连接管内偏向连接管管口的位置,而导致电线导体有可能脱离连接管,将两根电线导体往连接管内插入相同的长度,能使得连接管对两根电线导体的支撑力更加均匀,防止电线导体脱离连接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为更加快捷的将两根电线导体伸入连接管的部分调整到相同的长度,在连接管内的中间位置设置围绕连接管内壁圆周的挡环,挡环的内径比电线导体的外径大1-2mm,将两根电线导体相对的端部分别从连接管两端插入连接管内,直至电线导体卡接于挡环,使两根电线导体的端部接触,在此操作过程中,仅需将两根电线导体从连接管的两端插入即可,在两根电线导体无法在连接管内继续插入,此时,两根电线导体插入连接管内的长度相同,且两根电线导体的端部相接触的部位位于连接管的中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平行实施例,在两根电线导体的一端设置标记线,标记线距离电线导体端部的长度为连接管总长度的二分之一,将电线导体插入连接管内时,当标记线与连接管的管口平齐,则电线导体位于连接管内的长度为连接管总长度的二分之。

S102:连接管内填充石墨烯。

从电线导体与连接管的缝隙处向连接管内均匀填充石墨烯,能同时在连接管的两端进行填充,石墨烯将电线导体与连接管的缝隙填充满,两根电线导体的端部相接触的位置如果存在缝隙,石墨烯也会渗入。

S103:对电线导体进行压紧。

在进行石墨烯填充后,需要对电线导体进行压紧操作,沿连接管的两端至两根电线导体相接触的一端将两根电线导体同时压紧,压紧操作能尽量避免填充在连接管内的石墨烯出现气泡或两根导线相接触的一端出现缝隙,从而避免由于气泡的存在或电线导体接触的一端存在缝隙导致电线导体接触不良,造成连接管内的接触电阻较大,防止通电后,电线导体发热过高而导致通电效率下降。

S104:判断X射线无损探伤检测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X射线无损检测设备对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和填充的石墨烯进行X射线无损探伤检测;

X射线无损检测设备对连接管进行扫描,检测两根电线导体的相接触的一端是否存在缝隙和填充后的石墨烯是否存在气泡;若不存在气泡和缝隙,则符合要求,否则,不符合要求。

若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和填充的石墨烯符合要求,则进行下一步通电试验,若不符合要求,则重复S103的压紧步骤,X射线无损检测设备对连接管部位进行X射线扫描,如果连接管内的石墨烯填充较为均匀,且没有气泡产生以及两根电线导体的端部相接触的部位不存在缝隙,则X射线无损检测设备不会发出报警,默认X射线无损探伤检测复合要求,X射线无损探伤检测,仅可作为初步检测,避免在进行通电试验时,填充的石墨烯依然存在的气泡或两根电线导体的端部接触部位存在缝隙。

S105:通电试验。

对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和未填充石墨烯的电线导体通过电源设备进行通电,并通过红外温度测试仪对相应的电线导体的通电部位进行温度检测并进行记录。

S106:判断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的发热温度是否不高于未填充石墨烯的电线导体段。

若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的发热温度不高于未填充石墨烯的所述电线导体的发热温度,则两根电线导体连接完成;对电线导体的通电试验以及温度对比,能进一步确认电线导体的连接是否合格,石墨烯的导电效果优于电线导体,故如电线导体的连接合格,在没有气泡和缝隙的情况下,则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通电后的发热温度是低于未填充石墨烯的电线导体段的,X射线无损探伤检测和通电检测能确保电线导体连接合格。

若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的温度高于未填充石墨烯的电线导体的发热温度,则重复压紧、X射线无损检测、通电和温度检测的步骤,直到温对比结果为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的发热温度不高于未填充石墨烯的电线导体的发热温度,则两根电线导体连接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在通电试验中,通过电源设备分别对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以及与连接管3等长的电线导体段进行通电;

通过电源设备调整电流大小,可分别为200A、400A、800A和1000A;

通过红外温度测试仪对不同电流下的电线导体的通电部位进行温度检测并记录,对比相同电流大小下的连接管内的电线导体以及与连接管等长的电线导体段的发热温度,采用四组数据进行对比,能避免由于单次操作失误导致温度数据采集不准确而使得温度对比不准确。

由于以上实施方式均是在其他方式之上引用结合进行说明,不同实施例之间均具有相同的部分,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在此不再详细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有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的内容指出。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